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新浪考试 > 考研十年真题精解 > 正文

2004年研究生入学考试政治理论试题精解(2)

http://www.sina.com.cn 2005/11/02 19:32  北大出版社

 11.“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这里的“本”、“基”、 “源”,说到底就是

  A发展先进生产力 B.发展先进文化

  C.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 D.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

  【答案】C

  【考点】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解析】“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部分,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命题直接取自于胡锦涛同志在2003年7月1日的“七•一”讲话中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出了重要发展。讲话中指出:“始终做到‘三个代表’,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这里的‘本’、‘基’、‘源’,说到底就是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因此,正确选项就是C。

  12.某员工在外资企业工作,年薪5万元;利用业余时间在民营企业兼职,年薪2万元;购买

股票分得的红利2万元;出租住房收入2万元;转让一项技术收入1万元。该员工一年的劳动收入为

  A.11万元 B.9万元 C.8万元 D.7万元

  【答案】C

  【考点】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

  【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中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的原则。回答本题关键是要明白转让技术收入的1万元属于劳动收入。在外资企业工作和利用业余时间在民营企业兼职所获得的收入自然属于劳动收入;购买股票分得的红利以及出租住房所得收入属于资产收入。

  13.2003年9月通过全民公决否决了加入欧元区议案的欧盟国家是

  A瑞典 B.丹麦 C英国 D.希腊

  【答案】A

  【考点】形势与政策:“2003年国际国内的重大时事”

  【解析】这是2003年国际时政题,只是考得有点偏。在2003年9月14日瑞典举行全民公决中,半数以上的瑞典公民反对加入欧元区,继丹麦之后,第二个决定不加入欧洲经济与货币联盟。在欧盟15个成员国中,瑞典、丹麦、英国三国对欧洲一体化进程,表现不那么积极。

  14.2003年6月22 日至27日,印度总理瓦杰帕伊对我国进行正式访问,这是印度总理10年来首次访华,访问取得了成功,两国签署了

  A.《中印关系原则和全面合作宣言》

  B.《中印联合新闻公报》

  C.《中印联合声明》

  D.《关于中国西藏地方和印度之间的通商和交通协定》

  【答案】A

  【考点】形势与政策:“2003年国际国内的重大时事”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对中印关系近年来的重大发展的了解,关心时事的考生一般都能正确回答。2003年6月22日至27日,印度总理瓦杰帕伊对我国进行正式访问。在这次重大外交活动中,两国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印度共和国关系原则和全面合作宣言》。

  15.2003年中国与欧盟关系有了进一步发展,其突出表现是

  A. 中国与欧盟领导人年度会晤机制起步

  B.中国与欧盟建立全面伙伴关系

  C.中国首次制定和发表《中国对欧盟政策文件》

  D.欧盟首次制订和发表《中国欧盟关系长期政策》

  【答案】C

  【考点】形势与政策:“2003年国际国内的重大时事”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对中欧关系新近发展的了解。2003年中国政府发表了《中国对欧盟政策文件》。中国在欧盟对外关系中的定位,从1995年的“长期合作关系”,到1998的“全面伙伴关系”,2003年对华政策文件中再次提升为“战略伙伴关系”。

  二、多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五个选项中,至少有一个选项是符合试题要求的。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的字母涂黑。多选、少选或错选均不得分。(16-30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6.2003年6月23日,《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正式发布,并于8月1日正式实施。1982年发布的《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收容遣送办法》同时被废止。这一变化体现了

  A.政治文明的进步 B.对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维护

  C.对人权的尊重和保护 D上层建筑不断变革完善的要求

  E.生产关系的根本变革

  【答案】A、B、C、D

  【考点】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特点”

  【解析】本题取自2003年3月发生的“孙志刚事件”。“孙志刚事件”,暴露了1982年发布的《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收容遣送办法》在实施过程中出现的种种弊端,引起社会的极大关注以及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迅速发布并实施《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同时废止旧《办法》。这是正确运用经济、行政和法律等手段,妥善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特别是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矛盾,保持安定团结的局面;是对弱势群体的尊重和保护,体现了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进步和上层建筑不断变革完善的要求,维护了群众的根本利益。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是调整和完善所有制结构而不是根本变革生产关系,所以这一变化并没有体现生产关系的根本变革。因此,E项是错误的。正确答案是A、B、C、D四项。

  17.有一幅广告幽默画,画的是几个行人在看一家饭店外贴的告示,上写:“快进来吃饭吧,否则你我都得挨饿。”这幅广告画的寓意有

  A. 生产者和消费者是相互依存的

  B.生产和消费具有直接的同一性

  C.利己是人的一切活动的出发点

  D.商品交换活动背后隐藏着人与人的关系

  E.生产关系本质上是人与人之间的物质利益关系

  【答案】A、B、D、E

  【考点】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政治经济学原理:“生产关系”

  【解析】生产关系,又称经济关系,是指人们在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结成的相互关系。物质资料生产过程包括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题干中行人是潜在的消费者(食客),而饭店则是生产经营者。食客进饭店就餐,饭店就有生意可做,双方都避免“挨饿”,表明生产者和消费者是相互依存的。并且,饭店买卖这种商品交换活动的背后隐藏着一种人与人即生产者与消费者的关系,而这种关系归根到底是一种物质利益关系。根据前述分析,选项B也是正确的。选项C太绝对,并与题意无关。

  18.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按劳分配的“劳”是指

  A. 不同形式的具体劳动 B.通过价值形式来实现的劳动

  C. 直接的社会劳动 D.公有制企业的局部劳动 E.劳动者实际支出的劳动

  【答案】B、D

  【考点】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按劳分配的特点”

  【解析】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存在多种所有制形式,公有制企业又自主经营自负盈亏,所以等量劳动领取等量消费品的原则不是在全社会按统一标准实行。公有制企业作为独立的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存在,它生产的商品必须符合社会需要才能销售出去,才能使生产商品所耗费的个别劳动(即局部劳动)转化为社会劳动。所以,劳动者提供的劳动并不就是直接的社会劳动,必须依赖于企业生产的商品是否符合社会需要。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按劳分配还不能以每个劳动者的劳动时间为尺度,而只能以商品交换实现的价值量并以商品货币形式来实现。这就是说,按劳分配的“劳”是通过价值形式来实现的劳动,而不是劳动者实际支出的劳动。劳动者实际支出的劳动并不一定等于通过价值形式来实现的劳动。

  根据以上分析,选项B、D正确,C、E错误。至于A项,不同形式的具体劳动显然不是按劳分配中的“劳”所指。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选项B和D。

  19.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的过程,同时也是

  A..资本有机构成提高的过程

  B.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的过程

  C.资本在不同部门之间发生转移的过程

  D.资本家集团重新瓜分剩余价值的过程

  E.超额利润消失的过程

  【答案】B、C、D

  【考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和商品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

  【解析】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的过程,资本有机构成可以保持不变。所以,选项A不正确,是干扰项。

  资本家为了追逐高利润率以及资本在各部门之间的转移流动,导致价格和价值偏离,使各部门的利润率趋于平均化,形成平均利润率。所以,选项C正确。

  随着平均利润率的形成和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许多生产部门所得到的利润与本部门所生产的剩余价值在数量上出现了差别,有些部门获得的利润高于本部门生产的剩余价值,有些部门获得的利润低于本部门生产的剩余价值。这样,这些部门的商品价格便与其价值不一致,是以生产成本加上平均利润所构成的价格出售的。这就是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所以,选项B正确。

  从全社会角度看,商品生产价格总额和价值总额是相等的,平均利润总额和剩余价值总额也是相等的,只是由于各部门之间的激烈竞争使得剩余价值在各部门资本家之间进行了重新分配。所以,选项D正确,而选项E是错误的,是干扰项。

  20.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关系是

  A.新民主主义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可以“毕其功于一役”

  B.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任务相同

  C.两个革命之间需要有一个资本主义的过渡阶段

  D.新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

  E.社会主义革命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趋势

  【答案】D、E

  【考点】毛泽东思想概论:“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关系”

  【解析】大部分考生都知道,新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而社会主义革命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趋势。答题的关键在于能否分辨清楚A、B、C三项。在中国革命前途问题(实际上就是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关系问题)上,党内曾经存在过两种错误倾向:一是以陈独秀为代表的“二次革命论”的右倾投降主义;二是以王明为代表的“毕其功于一役”的“左”倾教条主义。前者认为中国工人阶级还很幼稚、力量太弱小,因此,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之间需要有一个资本主义的过渡阶段,无产阶级要等到资产阶级建立共和国,资本主义经济有了进一步发展,才能实行推翻资产阶级政权的第二次革命,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后者主张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毕其功于一役”,混淆了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界限,企图把两个不同性质的革命阶段并作一步走,一举取得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此外,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任务是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它并不反对民族资本主义。而社会主义革命的任务是对生产资料私有制进行社会主义的改造,把民族资本家改造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并进而最终消灭资本主义。由此可知,A、B、C三项都是错误的。正确答案就是D、E两项。

  21.中国共产党在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中,在学风问题上曾经反对过的主要错误倾向是

  A.投降主义 B.经验主义 C.教条主义 D.冒险主义 E.机会主义

  【答案】B、C

  【考点】毛泽东思想概论:“整风运动”

  【解析】1942年开始的全党整风运动的主要内容是:反对主观主义以整顿学风;反对宗派主义以整顿党风;反对党八股以整顿文风。而以反对主观主义为中心内容。题中问的是学风问题中的主要错误倾向,那自然是主观主义了。而主观主义主要表现为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教条主义者脱离实践,在实际工作中一切从本本出发,毛泽东称之为思想上的“懒汉”。经验主义者尊重经验而轻看理论,只知埋头苦干,毛泽东把之称为“庸俗的事务主义者”。两者都犯了主观主义的错误。

  22.在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成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中国共产党提出的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方针政策主要有

  A.统筹兼顾,适当安排 B.有理、有利、有节

  C.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D.长期共存,互相监督

  E.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答案】A、C、D

  【考点】毛泽东思想概论:“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方针政策”

  【解析】针对人民内部矛盾在具体实践中的不同表现,毛泽东提出了一些具体的方针和原则:在政治思想领域,实行“团结—批评—团结”的方针;在物质利益方面,实行“统筹兼顾,适当安排”的方针,兼顾国家、集体、个人三者的利益;对人民群众和政府机关方面的矛盾,要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对科学文化方面的矛盾,实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对于共产党和民主党派之间的矛盾,实行“长期共存, 互相监督”的方针;对于民族之间的矛盾,实行民族平等、团结互助的方针。

  23.1959年底至1960年初,毛泽东在读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时,认为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阶段有

  A..不发达的社会主义 B.比较发达的社会主义

  C.发达的社会主义 D.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E.社会主义高级阶段

  【答案】A、B

  【考点】毛泽东思想概论:“毛泽东关于中国所处的社会发展阶段的论述”

  【解析】在1959年底到1960年初读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的谈话中,毛泽东认为,社会主义可以分成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不发达的社会主义,第二个阶段是比较发达的社会主义。后一阶段可能比前一阶段需要更长的时间。经过后一阶段,到了物质产品、精神财富都极为丰富和人们的共产主义觉悟极大提高的时候,就可以进入共产主义社会了。我们今天形成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就是在毛泽东思想的指导下确立的。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教育频道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33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
北京网通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