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新浪考试 > 考研政治理论名师课堂 > 正文

第三章世界的联系、发展及其规律(4)

http://www.sina.com.cn 2005/11/22 14:10  恩波教育

 (3)辩证否定观的意义

  ①在对待文化遗产上,辩证否定原理告诉我们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要去其糟粕,取其精华。要扬弃传统文化,反对复古主义和虚无主义。

  ②在对待向国外学习的问题上,辩证否定原理告诉我们要“洋为中用”,批判地吸收
外国文化。既要反对全盘照搬,又要反对盲目排外。

  本节小评

  本节考查唯物辩证法的重要内容。其中,唯物辩证法的适度原理、量变引起质变的原理、辩证的否定的原理,是最为重要的知识。

  试题例析

  1. (1998,理,多选)下列格言或成语中,体现量变质变规律的有

  A. 九层之台,起于垒土 B. 有无相生,前后相随

  C. 月晕而风,础润而雨 D.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E. 为山九仞,功亏一篑

  答案:ADE

  解析:考查的知识点是:量变、质变及其相互关系。A、D内含着量的积累达到一定程度引起质变,质变由量变引起的原理,故而为应选项。

  E内含着量的积累达不到一定程度,哪怕只差一步,质变也不会发生的原理,故而也是应选项。

  B之所以是淘汰项,是因为该命题内含着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的原理,与质量互变原理无直接的关系。

  C之所以是淘汰项,是因为该命题内含着事物的发生往往有其征兆,人们根据这些征兆可以对事物做出预见的原理,与质量互变原理无直接的关系。

  特别提示:这五个选项的命题均出自我国古代文献,是用文言文表述的。如果考生文言文的基础不好,做起来就有困难。譬如“月晕而风,础润而雨”这一判断,有的考生根本不知讲的是什么,自然无法认定是否为应选项。需要提醒大家注意的是,由于提倡重视对我国

传统文化的继承,近几年哲学部分的命题经常运用我国古典文献中的材料,这就尤其需要考生注意这方面的修养。

  2. (1999,理,多选)形而上学否定观主张

  A. 事物的自我否定 B. 外在力量对事物存在性的消灭

  C. 包含肯定的否定 D. 主观、任意的否定

  E. 抽象的否定

  答案:BDE

  解析:考查的知识点是:辩证否定观与形而上学否定观的对立。无论辩证法还是形而上学,都认为事物会被否定,但两种否定观存在着根本的对立。

  其一,辩证否定观认为,事物之所以被否定,是因为根源在于事物的内部,是事物内部否定因素战胜了肯定因素的结果。因此,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形而上学否定观不承认事物内部存在着矛盾,认为否定的根源要到事物的外部去寻找。因此,否定是外力引起的。另外,形而上学否定观还把否定看成是主观的任意的否定。据此,B、D为应选项,A为淘汰项。

  其二,辩证否定观认为,否定的实质是扬弃,具有具体性。也就是说,新事物否定旧事物时,要对旧事物既克服又保留,既抛弃其糟粕,又继承其精华。由此,肯定与否定相互渗透,肯定之中有否定,否定之中有肯定。形而上学否定观不懂得扬弃的观点,把肯定与否定加以割裂,主张要么肯定一切,要么否定一切。同时,离开具体事物谈否定,主张抽象否定即绝对否定。据此,E为应选项,C为淘汰项。

  第三节对立统一规律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1)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

  ①联系的观点和孤立的观点的对立。辩证法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主张世界上的一切事物处于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制约之中;形而上学用孤立的观点看问题,夸大了事物与事物之间的对立和区别。

  ②发展的观点和静止的观点的对立。辩证法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主张事物不仅存在着量变,同时存在着质变;形而上学用静止的观点看问题,或者绝对否认事物的运动、变化,或者把事物的变化仅仅归结为数量的增减和场所的变更。

  ③全面的观点和片面的观点的对立。辩证法用全面的观点看问题,主张整个世界是一个统一整体;形而上学用片面的观点看问题,以偏概全。

  ④矛盾的观点和否认矛盾观点的对立。辩证法认为矛盾是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形而上学则否认矛盾,从而陷入用孤立、静止和片面的观点看问题的泥淖之中。

  是否承认矛盾是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根本对立的焦点。

  (2)唯物辩证法的科学理论体系

  ①唯物辩证法的两个总特征是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

  ②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有三条:其一,对立统一规律(又叫矛盾规律),它揭示了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其二,质量互变规律,它揭示了事物发展的状态;其三,否定之否定规律,它揭示了事物发展的趋势和道路。

  ③唯物辩证法包括一系列的基本范畴,主要有:本质和现象、内容和形式、原因和结果、必然性和偶然性、现实性和可能性,等等。

  (3)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①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认为世界的普遍联系,归根结底取决于矛盾双方的既对立又统一。

  ②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认为矛盾着的双方既对立又统一,推动着事物的发展。

  ③对立统一规律是贯穿于唯物辩证法其他规律和基本范畴的中心线索。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以及辩证法的一系列范畴都从不同的侧面说明事物的联系和发展,都是矛盾法则从不同侧面的展开。

  ④矛盾分析方法是最根本的认识方法。

  ⑤是否承认对立统一亦即是否承认矛盾,这是辩证法和形而上学对立的焦点。

  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辩证关系原理及其方法论意义

  (1)矛盾的含义

  矛盾是反映事物内部诸要素或事物之间既对立又统一关系的哲学范畴。

  (2)辩证矛盾和逻辑矛盾的区别

  辩证矛盾是客观事物本身所固有的矛盾,逻辑矛盾则是由于违反逻辑规则所造成的认识上的错误。

  (3)矛盾的两个基本属性是指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

  ①矛盾的同一性的含义。矛盾的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性质。它有两种情形:其一,矛盾双方相互依存,一方的存在以另一方的存在为前提;其二,矛盾双方相互贯通,即矛盾双方相互渗透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②矛盾的斗争性的含义。矛盾的斗争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分离、相互对立、相互排斥、相互否定的性质和趋势。

  矛盾的斗争性是一个广泛的哲学范畴,不能把它狭隘地理解成政治领域里敌对势力之间的斗争。

  (4)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

  ①矛盾的同一性是相对的,这是指它的条件性。只有具备了一定的条件,矛盾双方才能相互依存,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一旦这些条件发生了变化,旧的统一体就会破裂。

  ②矛盾的斗争性是绝对的,这是指它的无条件性。这里所说的无条件,是指矛盾在任何条件下都会有斗争。矛盾的斗争性可以打破旧的同一性,建立新的同一性,使旧的矛盾统一体让位给新的矛盾统一体。矛盾的斗争性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具有一定要贯彻下去的趋势。

  ③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是不可分割的。一方面,矛盾的同一性不能离开斗争性,矛盾的同一性是有差别的具体的同一,而这种同一必须包含着斗争;另一方面,矛盾的斗争性也离不开同一性,斗争性总是寓于同一性之中,斗争总是统一体内部的斗争。

  ④形而上学把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加以割裂,或者只见同一不见斗争,或者只见斗争不见同一。

  (5)把握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辩证关系原理的方法论意义

  这一原理要求我们在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时候必须同时注重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在同一中把握斗争,在斗争中把握同一。譬如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作为两种不同的社会制度,既有相互对立、相互斗争的一面,又有相互同一即相互影响、相互吸收的一面。在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过程中,我们既要借鉴、吸取资本主义国家先进的技术、管理,不能盲目排外;又要看到两种制度的对立性,反对资本主义腐朽的东西,不搞“全盘西化”。

  矛盾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

  (1)事物发展是自我发展,其根本动力在于事物内部的矛盾

  (2)矛盾双方的既同一又斗争,推动事物的发展

  ①矛盾双方相互依存,使每一方在相互统一中得以存在和发展。

  ②矛盾双方相互包含,使任何一方都从对方那里吸收到了有利于自身的因素,从而在相互利用、相互促进中共同地得到发展。

  ③矛盾双方相互贯通,规定了事物发展的基本趋势。

  ④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否定、相互斗争,推动事物的发展。矛盾的斗争性首先引起事物的量变,一旦矛盾双方的斗争突破原有事物的限度,就会引起事物的质变。

  (3)内因和外因在事物发展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①内因和外因的含义。内因是指事物自身所包含的诸要素的对立统一,即内部矛盾。外因是指一事物和他事物对立统一,即外部矛盾。

  ②内因和外因的关系。其一,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据,它是第一位的,它决定着事物发展的基本趋向。其二,外因是事物发展的外部条件,它是第二位的,它对事物的发展起着加速或延缓的作用。其三,外因必须通过内因而起作用。

  ③形而上学割裂内因和外因的辩证关系,或者否认内因夸大外因,表现为“外因论”;或者否认外因而只承认内因。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及其方法论意义

  (1)矛盾的普遍性

  ①矛盾的普遍性的含义。矛盾的普遍性是指矛盾的共性,它有两方面的含义:其一,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之中;其二,矛盾贯穿于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

  ②把握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意义。矛盾观点是辩证法的最根本的观点,因此,坚持矛盾的普遍存在是坚持辩证法的前提。根据矛盾普遍存在的原理,我们应当学会用矛盾的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2)矛盾的特殊性

  ①矛盾的特殊性的含义。矛盾的特殊性指矛盾的个性,即具体事物所包含的矛盾及每一矛盾的各个方面都有其特点。

  ②把握矛盾特殊性原理的意义。矛盾的特殊性原理要求我们必须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这一马克思主义最本质的东西。只有具体的分析特殊的矛盾,我们才能把不同的事物加以区别,找出事物发展变化的特殊原因,从而找到解决矛盾的正确的方法。

  ③矛盾的特殊性的两种情形

  矛盾特殊性有两种情形:其一,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其二,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

  a. 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

  含义。在复杂的矛盾系统中,矛盾可分为主、次矛盾。主要矛盾是指居于支配地位,对事物的发展起决定性作用的矛盾。次要矛盾是指处于服从地位,对事物发展不起决定作用的矛盾。

  关系。首先,主要矛盾在矛盾体系中起主导作用,它制约着次要矛盾,因此,我们在处理问题时应用主要精力解决主要矛盾。其次,次要矛盾影响主要矛盾,次要矛盾解决得好,有利于主要矛盾的解决。因此,我们必须在抓主要矛盾的同时,也要注意解决次要矛盾。要统筹兼顾,全面安排。再次,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一旦出现转化,我们工作的重点也相应地转移。

  b. 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

  含义。矛盾的两个方面有主、次之分。矛盾的主要方面是指处于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的方面。矛盾的次要方面是指处于被支配地位的方面。

  关系。首先,矛盾的主要方面支配次要方面,事物的性质主要由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其次,矛盾的次要方面也影响、制约矛盾的主要方面。再次,矛盾的主、次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易位,在这种情况下,事物的性质会发生变化。

  根据这一原理,我们分析问题时,要分清主流与支流,正确认识事物的性质。

  c. 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

  主、次矛盾及矛盾主、次方面原理,要求我们在工作中坚持两点论,反对一点论,坚持重点论,反对均衡论。

  (3)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

  ①矛盾的普遍性是指事物的共性,矛盾的特殊性是指事物的个性。二者相互区别,不容混淆。

  ②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相互依存、相互联结的,任何现实存在的事物都是共性和个性的统一。一方面,矛盾的普遍性不能离开矛盾的特殊性,矛盾的普遍性存在于矛盾的特殊性之中。换句话说,共性不能离开个性,共性存在于个性之中。另一方面,矛盾的特殊性也总是和矛盾的普遍性相联系而存在的,矛盾的特殊性总是包含着矛盾的普遍性。换句话说,个性总是和共性相联系而存在的,个性总是包含着某种共性。

  ③矛盾的普遍性和矛盾的特殊性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由于事物存在范围的极其广大和发展的无限性,在一定场合下为普遍性的东西即共性的东西,在更大的场合中可以转化为特殊性的东西即个性的东西;在一定场合下为特殊性的东西即个性的东西,在更小的场合中可以转化为普遍性的东西即共性的东西。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教育频道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33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
北京网通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