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新浪考试 > 正文

如何组织申论答案

http://www.sina.com.cn 2006/09/04 10:56  育路网

  申论的基本政治精神是公正,当然,公正与公开、公平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三者浑然一体。为了更具体地领会申论公正的精神实质,我们再找一个模拟答案来分析。请先看下面给定资料。

  (1)今年6月17日,北京市和东城区劳动保障部门在地坛公园举行劳动保障政策咨询活动,在咨询社会保险问题的近3000人次中,对有关政策一无所知的约占30%,一知半解的约占
40%。这表明绝大多数人对劳动保障政策法规基本上还不明白。

  (2)问起原因,不少咨询者谈了“五不到”,即广播听不到(上下班在路上),电视看不到(回家做饭忙家务),报纸看不到(单位订报少),培训轮不到,企业讲不到。这说明人们了解法规的渠道还有待进一步畅通,相关媒体对法规,尤其是新出台约有关政策报道和解释工作还需进一步加强。

  (3)曾有一位老工人到劳动部门说:“您给评评理,我干了30年了,大错小错没犯,干活任劳任怨,这不,签了五年合同,说什么也不给续签了,这会儿到哪去找工作?”其实,按照老工人的条件,五年前就该签无固定期合同,因为他当时工作已满10年,而且离退休已不到10年,为什么不向单位提出签无固定期合同呢?原因就是对劳动合同的有关法规不了解。

  (4)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的实施,劳动争议也随之猛增。劳动者和企业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为准则,对簿公堂,维护自身的合法权利。仅北京的一个远郊县,1995年到1999年,4年间劳动争议案件增长5.7倍。北京市1999年全市共受理劳动争议案件5234起,涉及职工11183人,比上一年增加64.2%,其中集体劳动争议案件242件,涉及职工6191人,比上一年增加78.5%。

  (5)李小姐在一家公司负责打印工作,由于文稿较多,常常一天也不得闲,公司还常在临下班时交给李小姐一些需要打印的文稿,有时周末,公司主管告知李小姐,这些文稿下周一要,李小姐不得不加班加点工作,有时休息日也来公司加班,当李小姐向公司提出给加班费时,公司领导却说:“公司并未安排你加班,你加班是自愿行为,也就没有加班费。”为此引起争议。

  (6)据有关部门统计,本市今年地方企业将有33.7万名职工劳动合同期限届满,其中城镇职工26万。在这26万职工中,签订5年期劳动合同的占81.1%。今年劳动合同期限届满的职工相对集中,人数远远超过往年,是五年期劳动合同期限届满的高峰期。下半年劳动合同期限届满的职工占全年的73%,是终止还是续订迫在眉睫。

  有人根据它的申论要求做出了答案提示。

  1.请用不超过150字的篇幅,概括出给定资料所反映的主要问题。(20分)

  答案提示:上述材料反映了:在《劳动法》实施的六年里,人们对它的掌握还比较肤浅,主要表现在条文不了解,合同不会签,纠纷案件多。

  2.请用不超过350字的篇幅,提出解决给定资料所反映问题的方案。要有条理地说明,要体现针对性和可操作性。(30分)

  答案提示:加大《劳动法》的宣传力度,另外与劳动法配套的法应尽快出台,比如《社会保险法》、《劳动合同法》、《促进就业法》等。就《劳动法》而言,通过五年多的实践,也有其不尽善尽美的地方,应听取专家和劳动部的意见,加以修改。对于普通人。这部法与每个人的工作息息相关,您是否也该多花点精力学学它呢?

  与申论的政治精神相对照,你认为上述答案提示如何?

  原文提供的是且仅是答案提示。这反映了两个问题:一是多数做模拟试卷者都害怕下水作文。二是这种恐惧心理又不想表现出来让他人知道,于是就虚晃一枪,提示一下,其意思是不是我不知道,只是我不想说而已,说了浪费纸张。

  所以我对以上答案提示之类颇不认同。很多申论参考书上都只有答案提示,最多也就只有参考答案。对其具体内容,我常有不同看法。经过对申论三年多反复的研究,我才基本明白申论的深刻内涵。

  上述答案提示,从申论的政治精神角度来衡量,有何不足呢?我认为有三点:一是考虑问题不全面,只考虑到局部,没考虑全面,第一题答案提示着重考虑的是职工,而没有考虑单位。第二题只考虑了部分,没考虑全局,注意力集中在法律上,而没相关环节缺乏思考,而且方案也只具有可行性,没有可操作性。如此当然就有失公正,也就无法做到公平,当然也就不便于公开了。换句话说,就是说理论上一片光明,实践中黑灯瞎火的。

  站在一个国家

公务员的立场,来考虑问题,必须要全面,分主次,才能公正。首先是要考虑到事件的各个方面,其次要兼顾问题的正反两个对立面。要把事物的方方面面都想周全,要把事件的各个环节都想清楚。那么,第一道题的答案该怎样做呢?请看答案,思考一下为什么要按这样的顺序排列,这样排列有什么好处。

  该材料反映了当前我们国家劳动保障中存在的普遍问题:国家劳动法律体系不完备,劳动法规宣传渠道不通畅,职工缺乏有效途径获取劳动保障知识,部分企业钻法律的空子损害职工权益,对职工的劳动保障不到位,侵害了职工的合法权益,很多职工缺乏必要的法律知识,无力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形成很多劳动纠纷,劳资矛盾日益突出。(150字)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

    更多信息请访问:新浪资格考试频道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考试频道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33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
北京网通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