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校硕士谈考研:选专业的困惑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03/03 12:09 新浪教育 | |||||||||
三 2004年4月4日,一个对我妈妈而言,一年中最不吉利的日子,我到了北京。 要考研,首先就必须决定报考的专业。由于大学主修的自动化我并不喜欢,大四那年报考武汉理工大学的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或多或少都有盲目追随所谓热门专业之嫌,故而最
一个很偶然的机会,我结识了法律思想网。最初吸引我的是网站的logo,很纯的蓝色上,映着网站的中文名和网址,此外就是不停闪烁的“唯此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历千万祀,与天壤而同久,共三光而永光!”至今,我仍清晰记得这句话给我的震动!一直以来,无论是读书,还是上班,我都有一种莫名的惆怅,我知道在自己身上缺少了一点什么,似乎可以抓住它,但每次我又都抓空了,看到这句话后,我才明白我正是少了这独立的精神,自由的思想。其实,在应试教育中长大的我们,或多或少都缺少这种精神!因为这句话,我开始留意法学专业。可是结果让我备感沮丧,北大要考十门课,人大六门课,招生比例更是每个学校都在十比一以上,这意味着我报考法学,不仅难,而且很难!不过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给我的震撼实在是太大了,让我久久无法平复,我不甘心的在网上继续搜索着。 后来,我看到了公安大学李玫瑾教授做的关于马加爵的犯罪心理学报告。记得我最初了解到这个案件时,我不假思索发出的感叹是“贫穷,又害了一个多么有前途的学生啊!”作为一个和他处境相似的学生,我以为我是了解他的,毕竟,曾几何时,我因为学费不能按时交清,穿的衣服永远是那么两件,而和同学相处时总觉得低人一等!可是看完这份报告后,我才知道毁掉他的其实不是贫穷,而是一连串的负面情绪累积后所造成的情绪型犯罪,这个结论让我又想到了我的经历。大学的时候,我虽然内心深处是自卑的,但我并没有把自己和周围的人隔开,我参加广播台,和同学聊天,谈心事,实在心情不好到极点的时候,就躲在无人的地方大哭一场,然后心情就轻松多了。这是不是说即使人的心理上有问题,但只要解决方法得当,也不会犯罪啊!亲身经历和报告的两相对比,让我越想越兴奋,竟有了走火入魔的迹象,恨不能立刻对犯罪心理学探究寻源一番!然而,我知道法学专业,知道心理学专业,唯独犯罪心理学却是听都没听过,翻看地处北京的学校,我竟只看见了中国政法大学招收这个方向的研究生。查完后,我当时心就凉了。如果说历史专业是冷门专业的话,那是否意味着它更是冷门中的冷门(事实也证明了我的判断,参加中国政法大学复试的83名刑法专业学生中,只有5个是犯罪心理学方向的)! 难题又一次摆在了眼前,犯罪心理学居然是又难又冷,考的是法学专业课,可专业偏又是生僻之极,这可如何是好?回头再看那份犯罪心理学报告,尽管我从未学习过任何犯罪心理学方面的课程,可它给我的感觉却是如此强烈,强烈到我觉得如果我认识马加爵,那么以我的亲身经历和他交流,或许会是另外一个结局。往者已矣,马加爵的遗憾已经发生,空留叹息,但要是后来者以此为鉴,有更多的人投入到该方向的研究中,应该会减少这种遗憾发生的概率吧。 记得在最终决定了报考中国政法大学的犯罪心理学后,有一次男朋友和我聊天,以开玩笑的口气问我:“你不是觉得文学专业太难、历史专业太冷门吗?你干嘛最后找的却是个又难又冷门的专业啊,真是自讨苦吃!”听了他的话,我只是笑,揉着因为自习坐久了隐隐生疼的腰轻轻说了句:“其实,说考试太难,说专业太冷,都只是借口吧!如果你真正知道了自己需要的是什么,即使再难,再冷又有何惧呐!” 本文选自桑磊主编的《中国名校硕士谈考研》丛书之《风雨考研路》,由著作权人授权新浪网独家发表,任何媒体未经著作权人许可,禁止转载,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更多信息请访问:新浪考研频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