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新浪考试 > 高考 > 2006年高考作文速递 > 正文

2006年四川高考作文同题征文:问与不问

http://www.sina.com.cn 2006/06/07 16:27  新浪教育

  编者按:也许你已经过了学子应试的年龄,也许你已历经人生的艰辛和坎坷,但在人生的天平当中,你的思想与生活是否平衡?面对挑战和困难险阻,你能否能够取胜?欢迎参加“新浪教育高考作文同题大赛”,给自己的人生再交一份答卷。以下为优秀征文选登。

问与不问

  作者:刘波

  记得在《读者》上看到过一篇文章,一位作家在德国旅行的途中,发现所有德国的教堂墙壁上,都有一个符号:“Ω”,很象我们在物理课上学过的欧姆符号。他感到很奇怪,于是向一位老者请教。老者回答:“这代表着从生到死,从死到生”。作家恍然大悟,原来这么一个小小的符号,竟蕴藏着如此深刻的含义。我想,如果这个作家不是因为好奇,主动去询问一下的话,他就可能闹出笑话了。可见,问与不问,只是一念之差啊!

  生活中这样的例子还很多。有的人遇到问题,喜欢刨根寻底,一定要弄个明白。而有的人却害怕问题,不敢正视问题,更不愿意提出问题。孔子曾说:“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又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意思就是告戒我们,只有好问的人,才能真正体会到学习的乐趣。清代刘开说的好:“好学而不勤问,非真能好学者也!”

  学习上需要好问,生活中更需要好问。"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这是曾子对个人修为的询问;“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这是诗仙李白对人生志向的拷问;“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这是元好问对爱情的质问;“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这是苏轼对政治理想的追问。为了寻求人生的答案,他们曾经痛苦和烦恼,甚至是落魄潦倒,然而也正是在追寻答案的过程中,他们感受了生活,充实了人生,磨练了意志。

  面对秦朝的残暴统治,如果没有陈胜、吴广的疑问:“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可能人们还继续生活在黑暗的统治之中。如果没有五四运动期间,对“科学和民主”的疑问,可能人们还至今生活在封建礼教之下。如果没有“到底什么是检验真理的标准?”的疑问,可能人们现在还把两个“凡是”奉为真理。

  问与不问,看似简单的选择,实则是对生活态度的检验和人生意义的考察。能够问的人,是积极的;善于问的人,是聪慧的;敢于问的人,是高尚的。愿我们每个人都做“有问题”的人。

  更多高考信息请访问:新浪高考频道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考试频道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33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
北京网通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