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上海交大自主选拔:面对面寻找最优秀学生(图)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2月25日 10:52 解放日报
在上海交大自主选拔录取招生面试现场,相才的“伯乐”,目光如炬。 本报记者 周寅杰 摄
本报记者直击上海两大高校自主选拔录取招生现场——— 面对面,寻找最优秀的学生 本报记者 徐敏 彭德倩 梁建刚 昨晚,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今年的自主选拔录取招生面试全部结束。接下来,1000个高考成绩仅作为重要参考的“自主招生”预录取名额,与若干个只需高考分达到上海“一本线”即获录取的“5%自主招生”名额,将由两所高校在综合考量学生成绩与面试表现后,于3月中下旬后正式确定。 审慎逡巡。尽管仍处于探索与议论中,但这一被称为中国高招改革的“破冰行为”到今年已是第三个年头。两所高校的招生负责人不约而同地表示:3年来我们的选拔标准始终如一,但记者注意到,此次两所高校在考试形式、内容中还是作出了诸多调整。 自主选拔的标准到底是什么?考生又该如何面对与准备?第一次,记者被允许进入考场“旁听”。 两种形式 一种心态 一进教室,穿着校服的小朱就礼貌地向5位在座考官微鞠一躬。带着眼镜、身材瘦弱的他看起来十分平静,但一落座,他的脚便微微有些发抖,在做两分钟自我介绍时,甚至有些字的发音也抖了起来。 这里正是上海交大闵行校区陈瑞球楼的一间教室,六张桌子被摆成“U”字形,5位面试考官围坐在桌旁。前昨两天,来自全市68所中学的1200余名学生在这里,统一按照“一对五”的形式,接受交大的自主选拔录取招生面试。 两分钟,虽然很明显小朱对自我介绍有所准备,但似乎时间还是吃紧。“今天考试我也穿着校服,是因为我一直热爱我的集体,而我也先后担任过生活委员、团支部书记……我在高二时写的超声波导盲仪论文曾获某发明大赛二等奖……”小朱正渐入状态,突然被老师打断:“接下来的45秒你能不能用英文继续介绍?”小朱一下又磕巴起来。 自我介绍后,因为小朱报考的是机械工程专业,考官立即根据小朱提到的超声波导盲仪连续发问:“你能介绍它的工作原理吗”、“控制需要编写计算机程序,你用了哪一种计算机语言”、“这个项目是你的想法,还是学校的项目”、“在团队中,你的贡献在哪里”、“你到大学还准备继续研究吗”…… 记者看表,考官对考生专业的了解长达10分钟,随后问题开始扩展,气氛也轻松起来。5位老师用中英文交替提问———“你对英雄怎么看”、“你觉得成功需要什么素质”、“进入大学后,你对学校什么设施最感兴趣”……小朱基本对答如流。面试结束,记者赶上去追问,小朱的心情显然不错,“一开始确实很紧张,不过老师的问题都没出乎我的预料。其实我的心态很好,就当是一次锻炼吧。” 这样的心态并非个例。在两所高校面试中,记者先后询问了10多位考生,不论表现如何,他们的心态大抵如此。在上周三、四两天举行的复旦自主选拔录取招生面试中,考生小柯也是一开始觉得紧张,“复旦面试要每个考生去5间教室,接受5位专家的面试,从这间出来即刻进下一间,几乎没时间喘息,后来都晕了。” 面试中,让小柯印象最深的是这样一道题———现在闯红灯的现象不少,你有何建议?小柯马上想起报纸上曾报道过,国内红灯持续时间比欧美长几倍的新闻。“所以,我认为在加强安全和道德教育的同时,管理者也应该在效率、安全与人性化中全盘考量城市规划,改善城市交通设施。”不过当被问及有没有产生出乎意料的“碰撞火花”时,小柯摇摇头,“说实话,都中规中矩的,我觉得就是经历一次面试的锻炼。” 各类题目 一个目的 从前两年“上海有多少家理发店”、“网络黑客算不算创新”,到今年“昨天是北京的第一个让座日,你怎么看”、“如果你是广州市市长,如何应对雪灾”、“如何不通过测量,知道地球大气层的质量”……每年两所高校面试的题目,都会引起人们的兴趣。 “自主招生面试实际是一个教授找人的过程。学校在面试前会给考官一些具体要求,希望考察学生大约几个方面,但具体到面试时问什么、怎么问,完全由考官自己决定。我们的目的只有一个,找到最优秀的学生。”交大招生办常务副主任陶正苏这样阐述考题的由来。其实,记者发现,概括起这些考题,无外乎几个方面——— 一是从学生自我介绍出发,围绕学生的话题与特长,考察学生是否“一知半解”。比如一位学生在介绍时,说到自己曾参加哈佛大学中美学生领袖论坛并提交论文,老师立即连续发问“你提交了什么论文”、“为什么要提交这份论文”、“你对论坛有何感觉”;有学生说自己喜欢唐诗,老师立即要求吟诵一首;有学生说住在虹口区,老师就提问“你是否了解虹口区的功能定位”、“如果你是市领导,你认为虹口区应如何定位”…… 二是对学生的专业考察。有学生报考数学系,考官会要求计算“2的300次方和3的200次方哪个大”、“你能不能用别的方法给下凸函数下定义”;考生说想做律师,考官当即设计场景“假如一个罪大恶极的有钱人找你打官司,你会帮他辩护吗”…… 三是对社会热点的解读,重在考量学生的知识面和社会责任感,要求学生不仅了解事件,而且要有自己的思考。比如,“对日本饺子事件怎么看”、“为何雪灾中南方大量电线杆倒塌,有解决方法吗”、“2007年感动中国人物你了解哪些”…… 四是临场突发题目,考察学生的临场应变能力。比如,老师会突然让考生看讲台上的粉笔,“以前是有尘粉笔,现在大多用的是无尘粉笔。你知道如何使粉笔从有尘变无尘吗”;或者当提起今年雪灾,老师突然问:“大雪封山,你和另一个人被困在山里,给你三天口粮,你怎么办”…… 此外,考生的英语能力相当重要。不仅考官会随时让学生用英文表述,交大的联合学院还进行了全英文面试,测试考生英语听说的实际能力。 反复提问 一个希望 在交大联合学院执行院长张申生教授看来,“面试不是为了难住学生,而是想方设法了解他的思维素养和综合素质。我看重的是学生的独立性、自我管理能力、语言能力、课外活动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交大汽车工程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陈关龙教授,作为考官参加了连续三年面试,“三年来我希望挑选的学生标准始终是一样的:不要‘只会做试卷的学生’,而要拥有‘厚积’的能力;具备社会责任感、诚信等综合素质;在团队中能发挥积极作用。” 一位复旦考官也私下向记者表示:“我们提出问题,是为了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表现出一些东西。比如,我问一位考生他为什么报物理。他说物理是门很美的科学,这种美不仅表现在定律的对称,还表现在物理定律下微观世界的神奇华丽,讲着讲着,比手画脚,看他两只眼睛都在发光……” 而另一位复旦考官则对这样一个学生印象深刻:我问他,中学里遇到的最大挫折是什么?他脸一红,“失恋算吗?”我一怔,然后他接着说,作为独生子女他一直活得很自我。但一场朦胧的恋爱让他开始关注另一个个体,关注同龄人的所思所想,学着去关心别人……这段“青涩”让他有失有得。这样坦诚的学生很可爱。 两年多来,当年第一批通过自主选拔录取的学生已经大学二年级。陶正苏介绍,学校不断对这些学生进行跟踪总结,发现他们有个大体共同的特点:活跃,参加社团活动较多,担任干部的比例较大。“这正是我们希望看到的。” 但是,张申生还是有些遗憾,“学生水平很高,但独特的太少。”张申生说,“我问了许多学生一个关于高考与自主招生公正性的问题,但没有一个人从公正本身阐发开去。”究其因,还是要说目前的高中教育,“我们希望通过自主招生引导高中教育,但很多高中仍用应试教育的方法来面对自主招生,要改变这一现状是个社会工程。” 复旦考官认为面试本身的探索也需继续。比如出于公平,老师只有在考试当天上午抽签后才能拿到考生材料,留给考官的时间寥寥无几,15分钟如何才能准确考察一个“陌生人”?此外,面试仍有偶然性,短时间如果学生和考官无法“对接”,很可能就此错过,而对考官来说,他们的希望是“不要错过任何一个优秀的人才”。 复旦大学招生办主任郑方贤—— 标准没有变 三年的自主选拔录取,我认为变化主要有三点。其一,考官的能力有所提高。这次面试的考官中有一半参加过前两年的面试,经验丰富。其二,通过“一卷考十门”的笔试及面试,有着引导中学教育,鼓励学生全面发展的初衷,从目前反馈来看,结果可喜。其三,人才选拔方案的设计和操作,我们始终向科学性努力,力求让自主选拔录取不仅成为学校选才的重要途径之一,也成为大学培养学生的起跑点。例如,今年我们就首次在面试后安排专家与考生座谈,了解他们的想法。同时,我们还对通过这一途径招收的学生进行“跟踪”分析,为今后做些积累。 从根本上说,自主选拔录取招生探索三年来,学校选拔的标准没有变,即是否有关注社会的责任感,是否具备学习研究潜力,在集体中能发挥怎样的作用等。 上海交大招生办常务副主任陶正苏——— 一个“过滤器” 今年,交大仍分“八大学科平台”进行自主招生,200位面试官75%以上是正教授。而在形式上,交大比往年有所调整,比如取消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档加分调整至面试后公布,考官打分也改变了过去面试后统一进行的方式。 有些调整是必须的,比如取消小组讨论。这是因为有些高中已经在辅导学生应对讨论,这不是我们想达到的目的。小组讨论只是一个形式,或者说是一种题型,我们不希望自主招生成为一种固定的模式。 但要说的是,虽然形式变了,但考察学生综合能力的宗旨没有变。面试的目的始终是了解学生的综合素质,关注考察学生的综合能力,自主招生就像一个“过滤器”,优中选优,找到一批有特长的学生,弥补统一考试的不足。 借助这样的不断探索与调整,我们希望能用自己的方式选拔适合我们的学生,也希望借此对现在的中小学教育有所引导。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发表评论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