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新浪考试 > 考研政治理论名师课堂 > 正文

一部分第五章:人类社会的本质和基本结构(5)

http://www.sina.com.cn 2005/11/21 15:49  恩波教育

 文化的本质和功能。

  文化有广、狭之分。广义的文化是指人类在改造世界的活动中体现出来的人的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及其成果的总和。狭义的文化是指包括人们的风俗习惯、行为规范以及各种意识形式在内的复合体。

  文化有三大功能:一是维护、调控社会生活的功能;二是知识传承的功能;三是教化人、塑造人的功能。

  先进文化是指反映生产力发展需求的,符合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代表未来发展方向和有利于社会进步的文化。

  当代中国的先进文化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其总体功能是塑造社会主义新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引导经济、政治、文化协调发展。

  文明和文明形态。社会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

  文明是文化的积极成果,文化是文明的精神动力和支撑。文明可分为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物质文明是指在经济领域中创造的财富和成果,主要表现为物质生产和经济生活的进步;政治文明是指在政治领域中所取得的成果,主要表现为政治制度和政治生活的进步;精神文明是指在文化领域中所取得的成果,主要表现为精神产品的丰富和精神生活的进步。

  三大文明是辩证统一的。物质文明处于基础地位,为政治文明、精神文明提供物质基础;政治文明为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提供政治保证和法律保障;精神文明则为物质文明、政治文明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必须实现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

  本节小评

  本节命题频率较高,尤其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等知识点,需要考生特别关注。

  例题解析

  1. (2001,文,单选)下列事物中,属于历史唯物主义“社会存在”范畴的有

  A. 人们的物质生产实践活动

  B. 人们实践活动所利用的自然资源

  C. 人们在实践活动中所形成的各种社会关系

  D. 人们实践活动所创造的生产力

  E. 规范人们实践活动的法律制度

  答案:ABD

  解析:考查的知识点是:社会存在的含义。社会存在是指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即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总和。包括地理环境、人口因素、生产方式等要素。据此,A、B、D为应选项。

  C之所以是淘汰项,是因为人们在实践活动中所形成的各种社会关系既包括物质关系,也包括非物质关系的政治关系和思想关系。显然,生产关系这种物质关系属于社会存在范畴,而政治关系、思想关系是生产关系派生的,是第二性的,并不属于社会存在范畴。

  E之所以是淘汰项,是因为法律制度属于社会政治上层建筑,也不属于社会存在范畴。

  2. (2000,文,单选)大众心理影响经济走势,能正确解释这一现象的观点是

  A. 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决定作用

  B. 社会心理可以左右社会发展方向

  C. 只有正确的社会意识才能影响社会发展

  D. 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

  答案:D

  解析:考查的知识点是: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是相互的:一方面,社会存在对社会意识起决定作用;另一方面,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起反作用。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反作用往往是巨大的,但无论怎样巨大,都是第二性的,都要以社会存在的决定作用为前提。如果把社会意识的反作用夸大为决定作用,就会导致历史唯心主义。

  “大众心理”属于社会意识范畴。“经济走势”属于社会存在范畴,“大众心理影响经济走势”无疑是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的表现。据此,D为应选项。

  A、B表述的命题全都夸大了社会意识的作用,属于历史唯心主义的观点,因而是淘汰项。

  C之所以也是淘汰项,是因为所有的社会意识都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都能影响社会的发展。区别无非在于,正确的社会意识促进社会的发展,错误的社会意识阻碍社会的发展。另外,“大众心理”也未必都是正确的社会意识,影响经济走势也未必都是正面的作用。

  3. (1998,文,论述)有人认为,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只要物质文明搞好了,精神文明自然而然就上去了。

  试用历史唯物主义关于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辩证关系的原理,并结合我国的实际,评析上述观点,阐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意义。

  答案要点: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能促进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而落后反动的社会意识则对社会的发展起阻碍作用。

  社会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同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是密切相关的范畴,但不是完全对等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建设中两个不可分割的方面,二者互为条件、互为目的。物质文明是精神文明的基础;精神文明对物质文明具有巨大的能动作用。

  精神文明重在建设。那种认为物质文明搞好了,精神文明就自然而然上去了的观点,在理论上是否认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反作用的自发论;在实践上否认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极端重要性,是十分错误和有害的,是造成实际工作中“一手比较硬,一手比较软”的重要原因之一。

  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要求经济、政治、文化协调发展。在牢牢把握经济建设这个中心的同时,着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大力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是一项战略性方针,关系到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成败。只有两个文明都搞好,才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解析:考查的知识点是: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社会的物质文明和社会的精神文明与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并不是完全对等的两对范畴,它们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但是,既然题目要求我们运用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辩证关系的原理去分析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关系,说明论述的重点不是区分它们如何不对等——这一点只要捎带说一句就可以了,重点则是论述二者的联系。或者说,要运用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反作用的原理,论述精神文明对物质文明的重要作用以及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意义。

  从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原理出发,应得出物质文明是精神文明的基础的结论;从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的原理出发,应得出精神文明对物质文明具有巨大的能动作用的结论。由于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与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是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故而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也是不可分割的,它们互为条件。

  题目所说的“只要物质文明搞好了,精神文明自然而然就上去了”,显然是忽略了精神文明的能动作用,把精神文明看成是消极被动的,因此,要批判否认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能动的反作用的自发论,这是从哲学的高度指出了这一观点在理论上的错误。

  接下来,还应指出这种观点在实践中的危害,这一点可以结合实际答得展开一些。答案中提到的“一手比较硬,一手比较软”,即重视物质文明忽略精神文明,就是对这种危害性的概括。

  在答案最后一点中,提到了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要求经济、政治、文化协调发展。我们知道,社会是由经济、政治、文化三大结构组成的,而我们所要实现的现代化,不是单一的经济现代化,而是经济现代化、政治现代化、文化现代化的三位一体。因此,我们必须重视文化建设,重视精神文明建设。为了体现这一观点,要阐述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意义,包括为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关乎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成败。

  课后归纳

  本章所阐述的地理环境、人口因素、生产方式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问题为重点内容,可以联系保护生态环境、计划生育等国策出题。本章的另一重点知识是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问题,可以联系坚持精神文明等实际问题出题。

  课后训练

  一、 单项选择题

  1. 在社会意识诸形态中起核心作用的是

  A. 哲学 B. 道德 C. 政治法律思想 D. 艺术

  2. 我国社会主义上层建筑的核心是

  A. 社会主义政治法律观点 B. 共产主义道德和理想

  C. 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 D. “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3. 在阶级社会里,统治阶级的思想之所以在思想领域中处于统治地位,最根本的原因是

  A. 统治阶级掌握了宣传机器 B. 统治阶级在经济上占有统治地位

  C. 统治阶级控制了知识分子 D. 统治阶级在政治上占有统治地位

  4. 下列各组社会意识形式中,全部属于意识形态范围的是

  A. 自然科学、道德、宗教 B. 技术科学、哲学、艺术

  C. 政治思想、逻辑学、语言学 D. 法律思想、哲学、宗教

  二、 多项选择题

  1.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之所以是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因为

  A.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这对范畴概括了人类社会的全部现象

  B. 对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根本标准

  C. 两种历史观的其他问题,要受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关系问题的规定和制约

  D.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这对范畴概括了整个世界的全部现象

  2. 历史唯心主义的缺陷是

  A. 没有考察人们进行历史活动的动机

  B. 没有考究人们进行历史活动之动机背后的物质根源

  C. 没有看到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

  D. 夸大了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

  3. “人类社会历史的发展是自然历史过程”这一命题意味着

  A. 人类社会和自然界没有任何差别

  B. 人类社会和自然界一样,也是有规律可循的

  C. 人类社会和自然界一样,也具有客观实在性

  D. 人类社会和自然界一样,也是在自身内部的矛盾的推动下向前发展的

  4. 为加速社会发展,必须使人口的增长

  A. 同生产资料的增长相适应 B. 同生活资料的增长相适应

  C. 出现负增长 D. 同技术装备的增长成反比

  5. 马克思以前唯心史观长期占统治地位的原因是

  A. 社会领域没有客观规律可以遵循

  B. 人们夸大了历史人物的作用

  C. 剥削阶级有意歪曲社会历史的本来面貌

  D. 社会生产规模狭小,限制了人们的眼界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教育频道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33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
北京网通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