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之言:把香港高校纳入“统招” 纯属馊主意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07/13 10:05 海峡都市报 | |||||||||
最近,围绕北大、清华“沦为二流”展开的争论越来越激烈。据报道,北大法学院教授孙东东呼吁把香港高校的招生纳入统招计划。孙教授认为,目前的招生制度为香港高校招生提供太多便利,客观上造成内地名校录取考生不报到、浪费招生计划的问题。 是的,“统招”确实有助于避免招生计划的浪费,但又有多少优秀考生因“统招”的限制而抱憾终身!
我身边就有一事例,我一位朋友的女儿今年参加北京高考,考出640分好成绩,她在一类院校第一志愿选报清华,没想今年清华理科调档线涨至666分。谁都知道,在内地目前的统招体制下,第二志愿基本属摆设,第一志愿如果落选,往往被“扫入二流”,我这位朋友的女儿,尽管考出640分高分,最后可供选择的只有:一是复读,一是屈身二本。 香港高校之所以受内地考生追捧,除了它们独有的教学、就业优势外,另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报考香港高校不与报考内地高校冲突,被某校录取不影响被另一校录取,而到底进哪所学校,选择权在考生。显然,考生多一分选择权,就意味着少一分风险。 在这个问题上,旅美学者薛涌先生感受颇深,他说,在美国,一个考生同时收到五六所高校的通知书并不稀罕,为了争夺优秀考生,各高校争相提供优惠条件,薛涌进而质疑:“我们为什么只逼着考生进行残酷的竞争,却不鼓励大学之间的竞争?” 毋庸讳言,内地高校办学没有完全摆脱计划体制,这个体制保证了高校的利益,也保证了教授的福利———身为北大教授的孙东东无疑是其中一员,他呼吁将香港高校纳入“计划”,也就不奇怪了。 如果香港高校被纳入“计划”,也像内地高校那样办教育,他们也就不可能再对北大、清华构成威胁———多么一厢情愿的如意算盘啊! 更多高考信息请访问:新浪高考频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