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新浪考试 > 高考 > 2006上海高考志愿宝典 > 正文

学哥学姐指点填志愿 不应一时超常发挥过于自信

http://www.sina.com.cn 2006/04/21 19:17  新闻晚报

  不应一时超常发挥而过于自信

  □香港大学经济金融学专业 尹家桢

  (在去年高考中被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管理学院录取,后选择港大)去年此时,我也和许多同学一样,拿着模拟考的成绩,四处搜集各种填报志愿的经验之谈,辗转于各个高校招生
宣讲会的现场,整夜整夜地开家庭会议,以确定自己的志愿。我复印了数份空白的志愿表,自己先填了一张草表,然后在征求了班主任的意见,和父母反复商量讨论之后定下了最终的志愿。在这里就填报志愿分享一些我的个人体会,希望对后来者能有一些帮助。

  首先,要正确评价自己的实力。我参照了我高三一年来成绩在年级中的排名平均排名,以及往年这个排名的学长学姐最终的去向,基本确定了填报

复旦、交大这一档次的学校。当时我算了一笔账。2005年上海共有11.4万考生,复旦在上海的计划招收本科生1490名,上海交大1300名,北大清华各60余名,还有部分高分考生将分流至浙大、南大、上外、财大、华师大等高校,所以考分在复旦、交大录取
分数线
以上的考生估计将有三千多,将约占高考总成绩样本的前2.6%(以上数据仅供参考)。在参照了我模拟考的成绩、在学校的排名、以及学校以往的升学率、重点率之后,又充分考虑了上海交通大学将按大类招生、进行通识教育等等诸多令我心仪的因素,我确定了以交大作为我的第一志愿学校。这里需要提醒学弟学妹们注意的是,不要单看模拟考一次的排名,要参照一年来、甚至高中三年来的平均排名,不要因为一次的排名降低而委曲求全,或因为一次的超常发挥而过于自信,因为不管哪种情况都很可能会让自己抱恨终生。

  其次,明确自己的兴趣和志向。要弄清楚自己适合做什么,能做什么,想做什么,而不要家长说什么,同学选什么,社会上哪个热门就选择哪个专业。虽然“兴趣是最大的老师”人人都明白,但有时候人们总是很容易忘掉。经过三年的高中学习,我逐渐发现自己是一个文理综合的人,纯理或纯文的专业都不会是我最好的选择,而经济作为一门文理结合的学科与我恰有某种程度的契合。加之我对经济有相当大的兴趣,并且希望以后能够创业,在本科阶段打好经济学科的基础,我想,对我应该有很大的好处。另外,上海交大安泰管理学院是全国排名第二的管理学院,仅次于北大光华管理学院,实力雄厚。而参照往年的录取分数,她应该是属于我发挥正常时“够得着”的专业,所以我敲定了上海交大的工商管理类作为我的第一志愿专业。

  另外,还要考虑专业级差,考虑加分的因素,不忘填报一所外地院校。填写完成之后,需要反复检查是否有数字填错,记得当时我和父母轮番上阵检查了六遍才罢休。

  对自身要有客观了解

  □复旦大学行政管理专业 吴诗祥

  填写高考志愿首先是对于学校的选择。五月份填高考志愿的时候我手里已经拿到了复旦的推荐加分,考虑到录取时的优惠政策,我将复旦大学作为了一本的第一志愿。

  由于高考的水平发挥难以预测,所以很多人会填写上海大学或东华大学作为其第二志愿。但是我当时更加偏向于二本的上海对外贸易学院,所以就在第一批志愿中放弃了后面的志愿,由于必须填外地大学,我就选择了南京大学作为第二志愿,而在通常情况下,复旦和南大作为同一级别的名牌高校,如果掉了第一个志愿,第二个志愿也会落空的。所以我当初预计的是,如果自己没有能考上复旦,那么会直接到第二批本科。

  接下来就是按照从高到低的顺序填写接下来的志愿。填写志愿前要对自身有一个客观的了解。自己的成绩属于哪个层次,据此决定应该填怎样的学校。如果志愿填得过高,会给自己带来无形的压力,致使高考发挥失常。如果志愿填的低了,事后会觉得十分可惜。

  自己的个性是求稳,还是愿意一搏都是决定填写志愿的因素。有的同学喜欢冲一把,我周围也有很多这样的例子,所谓人生不搏不精彩,但是一般必须有良好的心理准备,因为这样填写志愿是要冒风险的。如果本人的个性是比较追求稳定的话,可以填写志愿时相对保守。

  接下来是专业的选择。选择专业一般会从两个角度考虑,一个是该专业的实用性,另一个是个人兴趣。我认为最好是能兼顾。如果光注重实用性,而专业不是自己十分喜欢的话,那么在进入大学之后就会学的很辛苦。但是如果过多的考虑到自己的兴趣,而专业本身又是非实用性的话,就容易在毕业就业上遇到一些阻力。

  另外在填写专业志愿时一定要有层次,有的学校会有专业减分,如果填写专业不是按照从高到低的顺序的话,很有可能第一个志愿落空,之后的一串志愿都落空。

  填报志愿要速战速决

  □上海戏剧学院广播电视编导专业 姚远

  作为一个进入大学半年多的新生来说,去年此时填报志愿的一切还历历在目。记得当初,父母放手让自己选择大学,现在看来,还是应该感谢他们对我的信任和理解,让自己选择了合适,并且感兴趣的专业。

  我认为,不应该把填报志愿当成一件多么庞大的工程来展开,而是应该深思熟虑,量体裁衣,并且,最重要的是速战速决。看着厚厚的志愿指导手册和往年分数表,不要害怕面对数目繁多的专业和分数。

  首先,应该先想清楚自己的兴趣,以及自己的性格特点。当时想志愿的时候,我用纸把所有感兴趣的东西罗列下来,按照兴趣的高低排序,再按照未来的就业前景进行排序,同自己的性格特点进行比较,最后选择相对合适的专业。

  然后,再着重去查找高中低三个标准的高校其中的相关专业、它们的综合实力、就业前景,以及往年分数,最后选择出几所合适的高校进行填报。

  填报志愿切记要速战速决。因为一般志愿填报时间都在下半学期,此时距离高考时间已经不多,不应该花费许多精力在志愿填报上面。一旦考虑清楚,就应该抛弃这些东西,一门心思地投入复习迎考中去。要记住的是,志愿填的是将来的事,如果当下没有去做,那么志愿填得再好,也到不了未来。

  最后,还想给希望进入艺术院校的同学一点提醒:

  因为自己最后进入的是编导专业,于是对于艺术专业考试和艺术院校的学习情况有了一些直观的了解。

  艺术院校的学习远没有大家想象的那样轻松,虽然它的课程给别人的感觉是丰富多彩的,但同时存在很大的学习压力。所以,千万不能抱着侥幸的想法投考艺术院校,而是应该想清楚自己的方向,严肃认真地作决定。否则,如果纯粹是为了混文凭而进入艺术院校,会感觉学习非常痛苦,并且感到无所适从。就上戏而言,大一下学期还有甄别考试,如果不认真学习,就会无奈离开学校,这种结果,相信没有人会愿意看到。

  其次,很多同学认为艺术院校的分数同其他高校比起来相对较低,所以对于文化课的复习比较松懈,这其实是一个错误的想法。这些年艺考风越来越盛,直接导致了艺术院校分数线的逐年攀升。就上戏为例,从今年开始,都要将数学成绩列入总分考虑,这对于为了逃避数学而考虑艺术院校的同学来说,无疑是一个警钟。

  当然,对于做好了充分准备并且充满这方面憧憬和想法的同学来说,我想,艺术院校无疑是可以考虑的一种选择。

  每个志愿栏都不放弃

  □复旦大学 王蕾

  高考年年考,志愿年年填。看着新一届高三的学弟学妹们又忙着拿表填志愿,不由得想起自己当时也是这样的茫然过,无措过。

  如今坐在大学的课堂里,聊且谈谈我对高考填报志愿的一些想法。

  首先,当然一定是要慎重选择,不能因为周围好友都填了某所大学就一窝蜂得跟着填,完全不考虑个人的实力,这是对自己的不负责,选择一所适合自己兴趣和能力的大学对每个人未来的一生都有之非同一般的意义,而一时冲动的选择则可能成为未来的一大遗憾。因此,要对自己有一个正确的定位,填志愿表的时间一般是在五一长假期间,之前也已有过很多次考试了,大家应该对个人的水平有了基本的了解。

  其次,有部分同学认为考进一本院校无望就放弃一本志愿的填报,这样是比较吃亏的。无论平时学习成绩如何,一本志愿一定要填,一方面给自己一个信心,一方面为考试发挥好坏的偶然性做好了保证,不致高考发挥特别好而错过进入一本院校学习的机会。在选择各档次院校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拉开差距,在同档次学校种选择最喜欢的一所,高考志愿不同于中考填志愿,同档次的学校之间是不可选择的,比如复旦、交大、同济、华师大、财大等、就是同一档次上的,而上大、东华中是次一档的。但是也应当注意到,一些非顶尖院校,如对外贸易学院,填报的学生特别多,分数线也不低,在填院校过程中,要注意即使平时成绩再好,也一定要有一所保底的学校,给自己留条后路。历年考生中,由于对自己信心过足而只填一所一本院校却在考试中发挥失常,虽然超过了一本分数线也只能就读二本院校的大有人在,所以保底学校的选择也很重要。

  多听听老师建议

  □上海交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冯荔

  每年的四月份都是高三学子家长忙活的时候,大家都忙着填志愿。其实在我的眼里,填志愿不必不急,到了最后该是什么学校分数说了算,所以别把过多的精力放在志愿上,因为填报志愿是有法可循的。

  首先,要正确认识自己的分数位置。这不仅要横向比较更要纵向比较,比如在班级、学校的排名怎样,然后再把自己放在整个区、市来比较。毕竟我们是和整个上海市学生来竞争各大高校。合理的定位非常重要,因为到了现在这个时候大家的成绩大多都定型了,再努力也不可能有一个很大的飞越。但是这里要声明一点的是,越是最后越要努力,因为每个人都在努力,不努力就意味着不进则退。

  定位是认清自己的档次范围。再根据自己的分析来划分学校。比如一个中等偏上的学生,就更多地考虑他这个层次的学校,更高的压力很大,低的他也看不上。在能力所及的学校里再做取舍就更方便快捷,目标也很明确,那么压力反而会化成动力和自信,这样到最后得到更好的成绩也说不定。临近高考的时候大家比拼的就更是心理承受能力了,所以大家都要挺住。

  还有一点很关键的就是老师的意见、家长的看法和自己的喜好。老师往往比我们更了解我们自己和整个高考体制状态,他们的意见能够一阵见血地点明要害,帮助我们不要一味高估自己或太保守了。家长的意见是参考,他们会从将来就业情况、社会需求等现实角度给于参谋。但这只是一个参考,学生要学会自己分析利害关系。如果学生的“品位”和家长们相同那就很好办了,那假使截然相反呢?这种例子在每年填志愿的时候屡见不鲜,我们该如何去做?我认为必须根据自己的特长,喜好来决定。一个善于和人打交道的人如果让他去做研究性学习,这对他发展是有害无利的。在此提醒广大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家长们也要多考虑一下孩子们的想法。

  更多高考信息请访问:新浪高考频道

点击查看新浪网教育频道与《新闻晚报·升学周刊》共建专栏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教育频道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33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
北京网通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