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新浪考试 > 高考 > 2007年高考自主招生专题 > 正文

上海:我们所经历的中国大学首次自主面试招生

http://www.sina.com.cn 2006/08/23 18:02  《课堂内外》杂志社

上海:我们所经历的中国大学首次自主面试招生
王天禹(左)在中央电视台新闻会客厅节目现场

  简单地说,“自主面试招生”就是不用参加传统的全国高考,没有高考成绩,不照分数线录取,而是由招生的大学自行组织本校教授、专家,和考生进行面对面的现场问答式交流,并直接决定是否录取该考生。经国家教育部批准,上海的复旦和交通大学2006年率先实行了这一被称为“中国高考破冰行动”的全新招生模式。最后复旦大学预录取了298人,上海交通大学预录取了300人,16人被两所大学同时录取,两校实际共录取了582人。

  我的自主招生初体验

  王天禹

  一、牛刀小试

  “自主招生”的消息对高三紧张而单调的学习生活无异于一枚重磅炸弹,伙计们终于在独木桥之外看到了一条捷径。那心情,是相当激动,没有体会过高三的人是很难理解的。想象一下:一个每天要干掉十来套模拟卷从来不睡隔夜觉眼圈比

熊猫还黑的人得知只要对着五个教授狂侃一番人生理想个人感受爱好什么的就可以上大学了,他能不激动吗?

  首先是网上报名。条件是至少要满足以下四个中的一个:1. 成绩名列前茅或竞赛得奖;2. 优秀学生之类的;3. 在市级或以上学生活动担任组织者;4. 其他。据说这吓跑了许多人。但据我了解,这一项无论填1234还是4都会过的。然后再填个人简历。报名那两天学校周围网吧的网管都学会了“品学兼优”、“积极要求上进”之类的班主任术语。

  然后等上几天,如果审核通过的话就会接到考试地点与时间的通知。最后是审核通过了不到一万名。而2006年上海高考人数为十一万,“精英”估计都被一网打尽了。

  知道了考试时间和地点之后,我和同学就开始准备笔试,语数外物化政史地生物计算机十门。最早的传闻是1 000道选择题两小时,就是说7.2秒一道题,估计全蒙的准确率比认真做的还要高。所幸的是最终复旦辟谣是200道题。

  开始准备时,大家分头做综合卷,然后汇总。从中知道了不少“神奇”题目,比如:一头熊掉进了一个洞,洞深xx米,熊掉至底花了xx秒,问此熊应是什么颜色?A白;B黑;C黄;D花;E均有可能。

  我是在传说中的复旦附中考的,人奇多无比。题目没有想象中的那么“神奇”,全部都十分正规,就是说基本是从高考卷上拿下来的选择题。语文难了一点,因为考了美学、逻辑之类的,其余均较基础。满分为1 000分,及格610分,最后通过了1 200人。同学里有人考了750分,被我们当“神”供了起来。

  二、面试啊面试

  面试该准备点啥呢?这句话那几天上个厕所你都会听到三次。我们首先关注了一下时政。每个人手头都有诸如《瞭望东方周刊》、《南方人物周刊》之类的东西,天天讨论国计民生,比如上海的房价到底是不是虚高,医疗制度改革何去何从,中美关系前景……等等,好像全年级一夜间都变成了政治班。

  然后准备了一下简历,也就是说怎么推销自己。这个就是见仁见智的问题了。当然如果资本够硬,简历就很好办了。举一“神”的简历,内容有:托福xx分,STAxx分,高级口译证书,赴香港参与世贸组织论坛,考年级第二的次数比年级第一的次数少……

  此外我们还参加了学校组织的模拟面试。清空一间教室,考官正襟危坐,考生要敲门才能进去,比真的还真。模拟中笑场N次,但帮助很大,发现了许多未曾注意的问题。就在面试临近时,校长又给我们请来了专家,辅导些比如面试礼仪和谈话技巧之类的问题。

  这次复旦的面试,具体是这样操作的:先把1 200人随机分成四个大组,300人的大组再随机分成20人一小组。一个周末中每半天面试完一大组即300人,每20人的一小组中录取5人。面试是车轮大战的形式:一个学生和一个教授谈15分钟,然后换下一个教授,总共5个教授共计75分钟。

  我面试时总体感觉是比较顺的。教授问的诸如“你对当今‘新三座大山’的看法”、“请设计一个针对当今学生攀比现象的调查”、“你对这次自主招生的看法”等都比较合我的胃口。

  但我要重点介绍一下面试中遇到的唯一一个很有挑战性的教授。

  教授:同学,你有没有算过24点?

  我:没有。

  教授:很好,我们来算一下,比如说用3456。

  我:(貌似沉思实则大脑一片空白)不会。

  教授:很好,那你觉得能不能算出来?

  我:(坚定地)当然能!

  ……

  这是我和他的开场白,后面的对话也基本延续了这种风格,而且后来听说此人竟是这一组的头。此事也证明了这次面试的全面性。我确实不太擅长理科,被“抓到”也是应该的。

  不过相比起来,我这点事实在算不得什么。同学里有一人被要求设计一个程序让电脑自己算24点,还有人被要求说出复旦招办主任的名字(就是给我们做咨询时十分和蔼可亲风趣幽默的郑方贤教授),回答“不知道”后的同学,得到了郑教授一句“现在的学生啊真是……”的感叹。

  除了一点紧张,面试的75分钟仿佛一眨眼就过去了。个人认为,复旦大学这次自主招生组织得十分成功,从网上报名、笔试、面试的程序中就可以发现,这是一次非常全面、公开、公正、客观的测试。笔试面试保证了学校对学生综合素质较全面的了解,而面试中的随机分组过程保证了其公正性。

  三、我的结局

  作为一个“过来人”,对今后如果还有机会参加大学招生面试的同学有以下几方面的建议。

  从踏入高中校门的一刻起,就努力学习,努力参与各项公共活动,学生会、共青团、志愿者、辩论赛、课题研究……积极投身进去,培养自己的逻辑思维、沟通协调能力和对社会的认知及责任感等综合素质,从中形成的自信将是我们最有价值的收获。一个真正的优秀学生不仅应该成绩优秀,社会工作也应相当出色。试想一下,一个在高中阶段就没办法很好协调学习与工作的学生,面对大学丰富多彩的生活,他能做好吗?

  对具体的面试技巧,我的个人意见是高中阶段见惯了大场面的学生不需要太注意这个,因为教授们阅学生无数,均是火眼金睛,到时展现真正的自己就可以了。不过我有一个有趣的发现,那就是我认识的8个通过面试的男生有6个在面试时穿了西装。

  不要被我如此专业的分析迷惑了,我没有被录取。个人认为原因有二:硬件不够硬和运气不够好。虽然点一点我手头的证明也有不少,但与另外两名同学一比,他们一个因课题成果突出曾赴香港参加世贸组织青年论坛,另一个因常年盘踞年级第一名被封为“一哥”,我那点“货”就真的上不了台面了。运气不好是说此两人不仅和我同校还和我分到同一面试组。随机也能分成这样,就只有天意了!

  人生没有如果,然而有许多但是。收到未被录取通知书的那晚,正在郁闷中的我接到了要我去北京参加中央电视台《新闻会客厅》访谈的的电话,之后又被复旦大学可敬可爱的教授们查了一下,最后我得到了复旦大学第一档案优惠通知书,好歹也算半个复旦人了!

  祝愿大家,时刻准备着,时刻努力着,永不言弃!

  (作者为上海市复兴高级中学2006年高中毕业生,已被复旦大学录取)

 [1] [2] [3] [4] [5] [6] [下一页]

  更多高考信息请访问:新浪高考频道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考试频道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33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
北京网通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