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新浪考试 > 2006新课标中考总复习教程 > 正文

参考答案及解析:专题二 考点1

http://www.sina.com.cn 2006/03/20 18:00  北京天利考试信息网

  考点1

  检测精练

  一、 解析:此题中1、4小题考查从中提取相关信息的能力,有直接信息,也有需要整合的信息,关键是找到与题干相照应的标志性词句。如:选文倒数第2段,“原来,生命中
的种种至爱在我心中的分量远远超过了我的想象,我的家人,我的事业,我的快乐心情,对我来说都是那么的重要!”这句话不仅是游戏结束时“我”的感悟,也是对游戏意义的诠释。

  同样,“让我们更诚挚地去爱、去珍惜吧,在我们还拥有的时候!”这句话也以抒情有方式指出了游戏的意义。第2,3题考查对文中语句的理解,联系上下文就可以解答。

  答案:1(1)我的家人 我的事业 (顺序颠倒不扣分) (2)以认真的态度

  2因为她在选择中保留了丈夫和女儿,却舍弃了父母,这让她不安和难过,深深自责。

  3她对丈夫和女儿的爱超过了对自己生命的爱。

  4因为这个游戏使作者明白:生命中的种种至爱在她心中的分量远远超过了她的想象,对她来说是那么重要,是无法放弃、必须好好珍惜的。

  二、 解析:此题中,1~3题考查对人物心理的分析理解。如果能够在仔细比较各题的侧重点、对题目有一个整体清晰的判断之后答题,就可避免随意和茫然的问题。其中第2题可以有正反几种解答,都符合原文,如答案中的③就是从反面解答的。第4题考查对文章写作方法的把握能力。首尾照应、结构完整是一般性的理解,“修改作文”一事是故事的起源,这一点也容易把握。它还起到铺垫和衬托(对比)的作用,这主要是从两件事产生的不同效应上分析得来的。第5题是属于赏析中对精彩语句的理解,从形式上看又为引导学生注意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这一题是开放的,见“答案”中的示例。

  答案:1.不想被人看到,也不想让程海察觉到“我”是在有意帮助他,怕伤害他的自尊心。

  2.[示例]①反思自己是不是无意中伤害了这个要强的孩子,为此感到内疚。②贫穷使一个孩子变得如此敏感、自闭,“我”为此既伤感又担忧。③程海未能体察到“我”的良苦用心,更未理解“我”的深深期待。

  3.(1)对于“我”对他学习上的帮助,真心地接纳,发自内心的感谢。

  (2)虽不情愿却又无法拒绝,为了不伤害“我”,只好委婉地接受。

  (3)对“我”的帮助和鼓励心存感激。

  4.修改作文一事既是文章的缘起,又对交换饭卡起了铺垫和衬托(对比)作用。前后照应,结构完整。

  5.618 散文 《孩子,其实你不必这样》 张丽钧

  [示例]当你明白地知晓他原是惴惴地揣了一颗善心,并希望用这颗善心给你温暖的时候,你就应当赐给他一个机缘。[示例]接纳别人的帮助,领受他人的善心,是对他人的尊重,也是对自己的尊重。

  三、 解析:第1题抓住时间划分层次,就能恰当地分析、概括文章的主要部分内容。第2题要分别要抓住心理的变化、珍爱等要素组织语言,做这类题时要静心品味、体验人物的感情,解答即可呼之欲出。第3题联系上一段文字内容“看见我”“才记起”,就不难补充“失礼而惊惶”的原因。第4题中A、C、D项都与后文的陈述不相符,也与文章的主题相违背,“我”从罗丹得到了启示,于是由衷握手以表感悟与崇敬。第6题指向性非常明确———从环境描写、人物描写或其他方面选一个角度分析点评,解答起来很容易上手,从表述、选取的材料等方面可以分出能力高低的层次。

  答案:1①有一晚 ②用手搀着我的肩头。(“假如那是好而又值得的”也算对)。③记叙作者拜访罗丹、目睹罗丹忘我工作的过程。

  2(1)这句话传递出罗丹在雕刻作品过程中的思想情绪的起伏变化:为成功而兴奋,为还未达到理想境界而苦恼。(2)这句话传神地写出罗丹在初步完成雕塑作品后,对心爱的女正身像倾注深情、备加爱护。

  3例如:“我这个人老犯这个毛病,一工作起来,就什么都忘记了。”

  4B

  5热枕、专心、沉浸、忘掉一切

  6例如:(1)文章写罗丹工作室里有许许多多雕像、小塑样和草图,表现了罗丹辛勤劳作,精益求精,一生不断地追求艺术完美的精神。(2)作者运用白描手法,勾勒罗丹肖像:身材魁梧、阔肩、白髯的老人。寥寥数语,犹如一把刮刀,三下二下,就塑造出一尊雕像,很见力度。一个高大、宽厚、和蔼可亲、富有长者风范和艺术家风度的罗丹矗立在读者面前。

  四、 解析:1~2题考查抓住文中关键词句概括文段内容和文章中心的能力。如:第②段,在审读中抓住“沉静、抚摸得平展、纯粹而葱茏”与“被忙碌踩乱的日子、褶皱的情感”,就可得出结论———春天的树启发作者要学会保持宁静、安详的心态。第3题要避免望文生义,一定要联系上下文乃至全文思考分析;也要避免与第2题混淆。画线句中将人与树作比较,突出了树与叶子的关系,这就像教师与学生的关系一样,共同成长。这样的分析,就可以具体解释“这位乡村教师”———作者的职业情怀,而不是像第2题那样宽泛地表述。第4题C项错误,“至今虔诚地站着,在我记忆的春天”,这句话是说:我们要学会坚强地面对人生的挫折与困难,这样,人生才能成为有意义有价值的人生,值得记忆。

  答案:1(1)春天的树让作者学会保持宁静、安详的心态。

  (2)夏天的树让作者学会保持乐观、昂扬的精神。

  (3)秋天的树让作者领悟到要不断地完善自我。

  (4)冬天的树让作者学会坚强地面对人生。

  2我总渴望像树一样活着,坦然地正视自己的一生。

  3不仅希望自己不断地充实、成长、完善,使自己的人生趋于完美,更希望每一位学生在她的引导下不断地充实、成长、完善,走向辉煌。

  4C

  五、 解析:1~4题分别检测概括内容、分析写法等方面的能力。第1题中第③项错在“两只小猴绝望地等死”,与原文“戏水、浑然不觉”等冲突。第2题中A项符合原文写作意图———交代人们争相打猴和母猴爱小猴的牺牲精神的原因,此段无与后文有关的悬念,猴多、养不起猴并非文章写作的目的,这样的分析偏离了文章主旨。第3题的环境描写(景物描写)强调猴子走投无路,突出处境危险、大祸临头。回答这样的题要避免宽泛地解答———烘托(衬托)的作用,一定要具体有针对性。第4题题干中“神态、心理等多种描写方法”容易误导答题,只从“神态、心理”两项中选择答案而忽略“多种描写方法”,因此在认真审题的前提下还要细品文本求解答。第5题引导学生养成关注文章留给读者问题的习惯,考查学生整合信息解决悬疑的能力,还考查了学生理解文章主旨的能力,只是题干在表述上显得灵活些。第6题中B项与主旨联系不紧密,所以不贴切。

  答案:1(1)√(2)√(3)×(4)√。

  2A

  3(1)环境(2)突出母猴处境危险,走投无路。

  4动作(行动)。

  5他们的心灵因母猴最后的神态和动作而受到强烈的震动,谁也不忍心杀害这个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仍表现出深深母爱的生灵。(文字不拘,意思正确即可)

  6B

  六、 解析:1,2题带着问题审读对应的文段很易找到答案,并且原文的叙述也符合这种答题方式,有的文章还要联系非对应文段回答。如:第3题还要联系全文把握主旨后回答,“哭”的是天下许许多多像资深舞娘一样的人不受关注,自然愿望就是希望他们受人关注。第4题要注意到献给的对象有代表性,资深舞娘是众多终生敬业的普通人的代表,不能只注视这一位描写的对象。第5题一般从内容和表达(方法、语言、结构等)上思考分析,解答见“答案”的示例,选择角度一般关注某一具体方面即可,关键看品析是否合理。

  答案:1舞技娴熟(舞技精湛 舞技高超)或“浑身是戏”。 衬托主角(充当配角,是衬托“红花”的“绿叶”)或“配舞”。

  2她可能做过主角,也可能一直做配角;但不管如何,她都执著地追求芭蕾艺术。

  3但愿生活中众多终生敬业的普通人也能被人关注。

  4献给资深舞娘,献给众多终生敬业的普通人。

  5要点:[甲]处:①写朋友以世俗的眼光漠视资深舞娘的价值,使文章主题更为深刻;②用衬托(或反衬)的手法表现了资深舞娘执著的艺术追求;③安排这一情节使行文曲折,为下文引出自己对人生的感悟作了铺垫;④通过对朋友的描写,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世俗看法的否定;⑤运用语言、神态的描写,表现了朋友的直率、世俗和刻薄。

  [乙]处:①从内容上看,不仅赞颂了这位资深舞娘,而且赞颂了众多终生敬业的普通人,拓宽了文章的内容;②从表达上看,结尾意蕴丰富,给读者留下了思考、回味的空间。

  七、 解析:第1题要注意比较筛选词语,去掉重复的词语。第2题要避免“形象生动的作用”这一类宽泛的表述,要说明比喻怎样形象生动。第3题考查在提出信息后还要整理信息形成与题干相呼应的表述的能力。第4题中“梦境”是与文段中心紧密联系的词语,第⑤段描写勾起对故乡回忆的鹧鸪声音,描发了浓浓的思乡之情,能够这样理解文段,就理解了“梦境”。第5题中首尾呼应突出中心、联系全文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把握这两点使答题能够避免重复第4题的答案的问题,此题不是关注局部,答案自然要统率全篇。

  答案:1绿背黄纹的鸟,重复缠绵;山雀,短促嘹亮;鹧鸪,忽断忽续。

  2示例:“山雀们短促而嘹亮的鸣声,让人来不及凝神,只感到一阵轻快的音乐雨,散乱地、急骤地、漫天撒来,直把你全身淋透。”本句把山雀的鸣叫声比喻为“轻快的音乐雨”,这是用人的视觉、触觉来描写听觉,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山雀的鸣叫声给人的美好感受。

  3少年的好时光,总是流逝得太快又太恍惚,人不能永远像山雀那样欢乐,因为人制造出自己的桎梏,把自己套牢,是自然中可悲的族类。

  4这是作者因听到鹧鸪的鸣叫声而勾起的对故乡的回忆,表现了浓浓的思乡之情。

  5憧憬自然,赞美生命,讴歌自由。

  八、 解析:第1题判断描写方法要抓住能突出人獉獉獉物特征獉獉獉的主要獉獉方法;第2题从内容上看突出了乞丐身心潦倒,从结构上看为祈求周济作铺垫;第4题从内容来看绝非物质而是精神上的,“我”给予的是真诚同情和平等的态度,“乞丐”给予的是理解和感激;第5题题干已有较明确的提示———不“轻视”,自然是平等的思想;第6题考查对文章的主旨的把握,“我”给予什么,也得到了相应的东西,文章是要告诉我们以平等的态度对待别人,你也将得到别人的尊重和理解,结尾作者以感悟、肯定的表达强化了后者,画龙点睛,深化主题。

  答案:1肖像 语言 动作

  2为下文祈求周济作铺垫。

  3“我”没有东西施舍

  4以平等态度对乞丐以真诚同情,我得到乞丐的发自内心的理解和感激

  5人人平等的人道主义思想。

  6画龙点睛、深化主题。

  九、 解析:第1题要明白线索是能够贯穿全文獉獉獉獉的具体事物或情感态度。第2题要扣住题干中的“反映”一词,它不同于“写”的宽泛,类似于“表现”。第3题“最珍贵”的原因解答要全,一是它有纪念意义,二是它包含着母爱,这两方面在⑩,瑏瑡,瑏瑢段中可以整合成“答案”中的三点。第4题是阅读中活动中很自然的阅读心理反映,也是一种好习惯———积极联想、把握情感,描述时突出特点是关键。第5题是阅读中的拓展赏析和读写结合练习,参照“答案”。

  答案:1黑裙子。

  2喜悦。第2段后一句。

  3那件黑裙子。因为①是母亲最好的礼物;②是外祖母留给母亲的纪念品;③是凝聚着母亲对女儿的爱。

  4略(要描绘出特点)

  5(1)运用形象的比喻,表达了母亲对儿子的牵挂和等候。 (2)言之成理即可。

  开放探究

  一、 解析:1~4题考查对文章局部内容的理解与概 括,依据题干的提示,如:第1题的“第④段中找”“与第①段画线句相近的”、第2题“从描述中”“体会胡同生活特点”、第3题“一句话概括”等,就能找到解题的思路。第5题考查对文章中表达的情感的理解与把握,要求是对文中“丰富的思想感情”“你感触最深的一点”谈一谈自己的感悟。这是有限制的开放,必须联系文本谈作者流露出的思想感情,否则就是谈启示。

  答案:1可是不论我走到哪里,在梦境里,我的灵魂总在那几条小胡同里转悠。

  2①丰富;②和谐(有趣、安宁)。

  3回忆儿时丰富多彩的游戏生活。(或:回忆儿时游戏之乐)

  4写出“屁股帘儿”飞起时摇摇晃晃的样子,表达了“我”兴奋与满足的心情。

  5“感触”示例一:表达了作者对胡同生活的难以割舍的深切情感。 示例二:有悠久历史文化的城市应当保留它的文化传统。 示例三:对

城市建设中不适当拆除胡同的做法表示遗憾。

  二、 解析:1~4题属于记叙文考查中对标题的理解、主要人物的分析、情感线索的梳理、刻画方式的把握等方面的检查,是一般性考查。第5题是开放探究能力的检查。示例1是对文本的内容主旨的质疑探究,但问题又是具体的、能够统率全篇,并不拘泥于某一部分、某一细节,是整体把握前提下探究主旨或理解内容时遇到的必须解决的问题。谈看法时往往要将内容的理解与全文主旨联系起来。

  示例2是针对写作特点的质疑探究,包括写作方法、详略的安排、层次的安排、首尾前后的呼应与衔接等方面,只要抓住主要部分分析整理,并言之成理即可。

  答案:1孩子用一束无声的太阳光作为语言传达着对“我”的一种关心,一种问候。或者:爱是一种像太阳一样温暖人心的无声的语言。

  2瓦片是一个天真可爱、善良真诚、富有同情心 、懂得关心别人的孩子。

  3 气恼(愤怒)→ 体谅(谅解)→ 惊讶(惊异)→ 珍视(感动)

  4语言描写。通过孩子的语言,来揭示他的内心世界,表明他玩太阳光的目的是怕“我”孤独,想帮助“我”,表现了孩子纯真善良、乐于助人的品质。

  5示例1:[问题]在不断晃动的太阳光干扰下,“我”能够安心写作吗?小说这样写,是否真实?

  [看法]开始,晃动的太阳光确实干扰了“我”的写作,但当“我”了解到瓦片为了不使“我”孤独寂寞,跟“我”“说话”之后,“我”将那束太阳光作为瓦片对“我”的关爱和激励,进而发奋写作。

  这样写,符合“我”的情感变化过程,是真实的。

  示例2:[问题]这篇小说按时间先后顺序去安排结构,是否让人觉得有些平铺直叙?[看法]本文按照情节发展的先后去写,显得脉络清楚,写作风格给人以质朴之感,这与瓦片天真质朴的性格相吻合。

  三、 解析:此考题中涉及到首尾的作用、情感线索的梳理、人物心理及其形象特征的分析归纳和标题与文章内容的关系的理解等几个方面的考查,属于综合能力的考查。第5题在解答中可以带着此问题梳理全文,找出相关文段分析后再整理归纳成几点。

  答案:1设置悬念,吸引读者。

  2感动———紧张———着急———激动———赞扬

  3着急的心理,这里的圆满是指实现他孝敬老人,关爱妹妹的愿望。

  4①冷静,自信,谦虚而又充满智慧的人。②一个孝顺的儿子,一个体贴的兄长。

  5①家庭梦想全是为了别人;②冷静地看待别人的帮助并从中正确认识自己;③冷静地对待胜利的喜悦并和妹妹分享。

  6照应题目。

  四、 解析:第1题、第2题、第4题是对文章局部分析的设题思路。第3题抓住文中关键句子的理解而放大到对主要内容的概括,提示学生理解文中句子有时要有全局感,将文本作为理解探究的基础。第5题分为把握人物形象和拓展探究。前者是探究的基础、背景材料之一,另一个基础和背景就是读者的经历,将两者结合起来完成分析和表述,是这类题的基本思路和考查要求。答案不求统一。

  答案:1①没有享受过父爱(或:从来没有享受过在他臂弯里、脊背上撒娇的幸福。父爱,在我童年的回忆中是一片空白);②父亲威严、冷峻,话很少;③父亲从来没对自己表示过一点儿亲昵。(或:他没打过我没骂过我也从没对我表示过一点儿亲昵。不表扬我不批评我也不约束我。)

  2为儿子考上大学而欣慰,为儿子即将远离而伤感,这是不善表达而又难以掩饰的父爱的流露。

  3父亲在冷峻的外表下对“我”有一种深深的爱(或:“平静的水波”比喻父亲外表的威严和冷峻,话很少,笑很少从不表示亲昵,也没有大悲大喜的情感流露 。“激流”比喻父亲对儿子深沉而强烈的爱)

  ①给儿子倒酒 ②卖驴让儿子复读 ③儿子考上大学后喝酒,看着地图自言自语 ④给儿子打点行李借学费 ⑤专门赶回来送儿子 ⑥深情叮嘱

  4父亲从来没给我写过信;父子间深刻的理解和信任。(或:父亲对儿子的理解与信任,儿子对父爱的理解与感激)

  5(1)①对儿子都有深沉的爱;②父爱的表达主要是通过行动而不是通过语言;③都肩负着家庭重担(2)略

  五、 解析:第1题中A项幽静形容环境,B项平静形容神情、心理;C项“坚持不懈”与“每天、总是”一致,D项“信心十足”与“给她带来欢乐和幸福”照应。第2题围绕“练琴”这一中心事件归纳即可。第3题考查联系语境理解词语的不同含义的能力,要避免忽略语境解释词义的问题,养成辨析词义的好习惯。第4题考查对语言形象性的感悟能力,老人始终在听我拉琴并真诚地鼓励我,并没有拉琴,可见“用她的心演奏着真正的音乐”这句话中的“音乐”“演奏”都是用的比喻义,其作用自然是形象表现老人的话在我心里产生的巨大作用———唤起我的自信。第5题考查概括能力,第③段写的是外在的具体变化,对比前文的“沮丧和灰心,不敢、懊恼”等内容,“自信、刻若勤奋”等类似的义项就很容易归纳了。第6题类似于

读后感,侧重点在“情感熏陶”的感受,表述上一般从主人公的情感说到个人的感受,将两者紧密联系起来,言之成理即可。更高的要求是能抓住主要、谈得深入、表述流畅。

  答案:1A B C D 2起因:我不敢在家练琴,找到了可以练琴的小树林。结果:我成了一名真正的小提琴手。

  3第②段中指耳聋却愿听我拉琴的一个人;第⑦段中指给我鼓励,使我成材的人。

  4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老人的话入耳动听,唤起了我的自信。

  5自信 刻苦

  6言之成理即可。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教育频道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33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
北京网通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