出国留学[微博]大讲堂讯 说到教育背景,我是个复杂的混合体。
这样说吧,我所在的专业规模不大,背景不错:文理学院的老师可能会说我的专业也算中规中矩。四年以来,学校采用全面的教育模式,文理并行,不偏不倚。物理混搭文学,文学配着化学,化学交织着演绎逻辑。这个专业就像一个温暖的保温箱,培育着没有归属感的学术婴儿。
总之,我拿的学位叫文理化学生物学士。到现在我也弄不清这名字的含义。
但我猜,正是我所受的教育浓缩成了这篇短文:文科生还是理科生更懒,我最有资格发言。我是二者的结合。我浑身散发着“严谨”的懒惰气息。每天我都一丝不苟地睡觉,也冷峻理性地游走在感性充溢的语言世界里。要说我有多混搭,这些还不够吗?
文理科的学生真有大不同?
也许每种偏见里都有真实的成分,涉及到文理科学生的传说尤为如此,但谬误也不少。每所学校在不同领域的名声和地位都不尽相同;同一所学校里的学生也大相径庭。
此外,各学科的外延也过于宽泛。谁能定义艺术或科学到底是什么?科学哲学又是什么?心理学?建筑学?包含电子表格的推断和复杂数据分析的社会科学呢?想把这些分割开来就像掰开卷着花生果酱的三明治——好好一顿饭被掰得乱七八糟,只剩下黏糊糊的碎渣。
文理科的大致特点
作为一个艺术科学家,我权且借用同学的话做一次大胆的断言。加拿大的文科生过得更轻松闲适。这种猜测很合理。文科课程更轻松——没有实验部分。论文同样没完没了(ad nauseam,“没完没了”,我在拉丁语课上学的词)。教授永无止境地(ad infinitum,我学的另一个拉丁词)重复着大纲。
科学要通过比较分析逐步推进。理科生们除上课外还有每周八小时的实验,大家也都习以为常。他们用材料一遍遍地运算记忆与再记忆的反馈回路,因为第一次反刍的有丝分裂数量不够。还有对客观性的担忧,还要一遍遍复制答案(虽然我记不清了,但也许就像子细胞的有丝分裂那样)。
文理科的自身特点
恰恰相反,要想在文科方面有所建树困难更大。就像你品读此文,评价中掺杂了错综复杂的情感与思想,也许你当天过得不太好——例如忘了有丝分裂是什么之类的。这些都会导致评价失真,分数降低,劳而无功。简言之,就是有失偏颇。
尽管如此,从一个人一天或一学期的学习态度,可以推及他在整个学术生涯里的表现。无论文理,懒散都是成功路上的绊脚石。做学术需要近似于宗教狂热般的投入(真幸运,“宗教狂热”既不是文科也不是理科)。
最后提一点,想在理科领域有所作为,需要懂得科学里的艺术性也至关重要。文科也是雅致的科学。你看那美丽、清晰可数的有丝分裂,就是一个例证。(本文整理自 出国留学大[微博]讲堂)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