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宾介绍:张新民(管理学博士,教授,博导,现任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微博]副校长,全国MBA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会计学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委员,曾任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商学院[微博]院长)
从1991年开始至今,MBA教育在中国的发展经历保守观望到万人空巷的历程,很多人将MBA作为进入管理层或升职加薪的敲门砖。但现在学员普遍低龄化、MBA教育同质化等“式微”言论甚嚣尘上,中国的MBA发展似乎进入到了瓶颈期。全国MBA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对外经贸大学副校长张新民做客新浪访谈间,深刻剖析中国MBA教育现状、困境以及应对措施。
MBA受专业学位冲击
面对社会上MBA教育“式微”的说法,张新民并不否认,并认为教育的质量和课程作为MBA教育的特色,一定要有所发展,才能让MBA在众多专业学位里保有自己的一席之地。
他解释,在过去的几年里,中国专业学位发展非常迅速,其实对商学院MBA的冲击相当大。他举例到,与MBA关系非常密切的几个“雷同”专业如MPACC(会计专业硕士)、金融硕士等等。这些项目一经出台,就迅速的将MBA的生源分流,导致现在很多院校MBA招生根本找不到足额的学生,有的非常好的学校的MBA录取分数线比国家线还要低。
“MPACC本身名字就是一个特色,它既是专业,也是特色,专业和特色紧密相连。”张新民补充道:“当我们说到MBA特色的时候,可能还要去强调我们的会计色彩比较浓。但是对于非MBA的专业学位来说,这是先天的优势。”
不仅因为受到专业学位的冲击,MBA本身教育质量参差不齐,以及日渐低龄化的学员,还有高昂的学费,这些都是被人们所讨论的重点。
张新民说, MBA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式,只有两条路。一是夯实自己的特色,强化课程和教育品质的建设,让MBA能够在众多的专业学位里继续保持自己的一席之地,“要么就迅速的被边缘化了。”
MBA是培养管理类人才
在就业市场出现一个现象,很多金融机构更倾向于聘用金融学硕士的毕业生,而不是金融方向的MBA毕业生,而很多著名的会计事务所也同样有这样的情况,和那些专业学位相比,MBA似乎收到了冷落。张新民解释道,MBA和那些专业学位的培养目标是不一样的,MBA培养的是企业的管理类人才。
对于MBA来说,更强调的是对管理规律的一种教育,强调整合式、系统的教育。“不管是MPACC还是金融学硕士,更多强调的都是专业化教育。从管理领袖来看,我们更多的应该会出现在MBA教育里边。在专才领袖方面,比如说在金融界里边做很多一般性的操盘手,甚至也算有一定业务能力的人,他更多应该出自于金融学硕士或者是MPACC。”张新民解释到。
如此,MBA教育更是被质疑称是“大杂烩”,注重通识教育,张新民强调,通识教育和专业特色教育二者可并重。
他说,MBA本质是一种系统化的企业管理知识体系教育,这样一种整合式的教育,实际上就必须把与企业管理有关的,如战略的、营销的、人力资源、财务的、会计的、运营的等等,有机地结合到MBA教育中去。在这个程度上,通识教育的MBA是有依据的。
另外一方面,每个学校根据自己的历史、办学特点以及学科优势,与MBA教育结合起来,在这一方面就可以进行专业特色的教育模式。
中国和发达国家的MBA最大的区别是“境界”
张新民首先强调的就是“教师的境界”。他解释,现在教师的进步在很大程度上是让学生考评出来的,学生不满意,教师才会做出相应的修改,如果学生没有表达出意见,经常会出现一种情况,一个老师的课件能不作修改地用好几年。
“但实际上迅速变化的管理世界,案例应该是随时更新和随时采集的,在这一点上,很多学校的教师境界就不够。”张新民笑着说。
另外一方面就是管理。当老师境界不够的时候,就需要用管理来进行推动境界的提升。
“一方面要加强学生对教师的考评,另一方面还要加强教师的职业道德教育。”
以下是访谈实录:
主持人:各位新浪网友大家好,这里是新浪直播间,我是唐敏。
2015年的MBA报考已经开始了,针对于MBA的整个行业趋势,也是现在大家都非常关注的,在今天我们非常高兴也非常荣幸地邀请到一位非常专业的人士,他就是来自对外经贸大学的副校长,同时也是全国MBA教育指导委员会的委员张新民教授做客新浪,张老师,先和各位新浪网友打声招呼。
张新民:各位新浪网友大家下午好。
主持人:张校长,您今天过来,一方面您是代表外经贸的身份,另一方面,我希望更多您是作为MBA教育指导委员会的委员,您首先先谈一谈您对现在MBA行业整体的发展趋势,您是怎么样看的?因为从今年整体媒体报道来看,似乎MBA有点向下滑的趋势,您是这么认为的吗?
张新民:这个问题问得非常好,因为实际上在中国开展MBA教育,大家都应该知道,从1991年开始,到现在大概23年时间。实际上在1991年的时候,中国刚刚开始有专业学位的教育,我们当时叫示范。现在实际上大概有230多个学校有了MBA的教育资格。我自我感觉,在5年以前或者是5到10年以前,中国的MBA教育应该是一个非常高峰的时期。在那个时候,我们在每一年里,这一年出的最热的词汇之一可能就是MBA,当然不是NBA,是MBA。当时感觉到非常火的一种状态。伴随着2002年EMBA教育的出台或者是开始,实际上中国的MBA里有两个项目,一个是MBA,一个是EMBA,现在中国国内的大学,62所学校在搞EMBA教育,236所左右的学校搞MBA的教育。但是在过去5年的时间里,大家对MBA和EMBA诟病比较多,我们从一开始对MBA的认识是一种高端的企业管理人才培养的项目,现在逐渐地发现,在MBA的学生里边有了越来越年轻化趋势的状况。再一个,随着越来越多的学校进入到MBA的示范单位里,实际上MBA教育质量参差不齐,也越来越为社会所诟病。、第二方面,EMBA出现以后,实际上取得了非常大的成就,在过去5年里边,对EMBA学习的质量,对它的管理,对生源的结构也越来越多议论了。这样实际上感觉在教育体系里边,EMBA、MBA总是处于一种风口浪尖的态势。还有一点,对MBA和EMBA的学费,感觉到有点高,这样的社会议论比较多一些。在这种情况下,MBA和EMBA就处于媒体议论的焦点。
同时,在过去几年,中国专业学位发展非常迅速,实际上在5年以前,也有好多专业学位的项目,比如工程硕士、MPA等等。现在最近几年出现了新的专业学位的项目实际上对商学院MBA的冲击相当大,因为有的学校也办国际商务,也办金融学硕士。实际上在商学院或者在大商里有三个或者四个到五个雷同的专业学位项目。我说它雷同,或者说关系非常密切的这样几个专业学位项目,包括第一个就是MBA;第二是MPACC,MPACC就是会计专业硕士;第三个就是金融硕士;第四个是资产评估硕士;还有审计等等。直面冲击的就是MPACC和金融硕士。现在看来国际商务还没有构成那么大的冲击,但是可以很明显看到学生被迅速地分流了。这样一种情况下就会发现什么情况呢?有的以硕士学位为目标的学习,他认为MBA可能是一种万金油,这样他自己就想我还不如搞一个会计,或者说我还不如搞一个金融学的,尤其是金融学的专业学位出现以后,他的生源质量迅速的吸引大家的眼球,实际情况也是,它的学生入学质量相当不错,这样MBA的冲击,我认为至少冲击一定是存在的,我们必须面对这样一种情况。
主持人:刚才新民校长您说的三个项目,第一个是说MBA越来越年轻化了,相对于原来很多读MBA的,还会有很多企业的高管,现在可能更多确实都是中层甚至是刚毕业没几年的小年轻。
张新民:毕业三年左右。
更多信息请访问:新浪高考频道 报考院校信息库 查询被高校录取可能性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