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有障碍常有孤独感 内地学生称读港校压力大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3月25日 11:09   都市女报

  舜网3月25日讯 3月21日,就读于澳门科技大学的济南女孩薛千里跳楼自杀。这一消息让不少家长、学生扼腕叹息。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内地学生选择赴港澳高校读书,面对不同的文化氛围和社会环境,内地学生能否适应?他们会遇到哪些困惑?昨日,本报与几位正在香港读书的内地生取得联系,听他们讲述在香港高校的求学生活。

  首要障碍是语言

  内海是香港理工大学大二学生,攻读会计与金融工商管理学士学位。前年高考他还收到了中国科技大学的通知书,权衡之后他选择了香港理工。内海是他的网名,回想初到香港的情形,他说,最大的障碍是语言。

  香港高校采用全英文教学,而香港人多说粤语。课本、老师授课、与老师发邮件……一切都是英语,极其考验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不过学校会给新生开设基础的英语写作和口语课程,也有好多教学设施帮助新生提高英语水平。

  内海所在专业的学习并不紧张,一周6门课,每门3小时,一周不过18个小时。自由支配的时间挺多,没什么作业,但要花在学习上的时间不少,“预习英文教材要花很大的力气”。

  下课后,与老师同学交流,出门购物,所处的就是粤语语境了。2007年夏天,济南外国语学校毕业的女生王海天,考入香港岭南大学。对她来说,粤语比英语更难适应。她的妈妈王宏昨天告诉记者,刚到香港时,王海天无法和老师同学交流,现在她已能听懂粤语,但仍说不流畅。

  孤独是入港“初体验”

  孤独感往往成为内地生在香港的“初体验”。由于无法与人正常交流,一开始,王海天甚至曾抱怨妈妈:“为什么要把我送到这里来?”

  王奕皓是江苏溧阳人,去年考入香港理工大学管理学专业。他坦承,刚到香港时,确实有强烈的孤独感。“一切都是新的,不习惯,需要你尽快去适应,心绪上就比较焦躁低落。那里没有江苏老乡,没有人可以倾诉、交流,而且同学都很优秀,会有一种压抑感。”好在,他很快就和不少同学成了朋友,走出了孤独。

  武汉籍男生梅寒,在南京大学读完大一后,作为交换生到香港浸会大学化学专业,现在已是大四。在香港近3年的求学经历,让他对孤独感有了更深层的理解。香港人很热情,会像对待客人一样对待内地学生。但是“内地生在和他们交流时,会感觉到他们说话都很浅,很难建立深厚的友谊”。

  女生的感觉更为强烈,因为她们往往更需要谈心,说一些“私房话”。梅寒说,刚到香港时,身边的内地女生每天都会往家里打2个小时的电话,因为在那里没有人跟她们说心里话。

  香港学生的朋友圈并不大,多是三两结伴去逛街。这与内地大学的学生很不同,他们往往十几个人一起去爬山、打球。梅寒觉得,这也是内地生在香港感到孤独的一个原因。

 [1] [2] [3] [下一页]

  更多高考信息请访问:新浪高考频道 高考论坛 高考博客圈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点击进入查看更多教育考试的精彩内容~~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