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外难辨“冷门”“热门”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3月06日 13:51   新华网

  记者调查发现,高校里专业之间的“冷热不均”成为转专业的主要原因。

  山东烟台大学2003级学生黄梅在入学后的第二年从市场营销专业转入了国际贸易专业。她和很多人的看法一样,国际贸易专业“热门”,而且肯定好找工作。但是去年毕业的她到目前已经换了5次工作了。从济南转战成都然后又到乌鲁木齐,“总觉得没有着落。”黄梅说。

  黄梅说,稍微对口的招聘单位要么说目前业务人员已经饱和,暂不要这个专业的人,要么说单位还没有开展相关业务,也不要这个专业的人。而她原来学习营销的同学,虽然现在做起点较低的业务员,但是工作稳定,又有挑战性,发展前景比较乐观。

  与此同时,有些高校根据社会热点,用“换汤不换药”的方式制造“热门”专业。例如某矿业大学以前开设的“采矿和冶金”,报考者寥寥无几。当这个专业更名为“地球资源与环境”后,顿成“热门”,学生趋之若鹜。然而,在课程设置和师资配备上却丝毫未变。

  从“冷”到“热”的趋势究竟有多少合理成分呢?广州工业大学英语系主任彭贵菊认为,“冷门”“热门”都是相对而言的,这种划分很多都是社会舆论和坊间传言造成的假相。这不仅导致学生选择的盲目,而且在一定程度上也在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兴趣取向。所以,只有拨开遮蔽在各种专业之上的“冷热”迷雾,才能得出理性的结果:转还是不转,转向什么。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更多高考信息请访问:新浪高考频道 高考论坛 高考博客圈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点击进入查看更多教育考试的精彩内容~~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