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新浪考试 > 高考 > 新浪2006年全国热报高校全接触 > 正文

复旦大学招生办主任详细解读2006年高招政策

http://www.sina.com.cn 2006/04/08 22:55  新浪考试

  为了帮助广大考生了解2006各高校招生政策及招生计划,新浪网考试频道特联合北京人民广播电台推出“听新闻广播,走高考之路”——2006年北京地区高校招生大型直播咨询节目。2006年4月6日,复旦大学招办主任郑方贤老师做客咨询节目,为大家介绍复旦大学2006年的招生政策,并回答考生的问题。以下为问答实录。

  嘉宾主持:北京人民广播电台记者哲勇

  1、复旦在京招生专业分数排序,级差大概是多少?

  2、复旦是否有对考生身体状况有要求的专业?

  3、复旦大学的加分政策是怎样的?

  4、复旦大学招收二志愿、往届生及专业调剂是什么政策?

  5、北京学生在上海的生活及就业情况如何?

  6、如何了解复旦2006年招生信息?

  7、复旦大学具体专业报考问答

  复旦大学整体情况介绍

  主持人(北京人民广播电台记者哲勇):郑老师,您好,首先欢迎您做客我们的节目。我们看网上有很多家长和考生很关心复旦的专业设置、就业前景、学校政策是不是有一些调整,首先请您给大家介绍一下复旦大学现在的情况?

  郑老师:谢谢主持人。同样,我也借这个机会首先感谢电台,使得我在上海就能与北京的考生做一个交流。同时,我也借这个机会简单地介绍一下复旦大学的基本情况。

  复旦大学是一个文理一体综合性的大学,它的学科和专业比较多,我们本科通常的专业就有70个左右,每年有64到65个专业向全国招生。另外,我们现在在校的学生有15000名左右,另外研究生还有1万多,还有留学生,这样一个规模的学校,使得我们的学生在其中有相当大的选择余地。

  从复旦本身来讲,我想它的优势主要在三个方面。一个是它的历史比较悠久,我们2005年庆祝了建校100周年,今年2006年我们称为第二个100年的元年。另外,因为在这样悠久的历史办学过程中形成了我们自己的风格。第二个优势,是地处上海的优势。因为上海是中国社会经济发展最快的城市,由于我们所处上海,因此在很多方面得到了上海的支持,比如说我们学校的建设得到了上海很大的支持,另外在一些学科专业上,比如说上海是建设经济金融航运的中心,所以相应对我们的一些专业就产生了影响,像经济学、管理学、社会学、国际关系等等,还有电子信息类的专业,这些专业都是跟我们城市的经济发展紧密结合的。而且上海的优势也使得我们学生的就业、去向、国际视野的培养都有很大的发展空间。第三个优势,我们觉得是复旦在本科教学改革上的优势。经过十多年的建设,我们在2005年又首创了复旦学院的培养特色,也就是说所有的新生都进入复旦学院接受一年的文理基础教育,我们也称为通俗教育,到第二年再进入各个专业学院培养,这样一种培养模式切实体现了我们学校的教育理念,就是“宽口径、厚基础”的教育理念,使得我们的学生在将来的选择上有更大的自由度。

  另外,现在学生比较有兴趣的像转专业的政策、修读第二专业、第二学位的政策,这些在我们的本科教学改革中都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我想它的制度建设各方面都是比较成熟的。

  就复旦大学的招生来讲,这几年我们的本科一直维持这样的规模,我们的口号是“稳定规模、提高质量”,我们在北京的招生,每年大概也在这样的指导思想下保持稳定。去年我们在北京的招生计划是70个人,最后录取了86个,今年我们在北京同样安排了70个招生计划,基本上做到在北京投档线上的考生都我们都能录取。从招生的专业上来看,我们的文科有些专业是获得北京同学的欢迎的,像新闻类的专业、政治类的专业、法学、经济、金融类的专业是得到考生比较欢迎的。同样,各方面也是相关联的,像电子信息类、物理类,也是受到北京考生的欢迎。北京的考生到了上海上复旦大学,我们觉得在适应性方面比较好,首先两边都是大都市的文化,因此在相融方面是比较有优势的。另外,由于北京同学有相当的适应能力,因此在上海复旦的环境下也会直接发挥他的作用。所以,我们这几年的实践来看,我们是非常欢迎北京的同学报考复旦大学。

 [1] [2] [3] [4] [下一页]

  更多高考信息请访问:新浪高考频道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教育频道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33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
北京网通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