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学难上学贵的问题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2月08日 12:16  新东方

  四、“上学难,上学贵”的问题

  1.背景:

  (1)所谓的“上学难、上学贵”,主要是指基础教育阶段普遍存在的择校风和高额收费(择校费、赞助费、培养费等等)。

  (2)最近在银川、南昌、南宁等地发现,尽管当地政府也出台了很多政策,但生活在城市的农民工子女仍然遭遇“择优入校”、变相收费、公办学校资源匮乏三大障碍。

  “择优录取”:成绩瓶颈难煞农民工

  贺先生前年从新疆来到银川务工,今年将女儿接到银川读书。开学已一周多,小女儿到哪里上学的事情让贺先生很是犯愁。

  他说,自己住在银川市一家公办小学附近,一开学,就立刻找到了这所学校教务处,为女儿报名。然而,学校给予贺先生的答复是:对前来报名的外来打工人员子女,学校将进行考试,优秀的学生可以留下来读书,而贺先生的女儿数学成绩差,因此不予录取。

  有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广西、宁夏、江西等省区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学校对农民工子女“择优录取”的门槛。广西柳州市中学教师曾范序颇为无奈地说:“学校容量确实有限,只好采取考试择优录取的办法。”

  变相收费:家长不堪重负

  以“择优录取”为名,变相收费、“红包开路”是农民工子女入学面临的又一障碍。

  南昌市《关于农民子女教育工作暂行办法》规定,农民工子女根据居住所在地由当地教育行政部门就近安排入学,不得收取借读费和与就学有关的赞助费、捐资助学款等。

  但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一些公办学校却巧立名目,变相收费。当记者问一位农民工家长为何不去公办学校给孩子报名的时候,这位家长说:“公办学校,我们交费交不起,还有借读费。有钱也进不了公办学校,我的孩子成绩不太好,老师拒绝他入学。”

  一位正在南昌市某所公办学校就读的农民工子女家长告诉记者,孩子在这所公办学校读书,交了赞助费两年,共2800元。

  南宁市一位熟悉内情的学校教师透露:“一些学校明说不再招生,可一些实力雄厚的家长还是会采取交纳‘借读费’或给学校领导‘人情费’的方式,设法让孩子入学。”

  公办学校资源不足 民办学校令人担忧

  银川市2006年中小学招生工作安排意见中规定,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农民工子女就学由各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负责安排,在政策待遇上与当地学生同等对待。

  然而,教育资源不足导致大多数的公办学校难以敞开接受全部前来报名的农民工子女。银川市兴庆区满春小学副校长何翠玲说,学校现在一个班最多的有60多名学生,有的教室课桌甚至摆到了后墙根。可还是有许多附近的农民工陆续过来给孩子报名,实在没有办法接收。

  在广西博白县,由于今年涌入学校的农民工子女迅速增多,学校原来向新华书店预订的课本远不够用,不少学校学生开学之后近两个星期课本还没有发到学生手上。

  如今,城市外来人口的增长速度超出了许多城市公办学校的承受能力,民办学校仍是解决农民工子女上学的一个主要渠道。然而笔者采访发现,大多数农民工子女学校校舍简陋,没有体育、音乐、美术等各种教学教材,不具备基本的教育条件。农民工子弟学校银川市明春小学负责人陈老师说,学校每学期只收学生书费60元,学校建校5年来,已经亏了50多万元。

  江西教育科学研究所家庭教育研究室主任彭建兰说,如果公办学校容纳不了农民工子女,靠没有“名分”的民办学校来分担农民工子女就读压力,让人担忧。(来源:市场报)

  农民工子女上学何时不再难

  笔者采访发现,尽管新《义务教育法》从法律层面上保护了农民工子女平等接受教育的权利,但事实上,农民工子女就学难的现状并没有明显好转。

  为了让农民工子女也能享受到真正的义务教育,银川市采取了一项新措施:从今年秋季起,对义务教育阶段民办学校学生也免收杂费,同时,一些特困家庭和残疾家庭的子女还可以享受到“两免一补”政策补助。然而,在大多数城市,民办学校仍然被排除在免收杂费行列之外。

  (3)小学生入学和“小升初”前夕,总有许多家长揣着“条子”、捧着“票子”拉关系、交赞助,为孩子上学奔走不休。为了让孩子就近进入一所好学校,他们甚至想方设法迁移户口。一位重点学校的老师发现,班上十几名新同学家的门牌号码竟然完全一样——都是学校附近一个公共厕所的号码。(10月6日《南方日报》报道)

  2. 对于“上学难、上学贵”的成因,国内的主流观点是:

  (1)对教育的投入不足,尤其是政府的投入不足。1993年颁布实施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提出了到20世纪末国家财政性教育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4%的目标。尽管各方面作出了很大努力,但直到2004年,只达到了2.79%,与近年来我国教育总规模的迅速扩大不相适应。特别是在整个教育投入中,对农村教育的投入严重不足。农村税费改革前,农村义务教育经费由县乡两级财政承担较多,而县乡财力相对薄弱,且缺乏保障,导致许多地区对农村教育“欠账”很多,农村教育的发展主要靠向农民收费集资办学。

  (2)教育资源配置的不均衡引起 “择校热”。由于历史的原因,在原来学校建设整体比较落后的情况下,通过倾斜政策扶持形成了少数“重点学校”,后来虽然取消了重点学校,但传统优势仍然存在,再加上一些地方人为的教育资源配置失衡,造成了目前学校之间存在较大的差距,从而引发了“择校热”。但能上重点学校的孩子毕竟有限,于是出现了高达数千元甚至几万元的择校费、赞助费。“择校热”既加重了家长的负担,又成为产生腐败的诱因。

  (3)各种乱收费、高收费现象屡禁不止。近年来,尽管教育主管部门三令五申,严禁乱收费,但一些地方和中小学校以各种名义,违反规定乱收费、高收费,一些基层政府和有关部门向学校或通过学校向学生摊派和搭车收费,这些都加重了学生的负担。

  3. 至于解决该社会问题的对策,目前国内关于这一话题的观点和对策很多,就主流观点来说主要有:

  (1)明确各级政府提供教育公共服务的职责,保证财政性教育经费的增长幅度明显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幅度,同时要从根本上解决“上学难、上学贵”问题,必须调整国民收入分配结构,加大对教育投入的力度,促进教育又快又好地发展,努力满足新时期人民群众对教育日益增长的需求。

  (2)普及和巩固九年义务教育,在农村并逐步在城市免除义务教育学杂费,全面落实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免费提供课本和补助寄宿生生活费的政策,保障农民工子女接受义务教育。

  (3)要健全教育资助制度和助学体系,完善高等教育和高中教育阶段国家奖学金、助学金制度,落实国家

助学贷款政策,同时鼓励社会各界捐资助学,以帮助贫困家庭学生完成学业。

  (4)要规范学校收费项目和标准,采取有力的措施,坚决制止教育乱收费行为。引导民办教育健康发展,扩大教育资源覆盖面。

  (5)教育改革和发展创造良好环境。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深入动员社会各界和广大人民群众关心、支持和参与教育改革与发展,努力形成全社会共同推进教育发展的新局面。

  (6)加大投入力度,加强教育管理。完善农村义务教育投入体制,建立健全义务教育经费保障的长效机制。同时,继续拓宽筹资渠道,健全教育成本合理分担机制,积极鼓励企业、社会团体和个人捐助教育。从严治教,规范管理,依法行政。加强教育经费管理,不断提高经费使用效益。

  (7)为教育改革和发展创造良好环境。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深入动员社会各界和广大人民群众关心、支持和参与教育改革与发展,努力形成全社会共同推进教育发展的新局面。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

    更多信息请访问:新浪公务员频道 公务员论坛 公务员博客圈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6,160,000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