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新浪考试 > 考研政治理论名师课堂 > 正文

一部分第五章:人类社会的本质和基本结构(4)

http://www.sina.com.cn 2005/11/21 15:49  恩波教育

国家的本质和职能

  (1)国家的起源

  ①国家是一个历史的范畴。国家随阶级的产生而产生,随阶级的消亡而消亡。

  ②原始社会并没有国家。原始社会解体之后,出现了奴隶主和奴隶两个阶级的根本对立。奴隶主阶级为了保护奴隶社会的生产资料私有制,镇压被统治阶级的反抗,强迫人民遵守有利于统治阶级利益的社会秩序,需要使用有组织的特别的暴力工具,这个工具就是国家。

  (2)国家的本质

  国家本质是阶级统治的暴力机关,它由军队、警察、法庭、监狱等强力机构所组成。其中,军队是国家的支柱。国家代表统治阶级的利益。世界上没有超阶级国家。

  (3)国家的职能

  ①任何国家都具有对内、对外两种职能。其中,对内职能是主要的、基本的,对外职能服从于对内职能,是对内职能的继续。

  ②国家的对内职能是镇压被统治阶级的反抗,对本阶级实行一定程度的民主,以保持统治阶级在经济上、政治上、思想上的统治地位,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其对外职能是防御外来侵略,保护本国利益不受侵犯。

  ③国家还有其他一些社会职能:其一,调整本阶级内部各成员、各派别以及本阶级与同盟者阶级之间的关系,以维护本阶级和同盟者阶级之间的共同利益。其二,调整其他社会关系,以保持社会秩序的安定。其三,组织领导社会生产活动和科学文化教育事业。

  (4)国体和政体

  ①国家的类型。国家的类型由国体决定。所谓国体,是指社会各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它表明国家政权掌握在哪个阶级的手里。从历史上看,先后出现过奴隶制国家、封建制国家、资本主义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四种类型。奴隶制国家、封建制国家、资本主义国家属于剥削阶级国家,它们是少数剥削者对广大劳动人民实行专政的国家;社会主义国家属于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它是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当家作主,对极少数敌对分子实行专政的国家。

  ②国家的形式。国家的形式即政体问题。所谓政体,是指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即统治阶级采用何种形式去组织反对敌人、保护自己的政权机关。

  ③国体与政体的关系。首先,国体与政体不同。国体是指国家的阶级本质和阶级内容,政体是指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其次,国体与政体又是密切联系的。国体决定政体,政体必须与国体相适应。但应该指出的是,同一类型的国家,可以采取不同的政体;同一国家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也可以采取不同的政体。

  本节小评

  本节内容注重掌握国家的职能,国体、政体及其关系。

  试题例析

  1. (2004,多选)2003年6月23日,《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正式发布,并于8月1日正式实施。1982年发布的《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收容遣送办法》同时被废止。这一变化体现了

  A. 政治文明的进步 B. 对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维护

  C. 对人权的尊重和保护 D. 上层建筑不断变革完善的要求

  E. 生产关系的根本变革

  答案:ABCD

  解析:考查的知识点是:社会的政治上层建筑的含义。所谓上层建筑,是指建立在经济基础之上的社会意识形态以及与它相适应的政治、法律制度和设施,由思想上层建筑和政治上层建筑构成。《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属于上层建筑范畴,它的发布体现着政治文明的进步,体现着对人民群众利益的维护,对人权的尊重与保护,故而A、B、C、D为应选项。

  该《办法》不属于生产关系范畴,故而E为淘汰项。

  2. (2005,单选)第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的宪法修正案,将“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写入宪法。这标志着

  A. 我国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完善B. 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进步

  C. 我国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的发展D. 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升华

  答案:B

  解析:考查的知识点是:社会的政治上层建筑的含义。我国宪法这一国家根本大法属于政治上层建筑范畴,它的修正体现着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进步,故而B为应选项,A、C、D为淘汰项。

  第四节社会的观念结构

  社会的观念结构与意识形态

  社会的观念结构又叫观念上层建筑,是社会意识形态组成的有机整体。

  (1)社会意识的含义

  社会意识是指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

  (2)社会意识的构成

  ①从反映社会存在的程度和特点来看,社会意识包括社会心理和思想体系两个层次。社会心理是社会意识的低级层次,它是特定阶级、民族、社会集团或其他特定环境中的人群在日常生活和交往中自发形成的不定型的不系统的社会意识。思想体系又称社会意识形式,是社会意识的高级层次,它以相对稳定的形式反映社会存在,具有系统性抽象性的特点。思想体系可以分为两类:一类属于意识形态的思想体系,包括政治思想、法律思想、道德、宗教、艺术、哲学及绝大部分社会科学。它们反映经济基础,属于思想上层建筑,为特定的经济基础服务。在阶级社会中,具有阶级性。另一类属于非意识形态的思想体系,包括自然科学、语言学、逻辑学等,它们不反映特定的经济基础,不属于上层建筑,其自身没有阶级性。社会心理与思想体系存在着密切的联系:首先,社会心理是思想体系的原料库,它为思想体系的形成提供素材。其次,思想体系是社会心理的集中、概括、提炼和升华。

  ②从社会意识主体的范围来看,社会意识可分为个体意识和群体意识。个体意识是社会成员的个人意识,它是社会成员个人的社会经历和社会地位在自身头脑中的反映。群体意识是人类群体的社会地位、社会经历及其共同利益和与整个社会生活的关系在该群体成员头脑中的反映。个体意识与群体意识存在着密切的联系:首先,个体意识与群体意识相互依存,个体意识是群体意识的个别表现,群体意识寓于个体意识之中并通过个体意识表现出来。其次,个体意识与群体意识相互渗透、相互作用。再次,个体意识和群体意识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意识形态的本质、相对独立性及其社会功能

  (1)社会意识依赖于社会存在,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

  ①任何社会意识,都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有什么样的社会存在,必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或正确或错误,都是对社会存在或如实或颠倒的反映。社会意识的根源存在于社会物质生活之中。

  ②社会意识随社会存在的产生而产生,并随社会存在的发展而发展。社会存在是具体的、历史的,社会意识也是具体的、历史的。抽象的永恒不变的社会意识是不存在的。

  ③在无阶级社会中,社会意识不具有阶级性。在阶级社会中,同经济基础有联系的那部分社会意识具有强烈的阶级性。社会上有多少个阶级,就有多少种社会意识。

  (2)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①社会意识同社会存在在发展变化上具有不同步性。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但社会意识的变化有时落后于社会存在的变化,有时又能够提前预见未来社会发展趋势。

  ②社会意识的发展水平同某一国家、某一地区的经济的发展水平具有不平衡性。虽然从总趋势来说,社会意识的发展水平同经济发展水平具有必然的联系,但某些经济上较为落后的国家其某些方面的社会意识却可以超过经济上先进的国家,而某些经济上先进的国家在社会意识各个方面未必全是最先进的。

  ③社会意识的发展具有历史继承性。社会意识虽然随社会存在的发展而发展,但各个时代的社会意识却不是彼此隔绝的。任何一种社会意识都要继承前一个时代的社会意识,新、旧社会意识在内容上存在着内在的联系。

  ④社会意识各种形式之间不是彼此孤立、互不相干的,而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的。一般地说,政治思想、法律思想对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影响最大,因为政治思想、法律思想最直接、最集中地反映了一定的经济基础。

  ⑤社会意识具有能动性。社会意识能够积极地反作用社会存在,精神力量可以变成物质力量。这是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最突出的表现。社会意识的反作用表现在: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的发展起促进作用,推动社会的发展;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的发展起阻碍作用,延缓历史的发展。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教育频道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33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
北京网通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