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招生:这未必就是我最好的出路 |
---|
http://www.sina.com.cn 2006/08/23 18:02 《课堂内外》杂志社 |
这未必就是我最好的出路 周纯翊 2006年复旦、交大两所名校进行的自主招生选拔应该算得上是中国教育界的一项壮举,也或多或少引来了世界的目光,其中有赞扬,当然也不乏质疑。作为提前进入复旦的幸运儿之一,对自主招生自然也有我的看法。 作为一名市重点中学的学生,我很习惯地将自己归在“应试人才”中。在和其他的同龄人做比较的时候,最令我骄傲的也应该是自己的考试成绩。我从不怀疑自己的能力,也坚信通过高考一定能顺利进入到我心目中的最高学府——复旦。但当自主招生的政策公布的时候,我还是激动不已,似乎在我的眼前出现了一条进入复旦的捷径。 从小到大,我都是一个不喜欢死读书的孩子,我积极参与学校的各项活动,担任大大小小的学生干部,也拿过各个方面的奖项。所以在听到“自主招生”消息的时候,我自信满满,坚信只要能成为第一轮笔试的1/1200,我就一定能过面试那关。为笔试做准备的那段时间是辛苦的,我的历史地理很弱,不得不拼命地在仅有的两周内恶补,能补多少算多少。笔试成绩公布出来,我以仅比610分选拔线高5分的成绩进入了第二轮。幸哉幸哉,有惊无险。 第二轮面试的当天,我的心情很平静,走进面试房间的时候很坦然。5名考官提出的问题侧重点各有不同,但我认为考察的重点应该是我们的思维反应能力和所呈报的材料的真实性。中间我也遇到了答不出的题目,说实话,当时心里还是有些慌的,可不知哪儿来的勇气竟从嘴里冒出了一句:“这个问题我不是很清楚,老师,您可以告诉我答案是什么吗?”至今仍然不知道那个主考官给我亮出的是红灯还是绿灯,但当我从房间里走出来的时候,心里很痛快,因为我说出的是内心的真实声音。 如果说7月的高考是一座必须走过的“独木桥”,2006年,在我的高考年里,我幸运地绕开了它。最后的选拔结果出来的时候,我看到了亲人的狂喜,也看到了依然在黑暗中奋战的同窗们的羡慕。全社会的目光都聚集在了我们的身上,因为从某种程度来说,我们的未来发展怎样,将直接验证这次“自主招生”成功与否。 其实就个人感受而言,自主招生未必就是我最好的出路,因为既然寒窗苦读了那么久,不如索性凭高考成绩把专业定实了来得痛快,而现在这样心里反倒有些迷茫,因为不知道大二分专业的时候会是什么样的状况。在这一点上,我觉得交大做得比复旦更妥当一些,让那些抱着专业进交大的学生比我们“准复旦”更有安全感,似乎原本的双向自主选择最后却渐渐地偏向了复旦的单方面自主。唯有希望复旦也会给予我们妥善的专业安排。 不知道“自主招生”带给我们的除了社会的关注外还有些什么。希望能在自己心仪的专业里学习深造,在复旦的校园里有属于自己的一方舞台,这不止是我,想来也该是这次所有参加自主招生的幸运儿最大的心愿吧。 (作者为上海市复兴高级中学2006年高中毕业生,被复旦大学自主招生录取) 更多高考信息请访问:新浪高考频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