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BC的这部叫《中国学校》的纪录片,引发了中外教育界的极大关注。在杭城,也有不少老师在关注这个事,他们也有自己的看法。
杭州时代小学校长、省数学特级教师唐彩斌,因为他于2011年作为教育部首批公派海外留学[微博]访问学者,在英国雷丁大学留学半年,期间大部分时间是在当地的中小学[微博]作体验,对英国中小学校教育,特别是对英国中小学的数学教育,有着比较深入的了解。
这部纪录片所反映的问题够不够典型?内容够真实吗?昨天,钱报记者请教了唐彩斌校长。
关于BBC的这部纪录片
中英校长有一段微信对话
唐彩斌对钱报记者说,上周六恰巧有一位英国小学校长来访。
“她是英国雷丁的一位小学校长,是位华人,我在英国的时候,在他们学校待过。所以,对于他们的到来,我是喜出望外。”唐彩斌说,这位校长上午到学校参观,与学校的行政班子座谈;下午一起喝茶漫谈教育。
唐彩斌说,在谈话中,他就跟这位英国校长聊起过中英之间教师交流、互访的事。他们认为这种教师交流、互访是一件好事,关键在于要相互适应。
第二天,也就是上周日一大早,唐彩斌就收到了英国小学校长的一条微信。“她给我发了一个新闻,题目是‘英国引进了5个中国中学老师之后……’”唐彩斌说,他认真阅读了这篇文章,才知道了BBC有这样一部纪录片的事。
唐彩斌在微信中回答道:“呵呵,与我们的预料相似。”
英国小学校长马上回复:“所以绝对不可完全模仿,一定要借鉴,取长补短,因地制宜。”
中国的教学行为搬进英国
水土不服很正常
唐彩斌一直在研究中英两国的数学教育,他认为我们的数学比较窄,比较深;英国的数学教育比较宽,比较浅。“在数学的学习上,英国中小学的整体要求比我们低一点。从内容上看,我们的计算要求比他们高,但几何、概率统计这些内容,他们强一些。”
唐彩斌说,学生到了高中,英国学生选修数学的人,学得并不比我们中国的学生简单,当然这样的人是比较少的。
唐彩斌说,交流是很有必要的。英国的教育体制与中国有很多的不同,在数学教育上的目标是不一致的,就犹如在英国校园里做早操、眼保健操、升中国国旗一样,英国学生会觉得新鲜,但这不能成为他们日常的学习行为。
”把中国校园里的教学行为,直接搬进英国的校园,显然会水土不服,就好像要求英国学生穿上中国式运动服一样。”唐彩斌说,这些都是社会大背景决定的。
另外,纪录片中中国老师的某些教学行为,其实在中国老师眼里看来也有不妥的地方,有些批评学生的镜头看起来,处理比较简单和情绪化。
教育不能照搬内容
中英两国应互相借鉴
对于中国式教育要“走出去”,从BBC纪录片的角度来看,效果不甚理想。甚至引发某种冲突,唐彩斌说,这是可以理解的,并且也是预想之中的。好的东西需要好的方式才能显示好的效果。
中国学生的数学成绩,的确值得国人骄傲。在PISA测试中,中国上海的成绩全球第一。
唐彩斌说,作为中国的数学教育工作者,是应该考虑把自己的数学教育经验展示到世界的舞台上:“2020年国际数学教育大会,中国取得了主办权,这是数学教育界的‘奥运会’,从某个侧面,也反映了中国数学教育的特色。”
唐彩斌说,在国际视野下,教育应该相互借鉴,一方面引进来,另一方面走出去。“尽管英国的数学成绩不太好,但我们不能简单说‘英国的数学太简单’。从我的留学体会看,他们的数学教育也有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钱江晚报报记者:梁建伟)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