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改什么:解读2013英语改革的真实目的(2)

2013年12月24日19:41  新浪教育 微博   

  再看一个例子:

  A: How many people are there in your family?

  B: There are five。

  A: How many children are there?

  B: There are three。

  How many rooms are there?

  There are …four. No, there are five。

  A: How many dogs are there?

  B: There is only one dog。

  A: ……。

  说你家有几口人?五口。几个小孩?三个小孩?几间房,三间房,几条狗啊?四条狗。你要是真实的对话,你能这么问吗?人家不给你哄出去?

  另一个例子:

  Mrs Wang: Good afternoon, Mrs Li。

  Mrs Li :Good afternoon. What have you bought?

  Mrs Wang: Some apples and oranges。

  Mrs Li: Where do they come from?

  Mrs Wang:The apples are from America and the oranges         are from Japan. 

  Mrs Li: Apples from America are dearer, but they are sweeter。

  Mrs Wang: Yes, what do you want to buy?

  Mrs Li: I want to buy some butter。

  Mrs Wang: The butter from Australia is cheaper than the butter from Canada。

  Mrs Li: Yes. But the butter from America is cheapest. And it's very nice。

  Mrs Wang: Let's go and get some.  

  这段对话大意是,王先生和李太太在超市碰上了,王先生在超市里买橙子,李太太说美国的橙子贵。王先生要买黄油,李太太说澳大利亚的黄油好。

  你说这个有什么用啊,你是不“哑巴”了,但是说的都是神经病人说的东西,这种东西说了半天,还是跟人家交流不了。说的东西胡言乱语,这个东西传递的思想是我们都得买进口商品,第二还得比较哪国便宜,这分明是早市上买菜大妈们的对话,还不是一般的大妈,是有钱的太太在燕莎那个地方买菜的太太。这叫什么啊?现在我们都在讲教育要国际化,它到底培养的是什么人呢?人家培养的是探究者,有学识的人,培养的是能思考的人、善于沟通的人。我们在这里顺便说一句,国际文凭组织(International Baccalaureate Organization,简称IBO)说,我们要培养学生用不只一种语言和别人进行交流,这也是工具性目标,这也是21世纪人才必备的能力,你不只一种语言跟别人交流,要培养有原则的人,培养心胸开阔的人,还要培养关心他人的人,还要培养敢于冒险的人,培养均衡发展的人、善于思考的人。我们现在谈论的话题,我们学习的那些内容,基本上还是考虑我怎么教会学生去学习语法、结构和单词。

  我们现在有一种减负的思维方式,美国讲21世纪的技能,说这些东西是什么呢?批判性思考、解决复杂问题、创造性和经济性思考,来自不同文化地域,和不同的人交流合作,有创造性的东西,还能负担起他的责任,讲他有责任感。这些东西你再来反思我们的英语教育,或者你们在上学时候学的英语教育有一个问题,我们叫做“英本主义”,现在英语已经作为一种商品,谁都可以用,我们中国人也应该有自信心用这种东西来为我们自己服务,而不是我们用英语学习一种外国的文化,学习外国交往的礼仪等等。我们现在涉及的东西要模拟外国的环境,与英语母语的人交往,谈论英语国家的话题,学习英语国家的行为文化规范,设计真实性的任务。我花了好几年时间在全国各地调查,我发现农村的孩子学我们现在的教材有一个问题,他觉得离他们生活太远,很多东西不熟悉,比如说食品。今年9月份,我到安徽的村子,他们英语老师跟我们说,他说我为了教学生“面包”这个词,我专门跑到县城买的面包,让班上学生知道什么是面包。我到云南,云南的英语老师说,你教材里写着“别踩草地”,我们这的孩子出了门就是草地,你不踩草地踩什么?教材里有这样的对话“你喜欢什么?”“我喜欢汉堡包、鸡腿、鸡翅。”你到云南一看,孩子们大锅里就炖的白菜,你说我们喜欢吃汉堡,他们从来没有见过,就说我喜欢吃这个,喜欢吃那个,你说能真实吗?我们要摒弃“英本主义”的教育理念,我们不仅仅用英语跟别人交流,我们学习英语,不只是跟英语国家的人打交道,我们还要跟世界其他国家的人打交道。现在世界上学习英语的人,78%的人都不是英语母语的人,78%的学习英语的人有印度、巴西、日本、韩国等这些人,所以你要学习大家通用的,大家都共同认可的交往礼仪,我们要学习的东西不仅仅是说我们就光学英语国家的语境,要学习各种东西,而且要学习各国先进的文化,价值观念等等,我们才能把英语作为获取信息的人。我们实际上也要变成多元的人。

  大家小的时候和现在的文化差异有多大?它的差异是非常巨大的。小的时候的礼节,到了现代已经变化很大了,我们现在即使跟民国时期都有巨大的变化,现在没见过哪个男的还穿一个棉裙子,前面一片后面一片的,没人再穿那个。你见过现在谁戴一个瓜皮帽?这些东西值得思考。我们英语教育的改革有这么几个方面:一、我们要认识交流是英语学习目的之一,品格培养、思维发展和语言交流并重。用外语交流是21世纪人必备的能力,学习英语不仅仅是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如果我们的目标确定了,我们内容需要改变。怎么样才能学好呢?这是一个问题。虽然整个国际上的发展趋势是英语学习的起始年龄越来越低,5到7岁开设英语的有13个国家,8—9岁的有10个国家,10—11岁开设的有4个国家,整个全世界学习外语的年龄在降低,都在往前提,包括韩国、日本。上个星期,日本来了一个代表团,教育部让我们给介绍下中国的英语教育,韩国电视台也来采访我,他说他们韩国在英语教育上花的钱是韩语的150倍,我到韩国去,我发现每个韩国教室里都有一个外国人,国家出钱给每个教室里都安了一个外国人。咱们说咱们是世界上最重视英语的,其实韩国比咱们重视多了!

  我们又回到这个问题上来,我们探讨一下我们需要怎么样教呢?就涉及到一个方法的问题。虽然国际上都在越来越早,但早,并不一定就好!有很多研究表明,所谓“关键期假设”(Critical Period Hypothesis),即2岁至15岁青春期,超过这个时期,以后学习语言能力停止,或变得困难。其实并不是这样,这种青春期假设,说的是如果你移民[微博]到英语国家,2岁去更好一点,过了15岁,你的英语会有口音,一听就不是那里长大的,但是在外语环境下学习外语完全不同。中国孩子跟母语是英语的国外孩子,在学习英语的时间上,差到多少呢?2010年的一个研究现实,对一组10-11岁儿童在国外2-3个月生活的调查,平均每周课余与外国儿童接触时间是29.2小时。假如国外环境课堂学习每天约4小时,每周5天,加上课余时间,近50小时。我国儿童每周学习2-4课时,每节40分钟,每周约1.3-3.6小时。在国外生活,儿童接触英语的频度是在国内学校学习的18-37倍多。也就是说,你这么短时间内是很难学好一门外语的。国外有大量的研究也表明,早没有明显的优势,在咱们有外语的环境下,晚也可以学好。而学不好,反而会影响学生自信心。欧盟的调查显示,原先只有3%的孩子不喜欢英语,等到学完英语后,这个比例已经跃升到11%,也就是说有更多的孩子在学了英语后开始不喜欢英语。全世界范围内对外语学习,孩子的兴趣是持续下降的,并不是从小开始就有兴趣,他学不好反而没有兴趣。我经常跟家长[微博]们说,不在于孩子几岁学,不在于接触的长度,而在于接触语言的频度,一个星期上两节英语课是学不好的。所以,小学阶段是可以不开英语的,但是你要开,就得保证足够的时间。

  我的看法是什么呢?我认为政府不应该强行去推,让大家都学,这是对的;但是也不应该命令禁止,说谁都不许学,你要规定一个授课时数,学校要开,就得开够了。如果一星期开5节,可能他用一年的时间就把前面的都学会了,现在我们缺乏这样的研究。方法也是个很大的问题,学校根本没有教会学生怎么样去记单词,培训学校也一样。前一段时间,有培训学校的老师,到我这来,说我对 s-che-du-le(注:日程表)这个词有一个记忆方法,说是“四环车堵了”,我让学生一记,学生就记住了,但是你光记住这个有什么用呢?没用。因为语言是搭配,如果你光记一个词是没有用的。我经常给老师们讲课的时候,我说我小时候背《三国演义》的开卷词时,我背的是“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楮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我不是背的时候,我说“滚”、“滚”、“长”、“江”,要这么背,你知道我说什么呢?(众笑)语言是有成块成块的东西,你要教孩子学语言,要教成块的记忆,我们学校的教育不管校外还是校内都没有教孩子真正的方法。现在很多民营培训学校也是胡教,我觉得大部分是胡教!

  现在又回到我们的问题上,把这些问题都想清楚。我们要改变我们整个理念。我现在设计了一个新的课程模式“多元目标的英语课程”:强调改变工具主义理念、修订英语教育目标、跳出功能结构老路、改变教学途径方法、构建英语能力模型。

  英语学习应该包括社会文化目标、思维认知目标以及语言交流目标。我们过去没有培养学生思维认知能力,没有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在我设计的这套课程中,小学阶段我培养学生25种社交文明礼仪,20种情商品格,20种健康生活习惯,35种批判性思维能力,10种交际沟通策略。如果学校能设计出具体目标,我们的教育就会改变。我讲一个例子,开门、关门,谁都会说,但是咱们现在人走到门的时候,谁都没想着给别人扶着门,看后面有没有人。

  Open the door 

  Turn your head。

  Hold the door open。

  Lisa: Thanks!

  你要养成思维习惯,这种习惯变成行为,这种行为逐渐就变成了品格,我们的英语教育应该注重这方面,你教给孩子是一种品格。

  比如,说我们可以培养各种各样的批判性思维能力,这些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甚至可以培养孩子改造社会的能力,我们同样教“推”和“拉”,我们在英语教材中跟他说美国的门都是往外推的,而且这个门是很长的门闩,你推到任何一个部位,这个门都能推出去,因为真正着火的时候怎么推都能出去,而我们的门闩且开呢!这些孩子观察事物的时候都有批判性思维眼光在里面。如果把国外的东西介绍进来,这些东西对孩子的安全、对孩子的思维和整个成长都是有好处的,他会换一种角度看我们整个世界,你们是不是觉得这样的英语教育更有意思呢?我们为什么现在英语这么热呢?其实仅靠学校难以学好,他一星期学两节学不好,妈妈一着急,得,培训学校去吧。现在几十万人出国学习,这也是民营培训学校的商业炒作。家长们都把孩子送出去开始学,我看到很多民营学校,我对他们很失望,其实他们真的不是做教育,顶多算是培训,说的难听一点,仅仅是做生意!没有培养孩子的真正的能力,无非是学校的延伸和扩展,在这种情况下,英语教育肯定好不了!学校教育没有搞好,校外教育没有搞好,肯定是批评声更多。我就说这么多,谢谢!

上一页1234下一页

分享到:
意见反馈 电话:010-62675178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