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商学院院长:不要被“嫉妒经济”腐蚀

2015年04月04日09:20  哈佛商业评论     收藏本文     
美国经济美国经济

  虽然我来美国攻读硕士学位已是近30年前的事,但直到10年前,我才下定决心加入美国国籍。我以为“成为美国人”只是个简单的身份转换,但结果却在意料之外。

  上交完自己的印度护照,在向美利坚合众国宣誓的那一刻,想到自己可能迷失的身份,我的内心起伏不定。程序走到一半,我已经开始犹豫。但是,就像之前的数代移民[微博]一样,我通过了面试,参加了移民考试,然后缓缓走进市政大厅——位于波士顿的法尼尔市政厅(Faneuil Hall),进行了宣誓。

  在即将成为美国公民的那一刻,我的内心夹杂着自豪与释然。虽然已经对美利坚共和国宣誓,但我意识到自己的印度身份并不会丧失。我相信,对入籍者而言,都希冀在保存自己过去身份的同时,将未来的希望交托给美国这块国土。这是“美国梦”的一部分。

  然而,如果你曾关注2012年的美国大选,你可能会对“美国梦”的未来感到忧心重重。“我们的美国梦想已渐行渐远”,历史学家乔恩·米查姆(Jon Meacham)在2012年夏季政务会召开前写到,他将其称为“我们的时代危机”。这的确敲响了警钟。美国梦是这个国家的脉搏——其重要性远胜过其他一切。无论是美国富饶的自然资源、雄厚的经济实力还是强大的劳动力,美国梦是如此重要。正是借着这个梦,无数的人不辞辛苦,千里迢迢来到这个国家;正是因为这个梦,我们这些远渡重洋来此工作的人,愿意为了自己和家人奋力拼搏。眼看着这个梦想消逝,着实令人怅然,我们必须有所行动,重新将其点燃。

  最近新出版的几本书恰好都和美国梦有关。资深调查记者唐纳德·巴利特(Donald L. Barlett)和詹姆斯·斯蒂尔(James B. Steele)的《背离的美国梦》一书充分显示该话题令人难以驾驭,特别是在一场旷日持久的选战之后。我认为其原因有二:首先,无论是各大报纸、政客竞选的巡回演讲还是攻击性的选举广告,它们都在不断重复一些妇孺皆知的事实——全球化、分工外包、工会的败落、累进税政策的减少及法规的自由化,这些令人听觉疲惫;第二个原因是,这个话题带有过浓的政治倾向,使人无法从公正、客观的角度对其进行思考。巴利特和斯蒂尔甚至吝于对其带有倾向性的政治立场进行伪装。因此,他们一边倒的分析好像一部自由主义者的政治宣言,少有新见。

  美国公共电视台PBS记者赫德里克·史密斯(Hedrick Smith)进行了一次更深层次的反思。在《谁偷了我们的美国梦》一书中,他对“勤勤恳恳”的劳动者如何拉动二战后的美国经济内需进行了分析,并表示这种趋势如今已不复存在。我个人非常同意他的观点,如果要重燃美国梦,人们必须相信商业领域的成功可以提升整体社会财富。

  关于具体措施,史密斯与上面两位作者的观点不谋而合,即进行更多“更公正”的贸易、设立更多的累进税政策、在基础设施和教育领域进行投资,并保证制定更加积极实用的政策。鉴于美国两党之间相互攻讦的状况,这些措施听上去都无比艰巨。纽泽西州立大学教授卡尔·文·霍恩(Carl E. Van Horn)在《是否需要惶惶工作:论迷失的十年、经济危机及重振破碎的美国梦》中也提出了一些可供参考的建议。霍恩针对美国梦这个话题展开了详尽的问卷调查,并得出一些发人深思的结论。他的研究进一步暴露出美国工薪阶层在经济全球化大潮中的焦虑与脆弱,特别是那些缺乏技能、未受过高等教育的劳动者。霍恩建议政府部门应提供更多的直接就业机会,并加强职业技能培训。

  以上书籍似乎给了我们的美国梦当头一棒,但不应过早地持悲观态度。虽然美国梦构建于一系列价值体系之上——敬业尽职的工作态度、任人唯贤的社会政策以及开明宽松的移民政策,但它的核心精神是乐观积极的态度。我觉得,美国社会的基础是一种“梦想经济”,其中充满了作家霍拉肖·阿尔杰(Horatio Alger)小说中的乐观精神,并由无数白手起家的传奇人物所印证。在美国,我们一定会听到父母这样教育子女——只要努力,你就能实现心中的任何梦想。与之相对的是一种“嫉妒经济”,在这样的国家里,你会看到父母不断压制子女的梦想与发展,劝说他们面对现实和自己“注定的命运”。

  最近,美国似乎开始出现从梦想时代退化到嫉妒时代的趋势。不管是99%的人去嫉妒1%的人,还是53%的人去嫉妒47%拥有政府补贴的人,这个数字已不再重要,因为我们对他人优势的关注已经重于自身。这是我们应该警觉的迹象。如果任由这种嫉妒之风蔓延,它将对我们的经济产生极大的腐蚀与破坏作用。它削弱了人的能动性,将成功变为一种被动的外力而非内在的驱动。它将人的视线局限于对他人的负面攻击上,而非集中于关注自身的优势和发展。在“梦想经济”中,人们欣然看到他人的进步,因为这意味着有一天他们也可以做到这点。但是在“嫉妒经济”中,情形恰恰相反,人们生活在一个“零和游戏”中,有人成功就意味着有人失败。

  小时候我在印度听过一个寓言,大抵说的就是这样一种情形。故事说渔夫将螃蟹放在没有盖子的锡筒里,根本不需要盖子,因为只要有螃蟹想逃,其他的螃蟹就会把它拽下来。我不知道在生活中螃蟹是否真的会这样,但这个故事却隐喻了印度社会一个真实的现象:如果有人试图向上晋升,剩下的人一定会用各种方法把他拖下水。其他国家也有这种文化。在新西兰、澳大利亚、英国和加拿大,人们将此称为“出头椽子综合症”,指的是出众的人会因为身边人的压力而不得不缩头潜身,小心翼翼。美国很幸运地逃脱了这种文化的腐蚀,我们必须继续坚持这种精神。

  当然在美国,许多机构还需要改革,数百万人还在为寻找一份稳定的工作四处奔波,纳税制度还需改善,财政政策也需适度调整。但是美国梦,不只关乎良性的宏观经济环境,更是个体对美好生活向往所编织的梦想。虽然现在是美国的困难时期,但是从30年前踏入这个国家的那一刻起,我就一直相信美国是我实现梦想之地。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很多人一起做出艰辛的付出。但现在,与其总是对他人的财富虎视眈眈,不如立足自我,将自己的潜力充分施展出来。(哈佛商学院[微博]院长 尼廷·诺里亚Nitin Nohria)

文章关键词: 哈佛商学院创新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高考院校库

(共有2484所高校高招分数线信息) 高校联系方式 录取规则 热门排行
院校搜索:
高校分数线:
批次控制线:
估分择校:
专业分数线: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