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东方非常十一年 而今俞敏洪独驾 |
http://www.sina.com.cn 2004/11/12 13:55 南方周末 |
变革的后果 胡敏和江博的离开,俞敏洪认为,这是新东方推行内部变革和人事调整后的正常反应。 在胡、江二人高调复出后,新东方开始只是低调应对。对于本报记者的采访请求,俞以在外地考察为由予以拒绝。在新东方眼里,高层离去并非光彩之事。而且,俞敏洪素以宽容著称,对离去的旧将不愿恶言相向。 后来觉得事态严重,新东方拿出了一份由俞敏洪亲自修订的《关于新东方近期高层变动答记者问》。 在这份解释里,俞敏洪表示,新东方在2000年内部改革之前,基本上处于诸侯割据时代,管理粗放,走的是个人英雄主义路线。在2001年进行股份制改造后,2002年又开始进行内部变革。企业做大以后,新东方提出走多元化和国际化的道路,需要更加规范化的管理手段和人才,一些出身教师的高层未必适应这一变化。 这场变革宣告了个人英雄主义时代的终结。在他看来,胡敏和江博的离去,是内部变革的正常现象。“一个机构大了以后,它的限制一定是多的。这种限制可能是他吃不消的,或者他不想受这个限制,所以他出去自己干。”他说。 真实的原因可能更为复杂,一件小事也许就会影响到一个人的去留决定。 胡敏抱怨说,新东方内部环境有太多“政治因素”。当想推动一件事时,往往阻力太大。而据知情者说,胡敏后来虽居于新东方高位,并持有相当的股份,但代表管理层的他与新东方的创业元老合作并不顺畅。 “因为遭到元老们的忌惮,他的离去是迟早之事。而且他的肚量和能力不足以做总裁。”新东方的一位老员工说。他曾与胡敏长期共事。据他评价,胡敏虽老成持重,但缺乏人格魅力,做事比较独断。 “他独断到什么程度,在他任新东方总裁的2003年,连一个副总裁都不设。”这位老员工说。 最受争议的是关于“出书风波”。胡敏曾长期负责新东方的图书出版。这也为他招来诟病。有人说他搞独立王国,大量出版自己的图书,很多其他老师的书却没机会出版。像徐小平和王强干脆在外面另找出版社。 胡敏则表示,他本人并不太看重利益。在新东方,他从未就薪酬待遇与俞敏洪讨价还价。不过,也许是为了平息其他老师的不满,新东方后来作出规定,总裁不能出书。这当然又让胡敏受到了伤害。 据知情人士称,胡敏任总裁时,管理层薪资水平很高,导致集团整体利润率下降,董事会和管理层之间又为此产生了矛盾。当2003年遭遇SARS影响导致全年业绩大幅下滑时,这一矛盾升级。 这后来成为胡敏离开新东方的直接导火索。 胡敏认为,新东方采取的是大班教学模式,在那段人人自危的时期,业绩受到严重冲击是正常的。但是,由于各种新旧矛盾交织在一起,这种解释并没有让新东方的董事会信服。 去年底,当新东方的董事会第三次开会讨论业绩时,胡敏再也忍不住了:“我当时是拍案而起,愤然离去,后来发现手都拍肿了。”会后不久,胡敏辞去两大要职,明升暗降,出任集团副董事长。 从彼时起,胡敏萌生去意。在他看来,业绩下滑只是逼他走人的借口。而且,新东方有些政策的出台似乎是出于“政治需要”。“比如说,去年推行亲属回避原则,主要负责人的亲属不得在新东方任职。但过一段时间后,这个规则好像又不适用了。那么这个规则是不是出于一时的政治需要呢?” 新东方实行亲属回避原则,本意是防止企业的家族化色彩过于浓厚,但客观上却也造成了某种分裂。胡敏、杜子华和江博都在受牵涉之列。比如杜子华的弟弟杜伟是南京新东方学校校长,江博和胡敏的妻子都在新东方任教。 也有人认为,江博和杜子华的离开,是因为他们的期望值比较高,目前新东方难以向他们提供合适的舞台。但无论出于何种原因,这些在新东方曾名噪一时的名师和高管们最终都决定离去。 对于胡敏来说,他在新东方留下的悬念还包括:如何处理他在新东方拥有的8%以上的股份?现在,他既是新东方的第四大股东,他创办的新航道却又是新东方的最直接竞争对手。针对这一问题,胡敏没有给出答案。 新东方则表示,一些高层的离去,不会影响新东方变革的步伐。不过,新东方目前正在考虑,今后对于新东方的高层管理者,将依据国际惯例增加一定的“竞业限制”,即限定新东方股东和董事以及高管层的人员,在离开新东方的一定时限内,不得从事和新东方有竞争关系的业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