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来,互联网金融改变着整个投资理财的方方面面,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理财的行列中来。但借助新的技术和手段,理财中的陷阱和骗局也翻着新花样,让不少投资者栽了跟头损失不少。临近“3·15”,投资者不妨回看过去曾经让人栽跟头的理财陷阱,以学会见招拆招,调整理财心态,在2015年里走上健康理财的正规。
电信诈骗:“女神”频繁中招 损失高达百万
对于投资者来说,辛辛苦苦寻找高收益产品去投资,“薅羊毛”攒到的一点小钱,一旦遭遇理财陷阱,产生的损失却远远大于期间辛苦赚到的收益,甚至赔掉本钱。
在羊年春节前夕,女艺人俞小凡便遭遇电信诈骗被骗走800余万元。据媒体报道,俞小凡是接到一个电话,对方自称是“上海市公安局”,并称俞小凡涉及一起跨国诈骗案,为了确保其清白,需对她的银行账户进行监管。俞小凡返台后,便依照对方指示,利用网络银行汇款方式,分6次汇到对方指定户头800余万元。而中招的不仅仅是俞小凡,去年的汤唯、李若彤经纪人等都曾遭遇电信诈骗,分别被骗取21万元和100万元,也无怪乎有网友总结称,“女神”成了电信诈骗的重灾区。
不仅仅是明星,层出不穷的诈骗手段太狡猾,普通市民在这方面也是屡屡被骗。据了解,目前常见的电信诈骗一类是通过改号软件,将来电号码显示成公检法部门的电话进行诈骗,用户接到号称“公检法”机关的电话难免紧张,降低防范意识,从而一步步落入对方的圈套,造成财产损失。另一种则是骗子冒充银行工作人员甚至将号码伪装成银行客服号码,用免费送礼、中奖、增值服务等信息套取持卡人的银行卡信息或高额邮费,或让持卡人进入钓鱼网站套取资金。
如何防范:
对于电信诈骗,号码的识别至关重要。专家提醒,警方不会要求汇款转账,也不存在所谓的“安全账户”,对区号 110的电话要高度警惕。不要打开陌生人发来的网址,接到这类电话时不要惊慌失措,应反复核实对方身份,特别是对方要求进行汇款等操作时,降低上当受骗的风险。
同理,若接到显示类似银行客服号码的电话,持卡人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及时致电银行官方电话核实。持卡人需要知道,即使是银行寄送来的优惠活动礼品也并不会向客户收取高额邮费,用户可以到银行官网查询以辨别真假。同时,在接到此类号码发来的短信时,持卡人应细心观察诈骗分子提供的网址链接与正规网址有细微的不同,并拨打官网电话向银行客服求证。
银行理财陷阱:为何中招的总是老年人?
因为银行强大的信用背书,普通市民特别是上了年纪的长者对银行有天然的信任感,理财产品也通常是在银行网点中购买,对于销售人员声称有银行背景的理财产品很容易轻信,这也就导致了老年人成为违规银行理财陷阱的受害对象。
银行理财陷阱中最常见的,莫过于投资者以为在银行中购买的是理财产品,到期后才发现是保险。此外,有不少老年人都是通过银行销售人员介绍和推荐下购买了保障功能不强的分红险,用随时支取或7%以上的年收益率来误导投资者。而投资者需要知道的是,目前银行代销的大部分保险都是分红险或投连险,其保障功能不强,整体保费较高,分红不一定有保证,并不适合老年人。
除此之外,近期有很多骗子假冒民营银行的名义,谎称已获得或正在申办民营银行牌照,虚构民营银行的名义发售原始股或吸收存款。或是打着境外投资、高新科技开发旗号,假冒或虚构国际知名公司设立网站,并在网上发布销售境外基金、原始股,境外上市、开发高新技术等信息,许诺高额预期回报,诱骗人们向指定的个人账户汇入资金,然后关闭网站,携款逃匿。而针对老年人的,还有以投资养老公寓、异地联合安养为名,以高额回报、提供养老服务为诱饵,一步步引诱老年人投入资金。
毛氏理财分析师提醒老年人,要谨防参与者全是老年人的活动,认清楚“天上不会掉馅饼”,同时要接受“老脑筋跟不上新形势”的事实,懂得旧思维与新世界的距离。最重要的一点是,要防止“信息封锁”,对于重大投资,一定要和别人商量,如果不想和亲人商量,就和朋友商量,如果不愿意和朋友商量,可以找律师商量。此外,要明白亲人比外人更值得信任,同时分清个人责任、公司责任与政府责任,还要防止骗子公司利用名人实施移花接木的手段。
对于银行理财产品,要认清产品宣传材料上是否有该行的名称,若没有则很可能只是银行代销的产品,投资者需要向银行理财经理问清楚。此外,在购买时一定要在看清产品说明书后再签订协议,说明书上有银行名字和银行公章的才是银行自身的理财产品。
对于银行代销保险,如果真的有保障需求则最好通过保险公司渠道购买,分红险或投连险并不适合所有投保人,在购买时也一定要了解产品说明书。如果已经购买且错过犹豫期的,则不要轻易退保,否则只能领到有限的现金价值和红利。
P2P理财陷阱:高收益可能隐含高风险
业内观点普遍认为,2015年也许是互联网金融野蛮生长的最后一年,监管部门对P2P理财平台的监管正在逐步建立和完善。不过,在具体的监管细则出台之前,P2P理财还是存在不少陷阱,导致投资者产生损失。
P2P理财最大的理财陷阱来自于P2P网贷平台跑路。在去年年末,平均每月都有近百家P2P理财平台跑路。这些跑路的平台往往以30%以上的高利率引诱投资者,这类平台没有合作的金融担保机构,而是对借款项目进行自担保,采取虚构借款人及资金用途、发布虚假招标信息等手段吸收公众资金,突然关闭网站或携款潜逃。
而近来,一种新的P2P“组团”投资方式也很容易让投资者掉入陷阱。在P2P投资圈里,有一群人长期活跃在论坛和QQ群里,与别的投资人分享P2P投资经验,等有了一定知名度后,会集合一群投资者的钱去跟网站谈判,这种行为被业内称为“组团投资”。
银率网分析师指出,“组团”背后隐藏着巨大的风险,如投资平台出现提现困难最终跑路,连团长也人间蒸发;而当“组团”资金量大到一定程度时,就容易发生资金“易进难出”的状况,而为了追逐高利润其潜在的风险就更大,且“组团”容易出现盲目跟从团长投资的行为,但团长未必会与团友公开与投资平台谈判的全部内容,这当中也潜伏有风险。
防范P2P理财陷阱的关键在于选择靠谱的平台。在投资之前要充分了解一个P2P网贷平台的背景,如风险控制能力、自由资金实力,还有该平台的借款人来源是否是有抵押的。而在当前P2P投资收益逐渐回归理性的情况下,更不应该被高收益所迷惑,投资者也不应该将投资资金全部放在一个篮子里,要注意分散投资。
对于P2P“组团”,银率网分析师提醒,对于普通投资人来说,名人评级可以作为投资参考,但不是唯一的投资依据,更加不可盲目跟从。
信用卡诈骗:勿连接不明WIFI或扫描不明二维码
对于去年出现频率较高的信用卡诈骗方式,利用互联网甚至移动互联网进行诈骗的新手段层出不穷,值得持卡人警惕。据交通银行信用卡银行中心总结的2014年信用卡高频率骗术来看,一种是不明来源的免费WIFI,不法分子在热门购物场所使用黑客软件,建立免费的不明WIFI链接,当持卡人连接这个WIFI后登陆信用卡网银,不法分子就可以通过后台程序记录下上网者手机的IP地址和上网时的各种信息,轻松窃取信用卡账号及密码。
另一种则是不明来源的二维码,不法分子在网上下载一款二维码生成器,再将病毒程序的网址粘贴到二维码生成器上,就可以生成一个有毒的二维码,消费者在网购时扫描到此类二维码,其手机就会被诈骗分子支付手机木马病毒并自动提取手机号、卡号、密码等私人信息,发生银行卡盗刷。
专家提醒,持卡人在登录网银时要确保是在安全的环境下登录,不要贪图一时之快随便连接不明来源的免费WIFI;而对二维码的监管,目前还是一片空白,因此广大用户应加强防范意识,在扫二维码前核实来源,选择正规的途径及商家发布的二维码,不要扫来源不明的二维码。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