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没给我什么资源 但我更珍惜现有条件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2月13日 11:47   中国青年报

  “一步跨入一流名校,大家嫉妒你了吧?”

  于长宽呵呵一笑,“人和人在一起是有比较,要是人家比你差一点,会是嫉妒;如果差得多了,别人只会羡慕。我不想让人嫉妒,只让人羡慕”。

  但在他的奋斗过程中,于长宽羡慕嫉妒过很多同学和朋友。

  是的,于长宽没有显赫的家世,没有贵人指引他走上留学路,甚至,他的父母都没上过大学,从来也不能辅导他的功课。

  于长宽羡慕过他的高中同学,父母都是大连理工大学的教授。“刚上高中就像全都学了一遍似的,什么都走在我们前面。”

  同学们都做奥赛的物理题,于长宽像坠入云里雾里,那么多问题都不知道问谁。可他的同学近水楼台,回家父母轻轻点拨一下,就开了窍。

  参加竞赛,需要学生懂微积分、大学普通物理,这些大学校园出身的同学父母见识广,便利条件多,找什么人辅导、买什么书,学习计划在他们上学之初就谋划好了。

  开始了在北京的课程以后,于长宽又无比羡慕北京的同学。“他们守着新东方,下课可以回到温暖的家,消息多得看不过来,还有那么多同学可以相互交流,鼓励,帮助。我呢,一无所有。”

  “北京机会多,竞赛多,得奖多,上北大清华的几率大。北京的学生太幸福了。”于长宽一脸的羡慕。

  考SAT于长宽到了香港更开了眼界:他的对手们有的留学海外五六年,TOEFL115分以上;有的北京同学有北大、清华保底;有的同学父母是大学英语教授,似乎他们一出生就会说英语。“而我在辽宁想考上北大、清华都像中彩票”。

  “在香港,最大的感受是自己的一贫如洗,那里的物价是国内的七八倍,一本杂志30多元,一根油条七八元,3本SAT书1000多元。”

  可一个事实是,在北京疯狂备战准备出国的人群中,每年都有大量的学生在荒废时间。父母帮他们报班后,以为他们能在封闭的环境下发奋图强。但那么多北京孩子,进了培训班,却只考得100名之外的学校,或者半途而废,通过父母大额的经济支持和中介的运作才得以出国。还有很多外地考生,他们在封闭集训的时候,经常出现在繁华的街道上,疯狂购物,或者把来北京当做旅行的机会。

  “人就是这样的,当资源多到一定程度就不珍惜了,他会把消耗别人的资源当做自己应该的,以为父母的资源就是自己的。”长宽的母亲没有工作,父亲是家里惟一的经济支柱。“我来自中国最普通的家庭,所以会珍惜眼前的条件”。

  士兵突击迷最爱说的话是,每个人都有一个侧面是许三多。

  面对自己的性格缺陷,面对似乎无法逾越的困难,于长宽能做的只有把每一个单词当做救命稻草,熟记每一所学校,他不抛弃父母的期望,不放弃自己的梦想,终于,现在的他怀抱着一棵参天大树——得到斯坦福的垂青。

  而这,只是他人生的一个起点。

  采访到最后,还是那句话,成功的技巧就是没技巧。“我终于理解成功属于奋斗到底的人”。他说。(记者:堵力 实习生 李晓燕)

[上一页] [1] [2] [3] [4]

  更多高考信息请访问:新浪高考频道 高考论坛 高考博客圈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点击进入查看更多教育考试的精彩内容~~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