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改什么:解读2013英语改革的真实目的(4)

2013年12月24日19:41  新浪教育 微博   
  主持人:我们这里有没有培训机构的朋友?你们认为你们做的事在英语教学中能扮演什么样的角色?有没有愿意分享的?

  听众:我是一位来自培训机构的老师,我们做的培训跟龚老师说的不太一样,我们主要做出国的培训,这个市场是国内教育没有办法弥补的。我们主要做雅思[微博]这块,国内英语教学没有办法提供这方面的培训,这块跟基础教育英语培训是不太一样的。

  主持人:你们更在意收入,还是说孩子的英语能力的提升?

  听众:很多人对培训机构有一个误解,认为培训机构大部分是为了赚钱,当然盈利是一方面,但是最重要的还是应该放在培养学生的英语能力上,所以我们现在的口号更多是高能高分!反倒是学生、家长[微博]更功利,他们抱着提分的功利目的过来参加培训。

  主持人:我昨天拜访了北京一个培训机构英语负责人,他是很著名的外语学校毕业的老师,他一开始觉得对孩子们培养一些语言文化方面的素养很重要,就想给孩子们看些英语方面的阅读、诗歌,但没有家长买单!  

  听众:这是咱们国内的环境,学生相对更功利,不是培训机构想这样,只是说市场是这样。所以更多时候,是培训机构在迎合这个市场的需要。我觉得培训机构要更多摆正自己的位置,更多引导国内的英语教学,而不是简单迎合市场的需要。有个建议,大家在选择培训机构的时候要考察培训机构本身的使命是什么,而不是简单的迎合你们的需要。 

  主持人:这个问题再问一下李老师,为什么我们现在公立教育里英语教学满足不了学生的需求?

  李俊和:需求不一样。北京四中尖子生和差生是天壤之别,尖子生有从各个小学来的,从6000多个小学毕业生中招来这么300人,这300人中有20、30个小海龟,他们的英语水平太好,说的太棒了!我反正是自愧不如。我现在退休了,不然我根本没法在那教课。教委要求每个学校必须要招够10%的打工子弟的孩子,所以那个学校现在也有20、30个周边卖菜的孩子,小学基本没有学过英语,或者也没报过班,他们进去以后特别痛苦,他们也不想待在四中,但是又走不了,因为国家的体制说要体现教育的公平。老师现在上课要往中间教,海龟什么的先老老实实待会,我控制中间,也得拉一下差生一块。有特殊需求的就得到外面学。

  主持人:所以就引申到我们第二个问题,针对现在的英语改革,是否应在中学阶段普及“分层教学”,比如有基础班、提高班等,适应不同程度和需求的孩子学习?这个问题听听李老师的意见。

  李俊和:这个没有问题,“分层教学”非常好。但实际操作当中有问题,因为英语分层了,像北京四中这么多年一直做这个事,必须是英语和数学同时分,否则就没法教。我们这个学校一个年级是8个班,这8个班有4个班必须同时上英语课,这样把这4个班打乱了,分出一个尖子班,两个中层班,最次的放在第四个班,这4个班,一上课,按英语上课,那4个班数学也得这么分。这4个英语老师必须是四驾马车一块上。一个老师感冒了也没法分了。现在的教育特别讲究统计分数,升学率等等,最后弄完以后,比如初二四班英语是五个老师教的,最后学校算的是初二四的成绩,学生考好的时候学校要给奖金,这个奖金要给谁呢?有的学生考好,有的学生考不好,这个责任应该给谁呢?现在普遍的做法是按照总分,比如8个班,弄出2个实验班,那6个班是普通班,这个纯粹是为了控制中考[微博]或者高考[微博]成绩,按说应该按照“分层教学”分班。

  听众:我补充两点,我经历的“分层教学”跟老师说的不是太一样,我原来在新西兰,每个老师把学生分三层,尤其是教英语的时候,我给两组规定完独立的功课,我照顾另外一组,他们不捣乱。数学都散着分,但是他们分层教英语是以班为单位。

  龚亚夫[微博]这有两种。一种在同样的班里分,我在加拿大一个班有二三十个学生,老师根据他们不同的水平分配不同的任务,你到这来学这个,他来学那个,还有一种美国的那种,老师不动,学生来。我这节课就报这个班,那个班是另外的同学,不是固定的班,老师不动学生动。

  听众:我是十一学校的一名老师,现在每天的工作,我有一个固定的办公室,那个办公室就是我的教室,早上先有一个班的学生上我的课,这个班是我们比较好的班,属于实验班性质的,过一会有特别弱的补弱班又来上。就是这种形式,跳跃性很大。实际操作的时候挺纠结的,尤其你上完比较好的班的时候,孩子整体水平不管口语、听力、各方面表达都非常厉害,到另外一个班,连最基础的26个字母都得重新去看。所以我觉得分层教学理想上来讲非常好,但实现起来有很大挑战。十几个孩子里可能有两三个孩子愿意学但基础弱,同时剩下的孩子基础弱也不愿意学。你没有办法照顾到每一个孩子。这个分层是不是应该越早越好吗?应该在初一就开始,还是说到初三或者高三再分?

  李俊和:这位老师不必纠结,你得心胸开阔一点,我们教育原则要让实在不想学的人就别学了,能慢慢走的人就哄着慢慢走,但是能飞的孩子就得让他飞起来,这样我们中国教育就有希望。不想学的就算了,你给他们讲点故事,唱个歌,跳个舞什么的就行了,不学英语怎么了,开饭馆的老板很多不懂英语,但是人家一样能挣钱就得了呗!13亿人真的没有必要人人都学英语。陶行知说过,没有一个学生是草包,所有学生都是人才,人家意思是他将来文化不行,但是别的行。所以放心吧!

  主持人:第三个问题:高考改革后对英语的评价侧重于实际能力,但如何去评价是很复杂甚至较为主观的行为,如何客观评价学生的语言运用实际能力?考试毕竟是筛选式考试,怎么样让考试更有效率?请二位老师跟大家分享。

  龚亚夫:评价学生咱们有两种,一种是直接的测量方法,还有一种是间接的。现在大部分采取的是间接的,比如通过选择、填空等来判断。但你在语言交流时,是没有人给你时间选择填空的,你说话时根本就没有工夫想这个。我们要找到各种各样的能直接测量学生能力的考试,从这个角度上来说呢,你用这种表现能看出来的,因为现在有时候通过做选择题是看不出来的,所以这种以能力表现为基础的测试需要一些题型的变化。现在这些题型的变化,今后会通过计算机的测试或者通过人机对话的考试等,来进行测评学生实际的能力。现在国外也有很多设计的能力测试模型,我让你阅读,推断你口头表达能力怎么样!如果阅读很流利,就证明他以后口语表达能力很强。所以考察实际语言能力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是观察,国外有这种测试,比如几个人设定一个小组共同做一个任务,或者进行小组讨论,他在旁边观察这些学生的交流能力,小组讨论跟别人沟通的能力,理解别人的语言的能力,都是朝这个方向。比如雅思和托福[微博]都在改革,看一段教授的录像,然后你来说一下教授说了什么观点,你的问题和学生的问题在什么地方等,这就是真正实际的语言运用能力。咱们现在的改革在这方面还有很多东西没有开始,以后我相信会慢慢的逐渐的运用。

  主持人:龚老师刚才用很专业的语言给大家解释了这件事,我理解他说的有两个点,第一能测,第二这事很复杂。

  李俊和:这是谁问的问题啊?这次改革前,高考就是侧重于实际能力的考察。根据我的体会,凡是英语考的不错的学生,本身是阅读能力强、写作能力强。美国考[微博]汉语水平的时候,用的是我们大学的统一试卷,英语也一样。有人老是丑化英语,你们英语考的都是死记硬背,没有什么实际能力。凡是英语,哪个同学一说,我这个英语最笨了,一句话都不会说,那你英语高考肯定也不咋的!首先评价就错了。第二,如何客观评价学生语言运用实际能力?龚老师说,以后说英语的时候弄人机对话,这也许是好的方式。别的目前这个英语考试的方式根本变不了。5年、10年也变不了。听力就这几个题型,雅思、托福的题型,所以你没有资格给人家瞎改。文学家王蒙先生说,现在这个语文卷子让我考,我肯定不及格,弄那么复杂干什么,让这个孩子写两篇作文,就能看出水平来。现在说作文能给90分,老师紧点能给90,松点给80,这麻烦多了。所以英语别考别的,就让他写一篇英语作文,写完了就知道他的英语怎么样!可是有一千万人考试,看他英语水平怎么样,就得考听力、写作。没什么可改的,把人机对话加上就行。

  龚亚夫:高考写作,评卷老师两个人打分,如果差的太远,会让第三人介入,取你们俩的平均分,最后考生的成绩都接近中间线,这样对好学生和差学生也不公平。美国ETS有考英文的测评系统,可以看出你的语法、词汇表达等等。北大英语系李赋宁教授说过,别管开什么课,最后都要看写作。词汇、语法最考功底的。但是改起来很困难,现在没有特别有效的用计算机改作文的程序,国外在做试验,托福在做这方面的尝试,也有很多东西不一定能考得出来,有些东西不一定能完全考察得到,这也是很不容易的事。国外的考试,李老师说咱们要照国外模仿,国外的试卷,出题者对每一道题都有心理分析在后面,在后面分析你这个题,有些专门研究认知的人在后面说,这道题能推断你什么样的方面的能力。 

  主持人:我们听众里有中国搞考试测评最好的专家,来自北京语言文化大学的谢小庆教授,请他来跟大家分享一下如何提升考试测度?

  谢小庆:我们英语考一篇作文,英语和汉语不一样,汉语题目太大。做多少年试验了,几个老师都是北大附中、人大[微博]附中的,同样一篇作文,高的能给到50多分,低的只能给20多分。但是英语没那么严重,毕竟是第二语言,肯定有出入,出入不是太大。如果高考就考一篇作文的话,李老师的教研室马上就会归类了,可能会考几个题型,可能考什么,学生就背了,超不出我给的数据,但最后他连写一个会议通知都不知道怎么写了。现在美国考汉语,我做了20多年专门考学生汉语的,美国人不用我们的SHK(汉语水平考试)的,主要是韩国人。SAT学生考试里有汉语这科。美国不用我们的汉语考试。考试的确不能反映真实水平。我们要审题考外国人汉语,我们有一个老教授,这个老师专门教听力的,他的题目很简单,为了学习汉语,小张买了电视机,小李买了计算机,小王买了电视机、计算机等,汉族人都考倒了,我把这个老教授请来,我说这个题把汉人都考倒了,说我那些学生考的很好!经过他的稍微训练都能考得很好。所以考试的问题确实是指挥棒,不是简单考什么教什么的问题,教的都是龚老师批评的方法。最后教的是你家有几口人,我家几条狗,都是类似这些东西,其实学生根本用不到。原来托福考试是20066、2007年开始改的,即使它不改,欧洲也要考,欧洲基本是高分高能,低分低能,但是为什么改呢?因为这套考试到了亚洲就不行了,尤其是到了中国,我们可以给他的考卷进行归类,根据考试辅导,再一点能把题弄到,我们第一时间做得到题。所以改的过程是三年启动的,1993年启动,我们要把托福的英语改成教学生实际能力的语言。这就是新托福,新托福有很多交叉的能力,更贴近实际了。你完全靠应试难了一点,但是我们中国人很厉害。可是,你考得分数不错的,去听课的时候听不了。最近的新闻说美国一所学校的院长辞职了,说中国学生水平太低,一个班都是中国学生,最后全都说不了话。这个问题牵扯到方方面面,我特别想问李老师,我们现在高考的英语考试和咱们高中课本之间是什么关系?

  李俊和:没有紧密的联系,但是课本确实是高考的基础。高中教材特别侧重于培养学生阅读的能力,很长的文章迅速看懂,获取信息,这些原则在高考中都能体现,所以应该把教材弄好,但不是绝对的教材讲什么高考就考什么!

  谢小庆:高考已经没有教材里的内容?

  李俊和:没有。

  谢小庆:高考那天,《光明日报》就让我就高考写一篇文章,我说我们高考在考能力方面取得进展非常大,因为我除了做考外国人汉语以外,我还负责考少数民族的汉语。少数民族汉语考试我这么多年在负责,我们少数民族学汉语和汉人学英语非常非常相似,所以我在南疆北疆都去看过,新疆从三年级开始学一直到高年级,到最后一点交流的能力都没有。新疆招办给我们一个正式的文,说你们考试的内容必须有55%是出自课本,否则一切政治问题由你们负责!我课本里你要不考,结果是他课本学的很好,考的也不错,实际上根本能力没有!这几年我们已经完全没有了。我们象征性在课本里有一两道题,这是2002年到现在2010年的过程中是这样的。

  主持人:刚才听众入场的时候,我们给大家发了一份调查问卷,有五个问题,通过微信来征询答案。我们大家来看看结果:

  一、学英语有用吗

  80%有用;

  二、英语考试分值下降能让孩子们摆脱应试英语的学习模式吗

  80%不能

  三、新的改革会导致学校降低对英语的重视吗

  53%会;33%不会

  四、新的改革导致新的教育不公平吗

  87%会

  五、未来英语在中国社会中的影响力会下降吗

  87%不会

  两位老师对刚才五道问题的结果有什么观感?有没有出乎意料的地方?

  李俊和:我觉得按现在的发展趋向来看,英语学科的重要性肯定会下降!首先,我们没有搞清楚,我们还在等待。比如英语由150分降到100分了,中国不是简单说一个考试,这显然是我们上层对英语的影响力太大,对很多人用很多时间学英语有一种担忧。我觉得咱们中国的局势很多不是老百姓所能掌控的,国家肯定有一些政策,比如英语可以考试,因为很多学校都受高考和中考的影响,有人说不会的,他自己学呢,但是架不住学校这边,很多英语专业的人走了,大学也不考英语了,所以我觉得有所影响,有一部分人不受这个影响,但是相当多的人会受影响。比如你到农村的县里,本来那个小学开英语,后来突然不开英语了,可不是有影响吗!

  主持人:新的改革会不会让家庭贫困的孩子失去学习英语的机会?而培训英语会让培训机构越来越红火?很多想学好的孩子在公办教育体系下没有办法去尝试。

  李俊和:没改革的时候就有很多不公平!我们教育上真的有很多不公平。比如北京小升初,按照国家漂亮的政策来说是就近入学,但是各位家长可能不太清楚,北京市著名的几个初中,30所著名的初中你去调查一下,真正电脑派位的连10%的学生都没有,90%的学生基本是家长有一定权力或者钱比较充足的人。人大附中你调查一下,有几个电脑派位的?要不然我们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要求我们要大力推动教育公平!我觉得我们的教育,以前就是不公平。改革后会不会加剧这种不公平?有一些会不公平,但是我觉得现在预言人家会不会有新的不公平,那不成了反对改革了,应该再观察一下。中国是一个穷国,这个穷国要搞13亿人的教育问题肯定多,但是已经挺了不起了,扫盲好像也差不多了!下一步英语弄完了以后,会不会出现什么问题,关键还得等待。比如大学里高考招生,现在没砸烂高考呢,要真砸烂了,肯定是新的不公平了。其实我们谈的方案,只是专家的建议,还没有实际执行。

  龚亚夫:你说的英语改革是指考试分值下降,现在只有北京说英语考试分值要下降。

  听众:还有就是小学1-3年级不学英语了。

  龚亚夫:是全国都要把英语的分降低吗?还是北京的情况?如果是北京的情况,我觉得分下降和减轻学生负担基本没有什么必然的联系。这是一种误区,或者是一种政策制定者幼儿式的思维方式。所谓降分就能减负,或者降低要求就能减负,或者降低要求就能提高能力,这都是幼儿思维方式。比如说英语以前是3000单词了,现在是1000单词了,但是你还是要考试,你测评系统不改,光降分没有用。现在说180分,光写26个字母你说容易不容易?如果考试没有真正改革,学生负担是减轻不了的。我觉得是行政领导幼儿的思维方式,从学3000单词变成学2000单词就容易了?你只要是考试,我1000单词也照样给你考倒了,咱们就找犄角旮旯的考呗,从当中掏出点难的来,这个导向就从里面找难的,完全不在于数量单词多少!很可笑的观点是,认为教材难了,本来200页的教材减成180页,就容易了?就跟人骗猴似的,是早晨给你三个下午给你四个,还是早晨给你四个下午给你三个而已,那个东西一点用没有。

  我们在教育部做《考试大纲》,有一阵领导说难了,就得降级单词数量,孟艳军(?)老师出一个主意,领导要减少单词,咱们把你、我、他人称代词全拿掉!其实学生他能不学吗?最后拿下去二三百,领导一看行,减少了两百单词!这个东西是没有用的。我在美国教英语,这么厚的教材好几本,人家没有觉得难,读完之后就过去了,没有说考这个语法是什么,莎士比亚这个语法是怎么分析的!这个减负和降低分没有直接必然的联系。有人说这次英语改革把学英语的负担减轻了,我说我问你一个问题,一顿饭你能吃几个馒头?他说一个。我说我能一口吃20个馒头,你信不信?他说你怎么吃?我说我吃“旺仔小馒头”!你得看内涵是什么东西,不能看数量。如果说学校要求不学英语了,由必修变选修了,我认为真的会变成教育不公平。从政府来说,要保证所有孩子都提供相同的机会,如果你不能提供相同的机会,那就会导致有钱的人去业余培训班去了,农村的孩子、家庭贫困的孩子、收入低的人上不了培训学校,到高考的时候、就业的时候就会造成教育不公。国家要替那些家长和孩子想清楚,有时候家长说不学了好,高兴啊,可能孩子不感兴趣,这些并不一定对孩子有好处。长远来说影响到的是一些贫困家庭、低收入家庭或者农村孩子,造成新的不公平。如果不把握这些问题,国家要保证弱势群体接受教育的机会,而不是90%都进入好的地方了,通过各种各样的渠道进去,那没权的、没钱的、没势的就麻烦了!

  主持人:我此前接触过台湾一个做教改的专家,强调了素质教育,他们自己做了内部评测,经过教改之后,学生之间的差距变大了很多,原来在体系内部公办教育给的免费教育没有了,只能靠上补习班,所以台湾的补习班文化跟大陆相比,丝毫不差,但家庭条件差的孩子就没有钱去读补习班。另外,英语对孩子未来就业、求职而言,挺重要的。改革之后,弱势群体的孩子们能不能更好的学到英语,能够有更好的资源去学英语,这是一个很大的挑战,也是我们担心的问题。下面我们进入到现场的Q&A环节,请大家举手提问。

  谢小庆:李老师最关心的问题是到底是教育部说了算还是北京市说了算,是2500还是3500?是不是咱们西城区教育局说了算?还是说四中校长说了算?再就是我教研室主任说了算,还是任职老师说了算?我觉得这些都不好使,应该是学生说了算。家长说3500,学生说未必,应该是学生说了算。李老师回答这个问题很好,学生有的人是想学的,有的是不想学的,不想学的何必要逼着他学呢?他可能成为周杰伦,成为赵本山,可能成为郭德刚,何必非要学英语呢,人家可能将来比你挣的多得多!我们得尊重人的个性,每个人不是一群小狗,每个人是独立的不可取代的,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所以只有学生说了算,家长说了不算。

  听众:龚老师,我是一个孩子的家长,我看孩子学英文很累,我中文不好,英文也是文盲,我不知道哪个语言更好,孩子只用一门语言的话会不会孩子更轻松,您提到韩国在英文投入上是国文100多倍,韩国的母语现在是什么地位呢?我只是想让孩子轻松一点,如果英语是这个世界需要用到的话,为什么还学母语呢?我不知道中文有多博大精深,英文有多好?

  龚亚夫:您的意思是极端的意见,现在更多听到的别学英文了,救救汉语,您说的是干脆别学汉语了,只学英语。这取决于您孩子到底生活在什么环境中,这是最关键的问题。如果您决定移民[微博]把孩子送到美国,您孩子不学汉语也什么关系,但如果还生活在中国,就得学。要看需求是什么。上个世纪三十年代,中国曾经有一批人,包括鲁迅,他们曾经提过很极端的主意,汉语很难学,为什么中国那么愚昧、落后,就是因为汉语不好,所以主张干脆学外语!毛主席也提过汉语要拉丁化,汉语要走拼音文字,说这是大家以后都要走的路。可结果呢?这些主张都没有变成现实。我认为国家不可能制定这样的政策,说全都不学汉语,全都学英语,这是不大可能的事。再过100年,假如中国发展迅速的话,可能汉语会变成世界通用语言,这种情况也不是不可能。但在可预见的五六十年内,英语依然是使用最宽泛的语言。

  听众:看到您编的课本,我印象很深。现在您的课本,已经有很好的教育出版社在做,一套学前课本已经在做“融合教学”了,它把语文和其他的学科都放到一块,重复性和学科学理都清楚,由大学教授和学语言的硕士一起做的。另外,我还想说,你得让孩子学中文,因为新加坡已经尝到这个苦果了,我们最终目的是培养有文化认同感的人。

  龚亚夫:在母语是汉语的情况下,我们抛开国家的语言政策,就拿现实的情况来看,你能不能实现光学英语不学汉语?我觉得,在中国的这种环境下,他英语也学不好。除非把孩子搁在全封闭、只跟外国人交往的环境下,菜可能会实现。但中国的教育,目前还达不到那个程度,比如用英语学其他学科课程,幼儿园行,小学一年级行,学到高年级就够强了。你看美国小学生的课本,他是非常复杂的,因为美国小学生毕业已经掌握了六七千单词了,咱们大学毕业生都掌握不了。所以没法跟母语环境之下相比。如果英语和汉语去比,可能孩子英语也没学好,汉语也没学好。

  听众:我是培训机构的老师,同时也是一个孩子的家长,我本身是做课程开发的,对龚老师说的英语教材的事特别感兴趣,渗透的西方思维,渗透着西方文化的,又涵盖着中国的东西,这种教材是不是适合孩子的好教材,当然需要有系统性或者符合孩子认知等等。

  龚亚夫:文化这事说起来复杂了,文化是流动的,是相互影响的。咱们的孩子应该有第三种文化,既了解中国的文化,也了解世界各国的文化,吸收大家有用的东西,吸收大家共同认为比较优良的东西,不一定非得切分出这是英语国家的,这是中国的。其实,咱们中国的文化就吸收了很多国外的文化,比如现在我们国家领导人也穿西服打领带见面握手,不是穿着马褂见面作揖。他能理解这些国际的东西,又能用英语来讲自己的东西,同时又学会另外一种思维的方式。他更注重的是培养批判性的品格和创造性的品格。咱们现在都在讲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或者创造性、批判性能力,其实这些东西是跟人的品格有关系,品格决定他思维的方式。创造性的人才或者具有批判性人才,是由某些品格决定的。我设计的教学体系是朝着培养学生这样一种品格和思维方式的,而不仅仅是掌握英语国家的语言和中国的思维方式。

  听众:我们公司引进美国本土的教材,它里面讲的一些东西孩子并不能认同或者理解,比如说Baseball(棒球)。您开发的教材,作为家长哪里能买到?

  龚亚夫:现在在外研社出版,没有在社会上卖,因为我现在还在学校做一些试验,看老师们接受得怎么样,虽然已经出版了,但是没有在社会上卖。我们想通过这样的课程,真正去培养孩子不仅仅谈日常生活的东西,比如你今天能去麦当劳点菜什么的,而是说他能谈论在跟人交往中的喜怒哀乐,跟人的个性这种话题能说,而不是只能日常应用的英语,谈一些浅层文化的东西,而是谈论人的内心世界的情感交流,是理解人之间的交流的能力,他可能谈论的是我生气了怎么办?高兴了怎么办?发生矛盾了怎么办? 

  听众:我是来自教育的NGO,我想问龚老师,品格这一块,除了英语之外,还有没有其他的方式,就是说有一个替代的东西,不一定非用英语的教育来培养?第二,学习英语真的会对这两个方面有很好的提高吗?这种提高是普世的要求吗?还是因人而异的?或者是学生自己的选择?

  龚亚夫:有的老师说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品格不一定非得通过英语实现,我也可以通过汉语来实现。这个没有问题。因为我是教英语的,我不是教政治课的。既然我们认为语言不仅是交流工具,我们就考虑它的价值是不是也能实现我们所期望实现的语言学习的价值呢?这样对农村孩子来说,就不会因为谈论他不熟悉的东西而学不好英语,他也有喜怒哀乐,也有文明礼仪。从思维的角度来说,你学好了英语对你的汉语理解能力,对你整个思维的逻辑性也是有提高的。所以,你通过英语来学习这个思维方式,学习培养人思维方法的话,对孩子理解汉语、母语也是有好处的。从价值看,我们选择什么样的目标和内容。

  听众:我是一位孩子的家长,孩子5岁多,现在英语改革以后,小学1—3年级不学英语了,这个政策出来以后,在学校里会出现什么状态?我们应该怎么追随这种形式?

  李俊和:看家长的需求了,如果家长想让孩子将来上大学,或者到国外去学习,你可以在一、二年级的时候,让孩子在外面报班,也可以自己学。家长要稍微懂点英语的话,就让孩子看点光盘,龚老师以前弄过一个《走遍美国》,看看这个也不错。不必非得到培训机构去,你可以让孩子多听,听到说到,但是不讲到,不要讲过多理论,以模仿为主,理解为辅,不要理解语言这个规则那个规则。刚才龚老师提到,学外语不在于时间多长,而在于频度,一年级、二年级千万不能停英语,一年级、二年级功课不太紧,到了现在好点的小学,四五六年级就跟高三差不多了,让他英语学的比较难,就更费劲了!第二,北京市有这个想法,也不一定能实现。一二年级不开英语,但各校是不是可以开展课外英语活动?也可以办英语唱歌啊,但不算正式上课。中国人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你让我搞英语活动,跟让我开英语课差不多!一二年级开的英语课,比较浅,家长应该给他加餐,至于自己教,还是到外面培训机构得看孩子的情况。英语不应该放弃,而应该加强!

  主持人:我2009年专访过新加坡总理李显龙先生,他用汉语跟我们可以去交流,他父亲李光耀先生在自己50多岁的时候开始学汉语的,他认为有竞争力必须要学会有竞争力的语言,所以他把华人占70%的新加坡的国家官方语言定位英语,但他后来发现,如果一个新加坡人同时懂英语和汉语的话,在20世纪来说是非常有竞争力的。我觉得一种语言本身不是一种工具,而是一种思维方式和文化的载体,我们不要把语言学的得那么功利!谢谢!我们的沙龙到此结束。

上一页1234下一页

分享到:
意见反馈 电话:010-62675178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