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来人经验谈:高考志愿填报 家长要辅导有方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06/27 14:49 大众网-齐鲁晚报 | |||||||||
作者:王传胜 王合卫 2006年高考志愿填报工作正在进行,家长问卷调查中,我们发现家长对志愿填报相对陌生,家长与孩子之间仍存在一定矛盾。笔者就此采访了部分专家,希望能对考生家长有所帮助。
高考期间,笔者走访了山师附中、济南七中、济南二中、济南一中、济南五中等考点,对守候在考场外的家长进行了随机采访,并对报考志愿作了相关调查。调查显示,90%的家长都会参与孩子的志愿填报。在填报过程中,80%以上的家长会把孩子感兴趣以及适合孩子学习和将来发展作为首要的因素来考虑。当问到“当您和孩子填报志愿意见发生冲突难以调和,您会怎么做”时,76%的家长会选择以孩子的意见为主。 然而,也有相当一部分考生家长对报考志愿这件事一头雾水,他们只是表示孩子考完了,一定带孩子好好玩玩,而对报考志愿可能帮不上什么。 为此,笔者走访了一些往年的考生以及报考专家,他们为广大考生家长提出了一些指导意见。 [案例一]填报不当 名落孙山 毕业于济南十二中的蔡同学是个独生子,被父母视为掌上明珠。父亲是高中教师,经常送毕业班,每逢高考,他都指导学生填报志愿。毕业生反映他指导有方,效果也好。轮到自己孩子高考时,他当然要指导,可名义上说是指导,实际上是他包办了。蔡同学想报军校,父亲不准许,非让他第一志愿报名牌大学,其他志愿报本省高校本科,虽上了录取分数线,却名落孙山。 由于他的父亲对他的期望值太高,希望他能按照自己替孩子设计好的道路前行,可是他并没有从孩子的实际情况出发。失败的教训让蔡同学有了这样的感悟:“报志愿,应量力而行、实事求是,自己的水平如何,自己最知情,要据自己的实际水平、自己的兴趣爱好以及各高校录取学生标准的高低而定。对于家长和老师的指导,应当经过自己的独立思考,取其确实可行之见解而纳之,切忌盲从!”此教训值得家长和考生共同借鉴。 专家提示: 实事求是 避免期望值过高 据了解,绝大多数家长存在着对孩子期望值过高的倾向,心中的理想志愿超出孩子所能达到的水平。如果带着这种思想去填报志愿,往往会增加考生报考的风险。因此,家长不能以自己过高的期望值代替考生实际能够达到的水平,而应实事求是地看待考生的水平,根据考生的实际水平去选择学校和专业。也不要抱着侥幸心理,不顾自己情况一味往名牌大学挤。 [案例二]正确填报 喜圆大学梦 当笔者找到就读于山东师范大学小王的时候,他正在为考研努力。提到当年报考志愿一事,小王仍然十分激动,他说:“多亏我有个好老爸!”原来,当年的录取分数线下来后,小王十分焦急,因为他的分数仅超过重点线1分,而这种情况恰恰很难填报。处在这种高不成低不就的尴尬局面,小王的老爸把平时收集整理的报考资料拿了出来,父子俩仔细研究了两天。然后,又到城里的姑姑家上网查阅相关信息。父亲还专门为这事给招办打电话,详细咨询了一番,最终决定一批一志愿填报山师一相对较冷的专业,二批一志愿填报了山财一热门专业。 小王的成功报考经验给了我们很大的启示:在填报志愿这件事上,一定要给予高度重视,多方搜集资料,力求稳妥。 专家提示: 搜集资料 给孩子提供参考 有条件的话,考生家长应该多关注高考资讯方面的杂志、报纸以及网上的信息,还可以听听过来人的经验和教训。对高考招生的相关政策,一定要认真研读、分析,给孩子填报志愿提供有益的参考。选择一些不太了解的学校时,家长更要仔细,谨防上当。如果学校已经锁定,最好通过在校生来了解,综合考虑该校的位置、规模、重点学科、图书馆、住宿等,防止入学后出现心理落差。 [案例三]意见冲突 孩子为主 小刘想报机算机专业,他高中就开始计算机编程,对电脑特别钟爱。不过他的父母却不这样想:计算机专业现在很热,以后怎么样就不知道了。不如学建筑工程,虽然有点苦,却容易就业。小王拿不定注意,学建筑工程,自己不愿意;学计算机,父母又不愿意。究竟怎么办? 专家提示: 多沟通 不包办 考生填报志愿,是全家人的大事,家长和考生要多交流和沟通。家长要以友善的态度、商量的语气,摆事实、讲道理,提出参考性的意见和建议。如果和孩子的意见不一致,千万不要替孩子包办,要尊重孩子的选择,培养孩子的独立意识。 考生家长凭着人生阅历及对社会的理解,在考生选择志愿时正确加以帮助引导是很有必要的。考生在填报志愿时也应该多听周围人的意见。但万事不可过头,长辈大包大揽的指导难免出现偏颇,甚至引发令人痛悔一生的后果。 更多高考信息请访问:新浪高考频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