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浙江高考卷分析:命题组回顾思路 特级教师点评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6月09日 10:45 杭州日报
这是一份含金量极高的命题教师的“思想纪实”,其影响力远远不止让你读懂“浙江卷”本身,它既彰显了中学素质教育的方向,又展现了新课改影响渗透下的考核思想。 语文卷 命题思路回顾 浙江省2007年高考语文命题组 一、命题策略——稳中求变 为避免学生死记硬背,名句名篇的默写今年改为选择题,所用的八个名句,全部来自要求背诵的课文。 文学常识的考查由选择题改为改错题,语料来自虚拟的学生习作,贴近学生实际;在题目的设置上,除了重要作家、作品、年代、国别这些要素不超过考试大纲范围外,还适度延伸到有关内容,表达了不赞成脱离内容的情况下去死记硬背文学常识的看法。 文言文阅读考查,将历来的三句翻译改为两句,增加了文言断句能力的考查,语料选自《颜氏家训·勉学》。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重要基本功,能有效检测学生阅读古文的能力,对提升学生阅读能力至关重要。 现代文阅读取消了最后一道多项选择题,改为主观题,一方面让Ⅰ卷选择题、Ⅱ卷主观题的测试分工更加明确,另一方面传递了“读写能力的考查将得到进一步加强”的信息。 二、命题立意——能力为先 字音、字形不能单凭机械记忆,我们今年仍延续去年的命题形式,把字音、字形放在特定的语境中进行考查,重视考查学生语言实际运用能力,即校勘能力;词语运用的考查,选择的大多是学生平时常用,但容易混淆、用错的词语;病句的语料则大多来自学生平时的错误。这符合《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关注学校和社会生活中的语言现象,尝试运用所学的知识作出分析解释”的要求,对中学语文教学应有较好的导向作用。 第六大题语言运用与表达历来是整卷的“创新点”,浙江卷力求在形式内容上有所突破。如22题考查学生仿写能力,一改过去仿写要求形式与内容均与原句相似,而要求句式相似,内容相反。 “辨体”是古典文学鉴赏的重要前提。今年的古诗文鉴赏提供的语料分别为唐诗、宋词、元曲各一首,这对开阔考生眼界,体会三类作品在体式和表达风格上的差异无疑是有裨益的。设题中既考查表现手法这一“实”的方面,也考查语言风格这一较“虚”的方面。虚实结合,有助于提升学生的鉴赏评价能力。 现代文阅读取消多项选择题,增加了一道主观题,要求学生在阅读全文基础上结合末句写一段赏析性的文字。学生不仅要理解文章,还必须用自己的语言对文章进行赏析,这样一来,对语文综合能力中“读”“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三、命题选材——贴近生活 语言基础知识题的语料虽然短小,但仍然力求贴近社会的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等方方面面。树立“大语文”的观念,生活即语文。 23题虚拟的稿件处理单要求考生写终审意见。对一份稿件的处理,折射出社会现象与社会风气,可以看出学生对待生活和社会的态度。学生从什么角度写,怎么看“炒作”这种风气,是关注的重点。也许题目设计成让学生从“同意发表”的角度写,会更具讽刺性和批判性,但还是从正面切入来引导,防止负面影响。 文言文阅读材料的选材突破近年来全国各地高考卷以“二十四史”等传记类材料为主的格局,继续走题材广泛、不拘一格的路子。今年选择的语料为苏轼的《王定国诗集序》,是一篇语文性很强的典范文言文。更重要的是这篇文章赞扬的是一种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四、命题追求——人文性、文化味 现代文阅读选用了蔡家园的《泰山之思》,这是一篇游记散文,阅读难度不大,但却非常有特色。为了引导学生在阅读后能由作品引发对中华文化和民族精神作深层次、多元化的思考,抓住末句“我看不清来路,更找不到去路”来命制试题,让学生从过去与未来、理想与现实的角度,对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有更深的感悟。 从2004年我省自主命题以来,作文话题分别是“人文素养与发展”“一枝一叶一世界”“生有所息/生无所息”,其内涵均以人文理念为核心,分别向社会、世界、自我三个维度延伸。今年作文的话题是“行走在消逝中”,这个话题既延续了近三年来作文题的核心内涵,又进一步强调以反思的视角涵盖上述三个维度,从而使我省作文命题的人文理念形成体系,具有理论化、系列化的特征。学生既可以写情真意切的记叙文,也可以写富有哲理的议论文。当然,如果两方面结合夹叙夹议,则更可得兼收并取之效。 特级教师解读 湖州中学特级教师羊 刚 诸暨市教研室特级教师周红阳 杭州二中特级教师钱增兴 一、试卷概况 全卷除作文外,较难题目分值占三分之一左右,感觉整体难度会略低于去年。 二、主要亮点 今年试卷的亮点主要有四:创新题型、强化赏析、关注“学习”和重视“真情”。 (一)创新题型 第一,选用新题型。如第24题要求根据寓言概括寓意,这种题型是,我省自主命题后首次采用。第二,创设新题型。如第5题以对联形式考查语言的得体,又蕴涵了不少传统文化知识,如花甲、古稀、桃李等。 (二)强化赏析 与往年相比,今年的试卷加入了文学鉴赏能力考查的分量,同时在考查形式上也作了新的尝试。如第16题,考题要求赏析三篇古代诗歌的“表现手法及语言艺术”,设计成开放题型,倘考生着重就其中某一点加以赏析,不作全面铺陈,只要言之成理,也应该是符合答题要求的。因为赏析题本来就没有“唯一”答案,主要在于考查考生的鉴赏能力,这样设题尊重了考生的阅读个性。 (三)注重学习 这里的“学习”主要是指高中学生语文学习的具体实际。如第二大题社科文阅读涉及的一些内容,就跟高中语文教材《琵琶行》的有关诗句和《荷塘月色》的修辞知识直接关联,但又比课文有更高的阅读能力要求。这样不但使考点着实依托于“学习”内容,而且还巧妙地迁移和提升了阅读赏析能力。 (四)重视真情 今年的作文命题又有较大突破——首先是“行走在消逝中”婉约蕴藉,言简意阜,将现实的鲜活性和历史的厚重感,哲学的深邃性和文学的诗意美,独特的个性体验和普遍的共性观照等融为一体,无疑给考生搭建了大显身手的宽广平台。其次是特别强调落实“文中有我(人)”,要求考生充分体现自我。无论是在作文材料里还是在提示语中,都集中突出一个“你”字,如“你的童年”、“你有何感想”、“你自己或身边”等,这样的明确指向和反复提醒在高考命题中前所未有。故叙述自我体验,抒发自我情思,表达自我认识等,将成为今年写作的重要因素。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发表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