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疑:奔波劳累赶考 得失几何?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1月15日 11:35   广州日报大洋网

  就在高三学生一片忙乱的赶考大潮中,有不少老师和教育专家对这种现象表现出了忧虑。

  有中学老师提出,国家教育部和各高校设立自主招生考试的初衷,本来是为了选拔一些高考考试不易鉴别的特殊人才,但现实操作中,大多数情况下,依然只有应试体制内一小部分“金字塔尖”上的学生才有入场资格。一个非常有潜力的未来作家也许理科成绩平平,那他连起码的考试资格都没有,更别提获得加分。另外,考试的方式和考题设置也是焦点问题。有的高校只有笔试没有面试,而且笔试科目和高考科目完全一致,加上题目量多、难度大,被考生们戏称为“小高考”。有些高校的出题范围太大,天文地理、古今中外恨不得都囊括进去,“考倒”学生以显示自己考察的是“综合素质。”有学生认为,说到底,到处考试还是为了那10~20分的高考加分。但现实是,即使拿到加分,高考考不好也是白搭。那么,与其花费大量时间精力准备自主招生考试,是否还不如一门心思“拼”高考?况且,参加自主招生考试的已经是尖子生,很多人获得的加分最后根本就用不着。这既浪费了学生的时间,也浪费了其他人的机会。

  专家声音:

  自主招生要严防“变味”

  华南师范大学张敏强教授日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自主招生作为我国高等教育招生制度的一项重要改革,给予高校一定的招生自主权,总体思路肯定是正确的。但是从这几年的经验来看,自主招生的方式方法仍然值得商榷。

  不菲奔波费用拒绝贫困生

  张敏强说,像今年这样激增的自主招生报名人数,可能已经令不少高校不堪重负。他认为,今年自主招生出现这样火爆的现象,直接引发两个问号:一是高校有没有这样的能力,在公平的前提下组织几百甚至上千学生的考试?这场考试无论命题、考试形式以及考生接待方面,都是巨大的考验;另一方面,则是学生疲于奔命的赶考到底值不值得?而更令人担忧的是,来回奔波的费用不菲,这一点就足以将许多家境贫困的学生挡在了自主招生的门槛之外。

  张敏强认为,对高校和教育部门来说,完全可以在招生形式上进行改革和完善。“自主招生不一定要每所学校都去自己组织考试”。

  对于这一点,上海交通大学教授熊丙奇也有类似的观点。他认为,当前我国自主招生的试点高校各自为战,相互之间缺乏必要的协调,造成了试题大同小异、考生们疲于奔命的新问题。去年,北京交通大学、北京邮电大学等5所高校自主招生实行“五校联考”,在这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他认为,同类院校实行“联考”,在一些发达国家比较普遍。我国各地高等院校众多,“联考”既可减轻考生们选择报考的复杂程度,也可减少高校招生中的资源损耗。

  此外,如何在忙乱的自主招生中确保公平公正,也引起了专家的担忧。张敏强就明确指出,自主招生需要严防“变味”的苗头。在如今教育资源缺乏的情况下,作为高考中享有特殊政策的自主招生引发某些“黑幕”是很自然的事情。

[上一页] [1] [2]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点击进入查看更多教育考试的精彩内容~~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