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考试中心:高考分省命题适合国情(图) |
---|
http://www.sina.com.cn 2006/09/28 15:36 中国教育报 |
分省命题有利于促进教育公平 CFP供稿 分省命题给高考带来了新的活力。CFP供稿 编者按 建国以来,我国的高考改革跨越了不同寻常的阶段,高考命题形式也随着不同的历史时期而变化。从建国初期到“文革”前,实行全国统一命题,“文革”中断高考10年后,1977年、1978年实行分省单独命题,1979年后实行全国统一命题。2000年,教育部决定实施分省命题,到2006年,全国实行分省命题的省份已达16个,涉及的考生占全国考生的65%左右,分省命题格局已定。 随着高校扩招,我国高等教育步入“大众化”阶段,上大学不再是少数人的专利,成为越来越多人的选择。这是我国高考改革史上的巨大进步。如果说“统一命题”适应了“精英教育”的模式,那么,“大众化”高等教育,各地改革发展的不均衡所带来的经济、文化、教育的差异,以及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使“统一考试,分省命题”高考模式应运而生,实现了高考改革的跨越式发展。 今天,本刊约请部分省市招生单位及专家著文,回眸分省命题实践,希望引起人们更深入地思考高考改革,推动高考改革。 记者:谈起分省命题这个话题,可以联想到科举时代,科举时代的考试也是分层次的。 教育部考试中心副主任应书增:中国科举时代共有1400多年,废除科举制至今也101年了。科举制实行了这么多年,是中国考试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清代科举考试分为4个级别:由低到高,一是童试,童试及格取得秀才称号;二是乡试,乡试及格获举人称号;三是会试,是礼部举行的全国性考试,它是在乡试的基础上举行的,即获得了举人称号才有资格参加会试,会试及格称贡士;四是殿试,由皇帝亲自主考,考试及格者获进士称号,第一名为状元,第二名为榜眼,第三名为探花。在明、清时代,有“分卷(南、北、中)施考、分省录取”的规制,民国时期也实行过分区考试,这些都是追求考试公平与效率的探索。 记者:从横向看,国外没有分省命题的情况。 应书增:我们有自己的国情,我国高招制度一个很大的特点是招生名额是有计划的,是指定的,这是分省命题的一个前提,国外没有分省计划招生名额的问题。 记者:随着高招规模不断扩大,全国统一命题考试已经不适应这种变化了,但分省命题也有它的局限性,如果内地31个省市都自主命题,人力、物力和财力将大幅度增加,造成不必要的浪费。 应书增:这是从经济成本看,如果从政治成本看,全国统一命题假如出了问题,涉及面广,造成的影响很大。分省命题出了问题,只是一个省的范围,是局部的,风险相对要小。分省命题最重要的一点是在公平公正的道路上前进了一大步。全国这么大,各地区经济、文化发展不平衡,教育水平存在差距,各省自主命题可以照顾到本省的经济、文化、地理和资源情况,照顾到本省教育发展的实际水平,对考生相对来说是公平的,对本省的发展也是有利的。比如考作文,在上海等沿海城市可以考“面向大海”,而在内陆省份就不行;再比如煤炭是山西的支柱产业,山西就可出与煤炭工业有关的试题。另外教材的多样化,以及高中新课程改革的实行,也为分省命题提供了条件。 记者:为解决分省命题花费成本过高的问题,目前能够采取哪些措施? 应书增:首先是加强题库建设。有了科学实用和功能全面的题库,不仅节约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而且题库试题水平稳定,每套试题之间具有可比性,用题库试题测试的成绩更为客观、公正。目前,在教育部的领导下,国家教育考试题库的建设已经启动,国家教育考试题库的建设,将引领命题和考试的实施进入现代科技环境,必定会进一步体现和保证教育考试的科学、规范、安全、公正与公平。 另外,有的地方还提出了划片命题,比如华东、华北、中南、华南等,以片为单位统一命题,一是各片的经济、地理、人文及教育水平比较接近,具有共同的地域特点,划片命题也不失为一种办法。 总之,分省命题对于打破全国一张卷子、单一的考试方式是一种改进,体现了多样化和选择性的课程改革思路,也适合我国幅员广阔,经济、文化、教育发展不平衡的国情。当然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分省命题除了成本高的问题外,还失去了省与省之间考试的可比性,这些都应在今后的实践中加以改进。 (本报记者 于建坤) [部分省市招生单位谈分省命题] [学者评议] 更多高考信息请访问:新浪高考频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