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四六级考试暴露标准化考试弊端 |
http://www.sina.com.cn 2005/02/25 12:51 南方周末 |
孙复初是清华大学外语系的退休教授。退休之前,孙老师在清华教了48年外语。一线的教学经验,让孙老师对英语教育及背后的教育体制中存在的问题积累下丰富的感观。 学生负担过重、应试教育、以四六级考试为代表的标准化考试弊端重重,英语教育劳民伤财实际效果却并不明显——孙老师观察到的都是一些重要的“常态”问题,经常拿来与问题状态作对比的是他自己在1950年代在高中和大学的受教育经历。与此同时,孙老师这样强调当今教育“常态”问题的危急性:现在对应试教育和标准化考试意见最大的50岁上下的老教师,因为他们有自己的学生时代作对比。如果这批人全都退休了,剩下来的全是标准化考试培养起来的年轻教师,他们就不知道除了应试教育和标准化考试还有什么别的教育方式。 学校成了炼丹炉 记者:您不教课已经四年了,估计您自己的子女也早过了受教育的年龄,您对当今教育问题的切身体验从哪里来?概括来说,问题出在哪里? 孙复初:我认为教育问题是和农民问题、经济问题一样严峻的问题。我去了许多省市的中小学,看到小学一二年级学生背包有十几斤重,作业天天做到深夜十一二点还做不完,家长给孩子们报各种辅导班。表面看起来是家长在给孩子加重负担,可是家长说:老师布置那么多作业,学校有那么多考试,每次考试还要按分数排名,孩子要升学,不报班怎么行?有些地方的学校,我看跟炼丹炉没什么区别:全体学生都住宿,早晨六点钟之后锁校门,学生不准出去,夜里十点之前不准进宿舍,老师像监工一样陪着,没有双休日没有节假日,全关在教室里做题——这样看起来,是老师在加重负担,但老师们在跟我座谈时诉苦说:我们是挂在应试列车上的一节车厢,工资、奖金、职称评审、教育局排名都和学生成绩挂钩,对我们教师是实行末位淘汰。我们不这么做,最后工资、奖金、饭碗都要丢掉。你去问教育局,教育局说高考指挥棒在排队——看来问题的症结落在考试上。 考试是一把尺子,对教育来讲,考试有两个功能,一个是检验教学质量,另一个功能是选拔人才。现在考试被异化了,既无法准确检验教学质量也不能有效选拔人才:有些出题的老师自己讲,我出基本的东西是考不住学生的,只能出一些偏题、难题、怪题。在这样的命题思想下面,文学家李准参加语文考试也会考不及格,我们英语系的教授去参加四六级考试也不见得考出高分。我在清华教书的时候,明显感觉到有些地区特别是有些学校的高分学生,大二以后就没有后劲了,而真正的好学生,往往不是高考得高分的,而是成绩中等但是能力很强的人。 标准化测试是一种落后的考试方法 记者:您说了一些现象,问题的症结在哪里? 孙复初:症结在于应试教育和标准化考试。对于语言类的标准化考试,社科院文学所胡明教授也早有批评:“标准化、机械化、公式化、概念化的语文考试指导下的课堂讲解和课外作业只能窒息学生对语言的感悟和天赋才能,严重摧残他们的创造力。学生找不到自己的话语结构,忘记了甚至丧失了自己的思维能力与表达能力,渐渐磨就成一种虚伪应付的策略,一套应付测试包括作文立意的假话……” 把标准化考试的弊端体现得淋漓尽致的例子还是英语四六级考试。 1980年代早期,英国文化协会在清华办了个教师培训班,介绍标准化英语考试的方法,很多学校都派老师参加了。但那个时候,还只是对标准化考试的一种学术上的探讨,真正动用行政的手段在全国推广这种考试是在教育部考试中心成立之后。英语四六级考试沿用了标准化考试的方法,经过二十几年的时间,证明是极不科学的。我在清华教书的时候,每个期末都让学生对英语教学提书面意见,好多意见都是针对四六级考试的:“我通过四级,又过了六级,拿到证书,我为自己胜利沾沾自喜,仿佛可向世人炫耀,我考了高分,我能行。但碰到英文文章心中顿时务实起来,我不行,通篇都是生字,一小时只能看几行。写的英文论文,外国人看不懂。学了一些日常口语,但老外来的电话不敢接。学校中实际生活如上机房、做试验、选课、搞课题研究都不会说,这就揭开我们四六级考试最虚伪的一面:过了六级,不等于掌握了真本领。”“我们学习的目的就是考四六级。同学们疯狂地背单词、做模拟题,通过题海掌握了一些考试技巧,一考就过关,考完就忘记。实际上培养了一种考试能力,对提高英语能力毫无帮助。标准化考试冲击着正常学习,使水平下降。” 我把这些意见全部装订成册,交给学校的教务处长,教务处长整整看了两个星期,整理成11页简报。各系一线的老师们对四六级的意见一点也不比学生少,很多老师一谈起来就骂:学生在专业课上做四六级的模拟题,过关之后,英文文献读不了,英文论文写得一塌糊涂。到了1990年代,很多学校的教务长来清华开会的时候在一起议论,纷纷表示应该把四六级取消……
|
【评论】【论坛】【收藏此页】【大 中 小】【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