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刺高考-学习篇:大综合,知识要点,重巩固
六月在向我们招手,高考已迫在眉睫,曾经对大学所有的美好希望都化作一个最简单的念头:全力以赴,多考一分是一分。那么就利用最后的一个月,再为高考拼上N分。
文科生:抓住规律巧读课本
进入五月,一些文科生忽然发现有很多知识突然在脑海里“消失”了,因此感慨:需要记忆的东西太多了,到底该顾哪头呢?听听石家庄外国语学校孙敏、杨立娟、赵桂兰三位文科资深老师的意见吧!
再读一遍课本
在每年的高考复习中,读课本几乎是老调重弹的问题,但也最容易被忽略,因为很多文科生的目光被各种练习题吸引,喜欢做题时翻课本,而不再有看课本的耐心。
●政治方面。有同学认为现在的高考题越考越活了,看课本没有效果,其实,高考题再活也不会跳出书本。因此,考生在最后的复习阶段,不但要牢固掌握基础知识,更重要的是要优化知识结构,这样即使考题千变万化,也能迅速找出对应的知识点,而不会无从下手。另外,反复记忆,及时发现、弥补知识漏洞,也是五月冲刺复习的重点。
●地理方面。考生在最后一轮过课本时,应该有清晰的思路:如自然地理,主要是关注规律和原理;人文地理主要是关注人类活动。考生要注意选修课下册,是本届考生新加的一本书,复习时要以活动为核心点切入。
由于学科的特殊性,复习地理时千万不要忘记读图。再有就是把做过的题所涉及到的图,拿来看一看,因为地图是地理的工具,任何一道题都会落到图上去分析问题,所以需要强化对图的认识。拿着图看书会使枯燥无味的文字变得生动灵活而更容易记忆。
●历史方面。考生要根据高考大纲和考试说明所规定的考试范围,分横向和纵向两个方面宏观把握知识体系、微观掌握知识内容,做到无遗漏、无差错,把握史料、图表等有效信息。对于考纲和说明已经删掉的内容尽可以放弃,以减轻复习的负担。对一些重大历史事件的认识要准确,知识线索的把握要清晰,突出系统性特点。
归纳提高效率
部分文科生基础知识掌握得很牢固,课本知识也相当熟练,但就是做题时打不开思路,影响得分。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知识结构整理得不好,比较零乱。第二是属于背的东西并没有建立在理解的基础上,只是死记硬背。可见,复习阶段的总结归纳工作很重要。
●政治方面。考生应该把书上的知识变成一个个系统的问题。比如中国共产党是一个专题,通过梳理要掌握中国共产党的地位、性质、作用、领导方式、建设问题等等。
●地理方面。自然地理要归纳自然要素,地形、气候、水、土壤、生物;人文地理要归纳区位要素。除此之外,还需要归纳一些人类的问题和灾害等知识点。
●历史方面。学科功能的特殊性决定了历史学科的高考不会回避热点,因此考生要对热点知识进行归纳。对于社会关注的热门话题或者是容易引起社会情绪化波动的特殊历史事件要保持清醒正确地认识,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发展观去评价,比如中日关系的态度问题,无论是考试答题的语言文字还是现实生活的言行都不能违反基本原则。
高考命题的趋势是变中求新,尤其是隐性知识的变化更为突出,比如印度洋海啸问题重点考查世界人民的团结友谊,全球经济一体化;各个不同时期的法令和法律强调法治建设的重要性。
研习巩固成果
在最后关头,文科生应该把一模二模试卷和近年的高考试卷,认真研究一下,因为这些试卷在编题的过程中比平常的练习精心得多、覆盖面广。研究时最好亲自做一做,然后参照答案分析。主观题在高考中,是最能体现出差距的试题类型,建议考生每天都要接触一些,可以每天选择一到两个,详细作答,再选一到两个只写提纲,这样可以达到每天练手的目的。更重要的是,这样做能培养考生答主观题的正确感觉。
理科生:跳出题海少拼难题
物理、化学、生物,理科生头上的这三道紧箍咒有着同样的特点:围绕着不算厚的课本,衍生出无穷无尽的练习题、模拟卷,把理科生团团围住。石家庄外国语学校的刘文羡、赵军国、夏桂雪三位老师分别对物理、化学、生物三个学科进行复习指导,帮助理科生走出混沌。
回归课本 系统把握
物理的复习可以打乱知识的条块按照类型归纳,站在哲学高度理解物理规律,将所学到的各部分知识融会贯通。
化学知识点小而多、小而碎,但规律性强。复习时只要做好归纳,解题结合具体实验特点,就简单多了。当然,物质性质、基本理论、基本概念、化学计算等,若能在最后阶段加强复习和练习并积极“编织”规律,考试时就能左右逢源。
现阶段考生的生物复习基本上已形成一定知识体系,实现了把课本由厚到薄的过渡。但仍有一些知识点存在似是而非的现象,这里介绍一个“过电影”回忆法:事先定个小计划,睡前把课本放在枕边,躺在床上闭目回忆,以课本目录为线索,先回忆全书整个框架,然后再具体到某一章,即可把课本内容串起来,并融会贯通,烂熟于心。考生只要做到基础知识扎实,就能以不变应万变。
不攻难题 梳理反思
复习到最后阶段,部分理科生将宝贵的时间和精力都用在“攻克”难题上,其实这是一笔“亏本”的买卖。高考试卷中难题不超过20%;而且所谓“难题”,也只是基础知识的交叉与综合,旨在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以及思维的敏捷性、灵活性和创新性。
五月的高考冲刺,对于考生来说,面对题海,应因人而异:基础好的同学可以适当多做,达到见多识广,但应避免一味做题而不去梳理;中等基础的同学可适当少做,注意对典型试题的多角度反思、设问和变通,以达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
把握技巧 全面提升
在求解物理问题时,应具备良好的学习习惯,如正确选择研究对象,正确进行受力分析;在对状态、过程分析时画出示意图,将抽象的文字条件形象化、具体化;在计算过程中,先统一单位、假设物理量、运算后认真复核等。当然首先要过好物理审题这一关,做到:“眼看”、“嘴读”、“手画”、“脑思”并举。
随着高考命题的逐渐科学化和规范化,高考试题中逐渐形成了一批相对稳定的试题类型。冲刺阶段若能针对题型加强训练,并在模拟练习中不断总结各种题型的答题技巧,形成适合自己的解题模式,高考时就比较轻松。分析近几年来的高考实验题,多是以课本实验为基础,因此,对课本实验,必须亲手做过;对实验后的“问题与讨论”,要认真思考;对模拟练习中的实验题,要借助题目的设问,有目的、有针对性地查阅课本,从而形成扎实的实验基础。
理综测试中,有些学生往往是因为做题顺序安排不合理,而导致丢分。为此,提醒考生,在近期应培养一定的答题习惯,在拿到试卷之前初步确定试题难易,开考后按顺序先做会的,然后一一攻克不会的。另外,在这一阶段,要及时整理总结以往易错易混的知识点,强化记忆,争取类似现象不再发生,提高准确率。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