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获奖小说中译遭吐槽:书名把小说糟蹋了

2015年07月01日15:45  大众网-齐鲁晚报 微博    收藏本文     

  不久前,法国作家帕特里克·拉佩尔来省城做了两场演讲,他对文学的深度诠释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而其小说糟糕的译名也引起了学者的吐槽。随着当下外语学习环境的改善,读者外文水平的提高,文学翻译似乎变得越来越众口难调,大家对翻译文学的吐槽也越来越强烈。(本报记者 师文静)

  “人生苦短”遭吐槽

  这个月,法国作家帕特里克·拉佩尔来省城做文学交流活动,也带来他唯一翻译成中文的小说《人生苦短欲望长》。就是小说的这个译名,在活动中引来了大家的吐槽。看看中译本封面吧。“人生苦难欲望长”的旁边垂着两条女人大[微博]腿,没读过小说的或许以为这是部国外网络小说呢。其实这部小说深入刻画人性的严肃文学,读起来像看法国电影一样有意味。

  而且《人生苦短欲望长》这部小说在法国获得了费米娜文学奖,该奖创立于1904年,是法国最负盛名的文学奖之一。而作者本人介绍,书名来自日本一位诗人的诗句。而有读者称,诗句应该是比较讲究语言的,难道该书的书名不应该翻译得比较诗歌化一些吗?而活动的对话嘉宾北京大学[微博]文学博士国家玮则称,这个书名把这部小说糟蹋了,他刚开始看到这个书名也不想看小说,但是看下去又发现这部小说很有意味。

  翻译的争论持久不息

  其实关于文学翻译好与坏的讨论一直都在持续。

  去年,法国作家莫迪亚诺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之后,关于其作品翻译版本好坏也成为讨论的热点。学者止庵就发微博称,“家中有几本《暗店街》,开头一句Je ne suis rien,王文融译:‘我什么都不是。’李玉民译:‘我飘飘无所似,不过幽幽一身影。’差别可真大。”而几年前北京大学教师范晔重译加西亚·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也是引起了一场讨论。范的新译本甚至被读者拿来逐字逐句与高长荣、黄锦炎的译本作对比,孰好孰坏,读者各有评价。

  谈到文学翻译的众口难调的问题,止庵称,喜欢讨论翻译好坏的,其实所讨论的都是中文;而对中文好坏的判断,(有些人)又以用成语多不多和是否带点肤浅的文言腔为标准,对此只能“默不与谈”。“别轻易断言谁翻译好,不对比原文,只能说谁的译文读来合自己口味。”

  翻译做到“信”就够了?

  那么,从翻译家的角度来看,他们秉持怎样的翻译态度呢?哈利·波特系列的译者马爱农很受大家欢迎,而马爱农也提到,翻译,就是尽可能地传达原作者所要表达的意思,而文学翻译,除了传达内容之外,还要把原著里的情绪、氛围和意境也有效地传达过来,使中文读者通过译文,得到与英语读者读原文时相同的信息和感受。“一直以来,大多数人理解的翻译标准是‘信,达,雅’三个字,而我认为,一个‘信’字足矣。这里的‘信’,不只是文字的忠实,而且是情绪、情境、风格、技艺等诸多方面的忠实。”

  北大教师范晔在接受本报采访时称,他读《百年孤独》发现马尔克斯是一位运用语言的大师。“即便《百年孤独》有其整体的语言风格,但是细节上还是有丰富的变化。《百年孤独》文字时而幽默,时而故作玄虚。马尔克斯的语言保持一种看似随意的变化。”而正是这种原作者语言的丰富,最能考验翻译的水准。范晔称,而他在翻译中不会特意去表现自己的特点,需要做到的是再现原著的整体风格。

  而翻译家马振骋也认为,“原文一是一,二是二。好曲子只要把原作的精华表达出来,不需演奏者耍花腔。翻译不是可以任意打扮的小姑娘。所谓译得好,不是堆砌辞藻。好比把每道菜都烧得浓油赤酱,就是美食了吗?如果这种任意翻译蔓延,必然会造成读者对翻译的不信任。”

文章关键词: 翻译北京大学小说法国书名吐槽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