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大家共同的日子,所有的掌声都是给我们自己和母校的,非常感谢浙大[微博]的老师和同学经常给我们这样的平台,这是一个高大上的平台,让我有机会在这里学习、锻炼、成长我自己。同时还可以看看老师、看看老朋友以及接触新朋友,我非常珍惜这样的机会。
今天我为各位分享的主题是《我的职业转型,和我背后的盾安故事》,陈院长希望我这个场合讲一下自己的职业转型的经历,和各位校友进行分享,所以选了这个题目。
吴子富的职业经历:
2012年“赢在中国”对我做了一个采访,当时记者写了一篇报道,在里面用了一段话,他和我核稿的时候,我本来想把这段话删掉。他说:不是写你,是写以姚总为代表的浙商人群。后来我就欣然接受了。这段话是这样的:慧眼识英雄的背后是英雄惜英雄,企业要从成功走向卓越,企业家首先要让自己成为英雄,然后才能找到与自己志同道合的英雄,一起实现共同梦想。他说这是写以姚总为代表的浙商群体。浙商要转型升级,不仅仅是产业的转型升级,还有精神层面上的、思想观念上的、用人方法上的等等各方面的转型升级。以姚总为代表的浙商群体称之为英雄,他才能带动一批想成为英雄的群体,这代表着浙商的未来和希望。所以后来我就接受了,其实我曾经的过去和这段话有一定的联系。
吴子富的三个十年:第一个十年,1985年毕业于现在的浙江财经大学税务专业,毕业之后回到了老家税务局工作,在那里待了整整十年。1995年应聘在宁波经济开发区财税局工作,从办事员做到了财税局长,然后是管委会副主任,整整11年,一天不多,一天不少,我走的那一天是我报道的那一天。从2006年2月18日加盟了盾安控股集团,到明年的2月18日是29年了。
我曾经在政府部门工作21年,然后应邀加盟盾安,从政府主动下海来到民营企业服务。刚开始的时候,很多朋友问我:觉得有点匪夷所思,为什么转身跳到私企中去了。背后或多或少带着疑问,是否有什么担心,是否有什么后怕等等。我说:我是因为下海而下台的,而不是因为下台而下海的。
我和姚总不得不说的故事:我是如何加入盾安集团的
2000年10月份,我和姚总不约而同阴差阳错地和浙江省组织的经贸代表团一起去台湾访问。那时候去台湾和现在比不一样,台湾方面管得紧,大陆方面也管得紧,我们需要经过香港换证、换机票,需要一天的时间才能入台,更不要说之前的审核把关。我之前去的身份是浙江省企业家协会常务理事,还要带上两篇论文。所以那个时候去台湾很不容易。
我和姚先生从高雄出发,一直到台北,整整八天八夜的“同居”。在八天八夜中,当时我们谈了很多,谈得非常投机。他谈得他是如何创业,如何管理企业,他有什么样的经营理念。我一直在财税部门工作,所以和各种经济性质的企业,比如国有的、集体的、民营的、外企的,接触得比较多。我谈自己的见识,供他参考。在谈的过程中,虽然我是官员,但我很单纯,他是商人,看起来很善良,其实用心很“险恶”。当时他说:我们聊得非常好,基本上聊上你了。
我们在10月26日回来之后,当时我们觉得我们是很好的朋友,相互之间会发一些短信或者微信,也吃过一两次饭碗。春节之后的一天,应该是2月16日,姚总邀请我一起吃饭,饭后他找我聊天,第一句话是:“你干脆和我一起创业吧”。当时我脑子都晕过去了,第一个是从来没有这个想法。另外,就在前几天2月13日情人节的前一天,组织上正好把我转为正局长。那个大印盖在那里,墨迹未干,我怎么会考虑和你一起创业。这是不可能的事。后来,他说:“总有一天你会答应我的,盾安的大门一直想你敞开着”。他向我开启了盾安之门。从2001年开始算,到2006年加盟,是第七个年头,大概六年左右的时间,我终于加盟了盾安,这是2000年的故事。 现在我在盾安已经做了八年多。这段时间以来我换了一个岗位,2006年、2007年是盾安集团的总裁,主要的工作是兼任旗下上市公司盾安环境的董事长,主要的工作就在上市公司里。2008年1月份开始到盾安集团任职总裁。
2000年,盾安的发展史上非常重要的两件事:
第一是股权激励。
姚总从1987年开始创业,2000年的时候已经有一定规模了,公司从产品多元化向产业多元化转型。当时,姚总以控股的上市公司盾安环境为载体拿出40%的股份,分给高层、骨干中层和市场营销人员,将近40个人有资格成为盾安环境的自然人股东。但那时候和今天相比,大家对股权认识是不一样的,曾经有团队成员怀疑,是否老板没有钱了,来向我们圈钱,如果我们投进去血本无归怎么办。当时姚总讲了两句话:第一句是这个钱赚了归你们的。亏了归我们的。什么意思?按照你投进来的本金,一年起银行贷款利息以上的标准,保证分红。如果回报达不到一年期银行贷款利息的部分,给你补足。第二句是有的认购者可能钱不够,他说可以向我借。借的话,最高达到认股股金的85%,自己至少掏15%。85%的部分签订借款协议,你按照同期的银行贷款利息向我支付利息。利息从哪里来?从分红里扣,自己不用每年掏,这样可以确保你的生活有保障。
于是,有一部分将信将疑,有一部分深信不疑。后来我数了一下,当时第一批入股的是23个人,17个人有两个情况,一种是入了一部分,还有少部分没有入。当时我们做中央空调,整个市场行情非常好,就像买商品房一样,大家都是提着现金买空调。所以,2000股改,2001年、2002年、2003年三年把全额的本金分回去了。2004年盾安环境上市,发行价是11.47元。有两三百万股或者是三五百万股的市值马上达到了三五千万。后来,2007年大部分可以“小飞”了。当时在诸暨市的店口镇,由于这个举动,当地的民间舆论说:姚总让盾安成为了一个造富俱乐部。今天我称之为创业俱乐部。
第二件事是建立了规范的管理体系。
之前不是说不规范,之前很多制度停留在执行的习惯上或者一般的简单的制度上。从那一年开始,先后颁布《盾安企业宪章》、《员工行为准则》、《企业管理准则》、《会计准则》。两类标准是《工作标准》和《管理标准》,以及相关配套的一系列的制度体系。
另外,盾安是去家族化的,原先是姚新义个人企业,后来引进40个人做自然人股东,在一定程度上去家族化了。
姚新义和盾安集团成功的六个原因:
第一:制度保障,核心是法人治理
1987年姚总以个体户的形式出现诸暨店口,后来成长起来,2000年进行了股改,并去家族化。盾安在1994年,让他的父亲从集团里退出,后来让他的太太也从集团里退出。从那里以后,他不断地引进人才和外援。目前为止,盾安集团董事局成员13位中,有8位有政府工作背景,或者是国企工作背景。姚总经常说:盾安是民营的,但运营是国有控股的。法人治理方面,没有这样一个核心保障的话,盾安和今天来比还是有些差距,至少这样的治理理念给公司带来了一定发展。
第二:机制
主要分享成功的激励机制。在《盾安企业宪章》里是这样描述的:盾安是我们共同的事业,共同的盾安,也是不同的利益,在20多年的发展中,我们对于人才激励和团队激励最核心的是股权激励在内的一系列的分享方式。刚才说了2000年的股权激励,后来我们做了一些新项目,对引进项目和股权都有一定激励。我们认为,分享财富才能凝聚团队。从我们的实践中,股权激励是一把双刃剑,有很多问题的存在。今后如果有兴趣我们可以进行一些沟通。
第三:人尽其才
姚总他的想法和理念一直贯穿在日常的管理中,比如人才观是:合适就是人才。我们看他是否认识盾安的文化,我们经常把人才和团队比作一辆车,车里是方向盘重要还是发动机重要,还是轮胎重要?我们认为都重要,要强调团队合作。一辆车里可能一个螺丝钉都是很重要的,当螺丝钉松动的时候,你可能会听到一种杂音,甚至可能有安全隐患。所以我们对人才体系的建设,我们不论文凭,论不论资历,只要合适就是人才。
对人才实行“四高”方针:高素质、高效率、高贡献、高待遇。我们一直认为员工是最核心的资源,在用人方面,主要以股权激励为代表的体系。在用人过程中,特别是员工的竞聘中有一系列配套的制度,比如人品至上。中高层大部分采取公开竞聘的方式,这样对外来的员工有相应的成长机会。
盾安集团在人力资源方面的四个特点:
第一:人力资源是投资,不是成本。在很多企业里,比如引进一个人给他百万年薪认为是成本,当然在财务核算上是成本,但是我们认为是投资,包括股权激励都是投资,投资人是收益最大的,人也是最难控制的。
第二:公司必须要致力于培养并凝聚一批善经营、懂管理、有专业知识、中层服务、追求卓越的人才,这些资源在公司的财务报表是看不见、摸不着,但却是是公司最宝贵的财富。
第三:人才有效的利用,不仅是发挥人才自身的作用,还要发挥骨干人才的全方位的作用,从整体上提升人力资源的素质和能力。比如引进我一个吴子富,如果只发挥吴子富个人特长是远远不够的,他们希望我能够带动和影响团队内一批人,让他们成为盾安企业各个层面上的人才,这样才能发挥人才立体式的作用。
第四:公司资源达不到的地方从社会资源来弥补,集聚资源是我们的使命和能力。比如,今天我吴子富通过这个平台认识了一大批的知名人士和MBA[微博]的同学,这也是资源,如果我企业中有什么问题需要协调的时候,我通过这个认识人,一联系可能很快可以得到响应。所以,我们对人力资源的建设不仅仅是劳动合同的花名册上的人,还包括社会资源,这样,把我们整个视野打开了。
盾安集团的企业文化:
第一:诚信、尊重、专业。
第二:创业、创造、创新。
第三:阳光、分享、发展。
第一:诚信、尊重、专业。我2008年到集团任总裁之后,通过美国科特勒公司做了盾安品牌战略之后,我们从20多个关键词提炼出来的这么三个词,一直沿用至今,我们越来越觉得这个很符合过去的做法。
第二:创业、创新、创造的“三创”精神,这个创业不是原始的创业,而是我们要求全体的盾安员工始终要有饱满的创业激情和心态从事每一项工作,比如,我们并不限制高管出差坐头等舱,但姚总在内,我们一般不会买头等舱的机票,都是买经济舱的座位。其实其他人坐我们也不会反对,但我们这样做的目的是一种示范作用。另外,我们出差一般不限制高管住五星级宾馆,但我们出去一般都不会住五星级宾馆,比如姚总基本上也不会主动住套房,如果酒店里有普通房间,即便定了套房,他也会放弃套房。这种其实就是创业的心态和精神。
创造是为企业、员工、客户和所有的利益相关者创造价值,这个价值要有性价比。
创新一直是我们坚持的,我们起步的时候做普通的机械加工、零部件加工,这是规模经济。浙商经济很多是把小产品做成了大市场,但技术含量不高,是靠规模、靠人工做出来的。如果长期下去,不能达到持续发展,特别是现在进入新常态的时候,我们整个群体碰到不少的问题,这里要转型和升级,其中技术是首位,只有技术上的创新,才能保证市场优势,真正保证我们核心竞争力的稳定和提高。
盾安集团的多元化之路:
第一,刚开始我们是不知不觉地走向多元化,当时为了做大,或者不愿意流失眼前的机会,伸手就转,都抓上来了。抓上来之后就不会轻易丢,所以不知不觉地形成了多元化。第二,今天我们面对多元化的时候,我们是有选择的,有加法有减法,还会利用资本市场做乘法。我们的理念是多元化投资、专业化经验、差异化管理。
所谓的多元化投资,在目前的情况下,再扩大新领域,所有的大大小小的投资都把握在集团大股东方面,由我们决策进与退。所谓的专业化经营,所有的各个经营团队,从董事长开始到总经理班子,全部都在引进或者是培育行业里的专业化人才,而不是姚总兼一个董事长,姚总到目前为止不兼任何一个下属公司的董事长,直接是集团公司的董事长。差异化管理是跨行业、跨区域、东部、西部海内、海外实行差异化管理,而不是用一个标准进行管理。
吴子富:方向比努力重要。
不要低头拉车,而要抬头看路。这么多年来,在大的节奏方面,我们都踩得比较准,这里当然有运气的成分。还有很重要的一点是,我们借助了外力,给了我们很多指导和帮助。比如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到来以前,7月份的时候,我们开了上半年总结会议,我们不知道后面会发生什么,我们以盾安环境为主的产业,他们用的原材料和配件是铜或者是铝。当时半年汇总的时候,各个核算单位的总经理都非常高兴,他们高兴什么?利润都有很好的增长。其实利润增长很大一部分是来自于库存的涨价,但这样是不对的。因为专业化经营的话,工厂是向市场要利润,而这个涨价不是你来做的,集团公司有机制在做。
当时我们让很多专家做了会诊,提了三条。第一是不知道后面发生了什么,但我们必须控制风险。第二是风险如何控制,先调整三个比例,第一个比例是资产负债率,产业集团里资产负债率控制权普遍下调5个点。第二个比例是负债结构的调整。第三个比例是库存定额管理比例进行调整。第三是在9月份之前要全部到位,不到位的总经理需要问责。9月15日国际金融危机来了之后,我们库存损失只有1200多万,这是非常运气的事。当然这之前做了很多工作。当然,我们有分工,低头拉车的工作在基层核算的单位,抬头看路主要是集团高管做得比较多。
做一名优秀的“事业经理人”——吴子富先生的个人的经历和目标
这给故事我是想告诉大家我是这样的理念和想法。2009年时候,我在盾安集团任总裁第二年的时候,浙商主席团来了50位的大佬级的人物,向姚总谈论用人之道,我代表盾安集团做了一个主题发言。记者当时提了一个问题:像你这样的背景,你为什么不这样创业?他问得很细,很小声。我讲:“难道一定要白手创业起家才是创业吗?我站在巨人[微博]的肩膀上难道不是创业吗?”。他说:“你回答得很好”。其实我要表达得是什么?后来我告诉他:我今天的身份在一般的场合是一个职业经理人,这是对的。但是我要告诉你一个新观点,叫事业经理人。
像以姚总这样的企业家,他们白手起家创业的企业,比亲生儿子还重要,这是他的命,他选择你不是给你股权的待遇,他一定是需要你和他同呼吸、共命运,这时候我们要做得是事业经理人。这个事业是他创的,是他的事业,但我和他一起经营的是事业,不是职业,如果做职业的话,我在宁波税务局混下去也是很好的。他说,这非常有道理。人有的时候会心有灵犀。第二天他采访姚总结束之后,他把一篇文章反馈给姚总进行修改。标题是《姚新义:我不是老板》,姚总觉得很对,他觉得盾安是盾安2万多人共同的盾安,里面有共同事业,因为我们共同的利益。如果我是这个老板,那所有的事业都是我的,所有的财富都是我的,我就按劳动合同给你多少算多少,你就按劳动制度出多少的工就可以了。所以我们两个人有这样的呼应,但事先确实没有沟通过。
最核心的一条是,不要把职业仅仅当做职业,一定要当做事业。我们一天一夜24小时,对你我对习大大都是一样公平的,时间是一分一秒地流掉。我们一天8小时在上班,这是职业还是事业?如果当职业的话,事业在哪里?在晚上睡觉吗还是喝酒?肯定在这里,所以职业和事业是相互交融的,你在这个岗位上一定要把职业当做人生事业来做。在民营企业的群体里,真正要做好职业经理人,需要我们和老板之间相互的信赖、宽容和相互营造。
后来我把这个背景和记者做了沟通,我说,其实姚总邀请我六七年之间,我们没有谈过年薪和股权的激励。他就问我:那你们谈什么?姚总除了谈经营理念之外,有很多事件让我很感动。举个例子,有一年大年三十的早上,大概是9点左右,他给我打了一个电话说:领导,你在哪里?我说:在老家过年。他说:我已经上高速,今天到你父母家吃中饭。我说:这么大雪天还跑来干吗?他说:上高速总不能回头。我说:那来吧。12点他来我们家,他坐在我们家的客厅里。左手是我妈妈,右手是我爸爸,他跟我爸妈说:伯父伯母,我想你拉儿子下海,我知道你儿子很有出息。今天来,一个是给你们二老拜年,另外一个也是让你们看看我姚新义是怎么样的人。他是富豪榜上的排名人物,我想何德何能他对我爸妈和我如此看重。所以,这个不得不下决心。其实就是被他磨下来的。
如果只是谈事业经理人话题会比较复杂,我们在媒体端经常会看到所谓的职业经理人和老板之间的是是非非、恩恩怨怨。我个人在这里已经有八年多了,我是这样认识这个概念的。
首先,对老板要有要求,当然老板也要有老板的心胸。比如,姚总方面第一要认同我的价值取向,第二给我一个相对宽松的舞台,第三是给我相应的报酬,第四对最重要的,对我可能发生的错事或者失败要有宽容的心态,如果没有这个心态可能有冲突,就像夫妻两个人之前,如果不宽容,如何相濡以沫。这是我对他的要求和看法。
吴子富对自己的五点要求:
第一:志同道合。就像谈恋爱,谈到婚嫁一样,真正走向婚礼殿堂的时候,还要看是否真的志同道合。
第二:对家族企业有一个正确的认识。盾安是一个家族企业,有人认为家族企业低了一个档次,如果我们看500强里很多是家族企业。但那个家族是股东而已,要看这个企业是否是现代治理企业,如果是现代治理的企业,你管股东是谁,因为机制在这里。我们要正确认识家族企业,当时我加盟盾安,他不是简单的民营企业,而是有一套相对成熟,而且日渐完善的家族企业。
第三:自己的责任心和胜任力要对得起老板的信任度。作为职业经理人或者作为事业经理人,经常职责老板,比如这个老板对我不够信任。这个话可能是有故事的,我描述了一个三角形模型:老板的信任度,我们的责任心和我们的胜任力,这三点组成一个平面。如果我们没有足够的责任心和胜任力,你凭什么让老板拿信任度?老板信任你肯定以你的责任心和胜任力为基础。2007年,盾安制冷整体上市制冷制厂整体上市,当年7月2日第一次股票,我的计划是当年做完。当时,证监会给了一个要求,如果对未来三年报表利润承诺完不成的话,大股东需要现金补足。但我不知道后面的市场会发生什么,当年的报表利润非常好,如果在那一年做完,当年报表利润就不会浪费了。所以我一定要在当年最后一天做完,我记得当时11月底,我们在北京开会,晚上12点多,姚总打来电话说:你到我房间要一下,也几个工作要和你探讨。后来探讨完了之后,要起身走的时候,他问了一句:资产注入的事情做得怎么样?我就告诉他情况。他说:什么时候可以做完?我说:我的目标是12月31日之前做完,今年最后交易是12月28日。所以,也就是说,12月28日之前做完。否则的话,一天等于一年,浪费了报表利润。如果行政程序上有问题,可能要拖到春节之后。他这样说:你不要把自己搞得太累。这种事情是随缘,能够在那个时间做成最好,真做不成也不要太累了。这个话讲了之后,我反而更加努力,我发自内心发誓一定要把这个事情做完。就在12月28日中午的时候把股票发出去了,创了一个先例。
第四:要坦诚沟通。比如业余时间我们在喝茶的时候,在朋友圈里会相互开玩笑,在短信里也会开玩笑。但是,场合上,他是我的领导,我是他的下属,这个关系我们理得很好。但在场合上,他非常尊重我,和夫妻两个人之间相敬如宾是一样的概念。
第五:要勇于接受公司的缺陷。比盾安优秀的企业很多,比姚新义优秀的人有很多,比吴子富能干的职业经理人也很多。但既然我们有缘走在一起,我们就应该接受包含这种不足,一个企业管理中肯定有缺陷,如果作为职业经理人指责他可能有道理的,但作为事业经理人你不是指责他,而是弥补它、完善它和修整它,这我们的责任所在,所以我们不要过于理想化。
这是我和姚总一起获得“2011年度浙江经济人物年度”的合影,这是2012年获得的浙江省企业家的“伯乐奖”和“金马奖”,他是伯乐我是马。
总结,这么多年和姚总盾安相处中,我觉得我自己最坚持的就是十个字:从感恩出发,从谦卑做起。2009年,盾安进入了中国企业500“强”我觉得应该是大。进入500强之后,很多员工有点轻飘飘了。在2010年初在高层年会的工作报告中,我写了这段话:其实,人越到高处,越要记得是什么让你飞到了这个高度,飞得越高,头要越低。要记得无需炫耀的你的高度,因为你的高度世人都看在眼里,其实也无需人人都关注你。所以我们每一个人盾安人面对这份荣耀时,就更要低调,更要谦卑,懂得感恩,感恩我们的家人、朋友。谦卑并不等于自卑,自卑的人只看到他们重要,而不敢肯定自己的重要,只看到他们的长处,而看不到自己的长处,所以他即使有能力,也会因为看不见自己的价值而内心脆弱。谦卑的人既能肯定自己的重要性,也能肯定他人的重要性。既能肯定他人的长处,也能看到自己的短处。既有自我的尊严,也懂得尊重他人。谦卑的人其实内心无比强大,从长远来看,不管我们拥有什么,拥有多少,只不过拥有极其渺小的瞬间。人誉我谦、又增一美,自夸自败,又增一毁。无论何时何地,我们都应保持一颗谦卑的心,学会感激、感恩,学会与人分享,让我们从感恩出发,从谦卑做起。
这是我当时报告的最后一段话。
时间关系,最后我想向校友们,特别是在校读书的MBA的同学们就这样一段寄语:方向比努力重要,能力比知识重要,心态比文凭重要,情商比智商重要。努力、知识、文凭、智商只能够成就一个人的优秀。而方向、能力、心态、情商才能成就一个人的卓越。我祝愿每一个人都不断地从优秀走向卓越,谢谢!
文章关键词: 职业转型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