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高考福建卷满分作文:箭锋上的友情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26日 15:31   新浪考试

  [原题回放]

  阅读下列文字,按要求作文。(70分)

  创新思维课上,同学们讨论热烈,发言踊跃,其中最能引起师生关注的话题有:

  ⑴诸葛亮草船借箭不足十万支

  ⑵戈多今天已经来了

  ⑶留一点空白

  这三个话题引发你怎样的想象、感悟与思考?请选择其中一个话题,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所写内容必须在该话题范围之内。

  [文题诠释]

  2006年

福建高考仍考查话题作文,采取三选一的形式。从题目的要求上看,三自原则、写“想象、感悟与思考”的要求以及对所写的内容的限制(必须在该话题范围之内)等都较往年没有实质变化,但字数的要求却从2005年“900字左右”调整为“不少于800字”,体现了重视作文质量的命题意图。

  在三个供选话题中,第一个话题“葛亮草船借箭不足十万支”与第二个话题“戈多今天已经来了”都有一定的审题难度。因为,在大家耳熟能详的“草船借箭”故事中,诸葛亮的确是借了“十万余支”的;当突然面对考题中的“不足十万支”时,考生一时间无法揣摩命题者的命题意图。至于第二个话题,作为西文现代文学荒诞派戏剧的一个并没有在作品中出现的人物形象,“戈多”本身就是一个多义的或者说不确定的意象;就连作家贝克特本人在回答记者“戈多是什么”的提问时也说,“戈多”是什么他自己也不知道。在“戈多”是什么都纠缠不清的情况下,以“戈多今天已经来了”为话题作文,考生们很难有什么作为。于是,绝大多数考生选择了“留一点空白”。较前两个话题来说,“留一点空白”无论从形式上(动宾短语)还是从内容上(意思明确)都容易被考生认同,不少考生都读到过类似的文章甚至训练过类似的作文。所以,这应当算一道陈题。

  需要注意的是,作文题干中明示“创新思维课”字样,从命题角度来说,应当视作是命题者对考生作文的提示或者说是暗示,即鼓励考生创新。特别对于前两个话题,命题者希望通过“创新”二字的提示,帮助学生打开写作的思路和构思的空间。换句话说,只要考生能紧扣“不足十万支”或“今天来了”展开想象,或进行合情合理而又让人感觉“创意”无限的叙写,或牵引出自己独特的“感悟与思考”然后展开丝丝入扣的论述等等,都是符合题意的。当然,鼓励创新并不等于考生在故事的叙写中“戏说”或“瞎编”、“乱编”,也不等于脱离“不足十万支”或“今天来了”的长篇议论(相反,这样只会被推向“套文”或“宿构”的深渊);故事立意的高下及议论的自圆其说与否,一定是评判作文质量高下的重要标准。而对“留一点空白”这个话题来说,考生的写作面是宽广的、阐释点是多样的。无论是对艺术创作中“留白”、“飞白”的联想,还是对自然环境或现实生活中的景物、现象等的认知;无论是作为个体的关于生命意义、生存价值的感悟,还是对人们实际生活中的人际交往、为人处事原则的思考,等等,皆可入文。

  [满分作文]

  箭锋上的友情

  福建一考生

  周瑜在军营帐篷里来回踱着步,一只飞蛾在案台上的火烛旁飞来飞去。帐篷里忽暗忽明,帐篷门口站岗的士兵叹了口气,他明白帐篷里的人一定正被什么事所烦恼着,但同时他也明白像他这样的小人物又怎能替得了一个东吴大将着想?此时,帘幡被掀开了,周瑜从里面走了出来,一身的银甲在月亮的照耀下闪闪发光。他的脸上没有表情,看上去像是在犹豫什么,又好像是下定了决心。周瑜就这样站了很久,旁边的士兵也只好就这样陪他站着。一时间,天地显得无限宽广,星星满布在黑色的夜空中,就好似一颗颗珍珠撒落在了黑色的绸缎上。周瑜开始回想起几天前的事来……

  三天前,在军营里的军事会议上。“公瑾兄,我看曹贼此次来势凶猛,并筑起了城墙。目前敌多我少,敌强我弱。你看我们是否要……”孔明摇着鹅毛扇缓缓地说,可是他还没说完就被周瑜打断了。“等等!孔明兄,小弟我有一建议,不如我们二人将各自的计策写在手上,一起拿出来看看,不知意下如何呀?”“好。”孔明笑着答应。一会儿两人都已准备好,周瑜心想打曹贼定要火攻,不知这孔明会不会……两人一起伸出了手掌。两只手上都写了一个“火”字。

  “哈哈……”两人顿时畅快地大笑起来。此时周瑜心中很是高兴,他对诸葛亮的智慧与谋略早有耳闻,但是能如此合他心意却出乎意料。火攻需要弓箭,而东吴的弓箭却远远不及所需。诸葛亮却放声道:“公瑾兄,弓箭的事你就别操心啦!”于是他们约定十日之后诸葛亮交十万支弓箭给周瑜。

  第二天,孔明出发。运用计谋与对天文知识的了解,他向曹操“借”了满满十条小船的箭。回到东吴时一个士兵的报告令他大吃一惊,草船上的箭并没有十万支,只有八万有余。诸葛亮摇着鹅羽扇陷入了深思。明日就要交箭了,周瑜视我为眼中钉、肉中刺,这可如何是好。

  东吴的大将听说孔明借箭不足,皆大喜,都到周瑜的帐中找他贺喜。可周瑜听后却为之一震,“怎么?他失败了?”周瑜有些不相信自己的耳朵,但现实却摆在了他的面前,孔明失败了,明日就可将这个麻烦除去,但是孔明的确是一个知己,倘若我俩共事一主该多好啊!唉……周瑜苦恼着……

  月光依旧照着,周瑜望向远处的天空,似乎已有些鱼肚白。他深吸一口气回到帐内。

  第二天的军机会上,吴、蜀双方气势十分紧张,张飞瞪着铜铃眼,赵云握着长枪,紧紧站在孔明身旁,看来他们已经做好拼死保护孔明的准备。“孔明兄,时限已到,交箭吧!”周瑜说。“拿箭!”一声令下,士兵们扛上了箭,孔明觉得不对,细细一点,十万支,不多也不少。“这……”孔明纳闷了。周瑜走上前来递给他一支箭,说道:“好!不愧是卧龙先生啊!”孔明盯着周瑜递过来的那支箭,愣住了……

  [名师点评] 这是一篇构思奇特、切合题意的记叙文。作者大胆地“颠覆”了《三国演义》中周瑜这个人物形象:众所周知,罗贯中笔下特别是在“草船借箭”中的周瑜是一个嫉贤妒能、心胸狭窄的人物,而作者笔下的周瑜却是一个顾全大局、重情重义、爱惜人才的英雄形象。然而,这样大胆的“颠覆”却一下子让人能够接受,因为,一是因为这种“颠覆”是建立在作者美好的主观愿望——颂扬友情的基础上,二是作者运用多种描写手段对周瑜进行了成功的“再塑造”,如环境描写:开头“飞蛾”“飞来飞去”、“帐篷里忽暗忽明”以及“黑色的夜空中”布满星星等;侧面描写:开头写“士兵叹了口气”等;以及对周瑜神态(“他脸上没有表情,看上去像是在犹豫什么,又好像是下定了决心”等)、心理(“此时周瑜心中很是高兴”等)、细节(“可周瑜听后却为之一震”、“他深吸了一口气回到帐内”等)和语言的直接描写,使周瑜这个人物形象生动饱满、跃然纸上。

  另外,文章的故事情节曲折婉转、悬念迭生,在叙事过程中还能运用倒叙的手法,大大增添了文章的艺术感染力。

  [亮点透析]

基础

等级

切合题意

题干明示“在创新思维课堂上”,表明命题者的命题意图旨在鼓励创新,本文在写作构思上不可谓没有创新。

内容充实

故事的情节看似简单:诸葛亮未完成十万支箭的任务,周瑜顾大局、重友情的角度出发“遮掩”了事实。但由于文章主题的需要,作者对主要人物展开了浓墨重彩的描绘和刻画,内容相当充实、饱满。

发展

等级

形象丰满

文章成功地刻画了一个“反传统”的人物形象——周瑜。在周瑜身上,作者不断变化描写方法,从环境描写、侧面描写的烘托,到语言、动作、神态甚至细节描写的直观呈现,人物形象栩栩如生,生动感人。

构思新巧

推理想象有独到之处

文章在行文构思上成功运用悬念的写作手法:从一开头周瑜的“犹豫”,到读者对诸葛亮命运的悬揣,一直到文章的结尾处,真相方才大白,让人心头的石子落了地,推理想象确有独到之处。

  本文选自《2006中国年度最佳高考满分作文特辑》,由北京东岛文化出版,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1] [2] [3] [4] [下一页]

  更多高考信息请访问:新浪高考频道 高考论坛 高考博客圈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