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范文佳作三:邓伯苗以和谐说吴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4月07日 14:19 新浪考试
[范文佳作] 邓伯苗以和谐说吴 福建漳州一中 林灵 黄武元年,西蜀诸葛不负先主之重托,平安居五路。遂思与吴复友邦之交,孔明乃遣户部尚书邓芝访结之。至吴,报之以名姓。吴主欲震悚芝以威,乃置鼎镬于殿,充之以沸油,边列壮士,待蜀使至。 伯苗至殿前,以目之余光视沸鼎壮士,面无惧意。直视权,通所托之事以礼。权乃曰:“公欲从郦生说齐之故事焉?可速入鼎烹。”邓芝浅笑而答:“吾闻吴主乃今之豪俊,何惧蜀之一吏乎?今视,不过一小儿哉!”语毕,转身欲投鼎。权感之勇,乃急令其止,复招芝于殿前,谢之曰:“孤乃戏耳,望公勿怒。有何高见,请赐教。”邓芝回身诘之曰:“前之欲烹,王也;今之欲用,亦王也。何反复耶?”权曰:“此乃孤真心之请,请公勿疑。”乃引邓伯苗至殿之偏室,赐之以座。 伯苗坐定,乃曰:“《左传》云,‘辅车相依,唇亡齿寒。’前昭烈帝伐吴以盲情,加之以铄金之词,乃积毁吴蜀之和,非本国之意。今诸葛丞相掌国事,辅之以文才武功。举国上下,公正严明,夜不闭户,此乃本国内之和谐矣。欲结国间之和谐,复汉之天下,乃令吾至此结于王矣。”权曰:“何谓之‘国间之和谐’?”芝答曰:“大王应闻春秋战国之故事。众国立盟,此乃和之道、谐之本。众国之间,不加之以兵戎,则百姓亦尝和谐之美。后秦攻天下,战火相缪,国间之和不复存,百姓之和尽丧,居家而不乐,出行则莫安。虽始皇成大事,奈何天下之人,反之者众矣。和,由音之律旋引和睦之意;谐,出《左传》而意为洽。和谐之意乃出也。百姓和谐,生产旺隆,归宿而娱,乐矣、安矣,百姓安乐则国运昌盛;国间和谐,退可共享安土,进可并吞天下,若一国有进退二择,国主安矣、乐矣,国主安乐则臣忠,臣忠则处事优。乃至国长久。王欲使国长久耶?” 权曰:“孤欲行之。复结后,若何?”芝答曰:“两国结盟,当以和互待。其一,许二国之民通商,免税优待;其二,常互派学者往来,以享西蜀、江南之文明;其三,若一国之内不平,邻必将倾国以助友邦,毋有贰心。若此三条,定使二国和谐之系固,何如?”权颔首视芝,曰:“如此甚好。孤欲知国内和谐之法,望先生教之。”芝笑曰:“王亦博才多识之人,岂不知‘民乐国安’之理乎?于国内行重农兴商之法,使民粮足且钱余,如此治之,民乐而和、国安而谐。辅之以严律,锄奸佞窃劫之人,严以对己,公以待人,则举国上下皆和谐矣!”权听之,曰:“闻公之语,如沐温日之抚,嗅花草之清,使孤意坚,与蜀复尽和谐之美。烦公引孤之使,陈意于蜀主之前。暮将设宴待公,公请勿辞!” 孙权归殿急召群臣,曰:“孤欲使举国和谐而结蜀,使国运昌、百姓乐。偏邦之使尚能陈意至此,况吾上国乎?卿等谁者能代陈孤意于诸葛氏前?”语毕,中郎将张温出,曰:“孔明亦人矣,臣往之,必不辱命。”权颔首指之曰:“正合孤意,卿去定表孤结和谐之意也。” 次日,邓芝携吴使张温返,陈吴意,结吴蜀之交。后事传,名扬天下,永留青史。 山青野冠曰:“但凡王者,皆欲使国长久也。和谐之法,具使国永传之效。史之国君,无一至此者,则其国皆亡也。若得此法,其国可至万世矣!邓芝说孙权以和谐,正中其心,得成也。” [亮点透析] 作者有着丰富的历史知识,深厚的文化底蕴,扎实的古文基础。借古人之口说出自己对于创建和谐社会的见解,可谓构思新颖。 可贵的是文章并不是泛泛而谈和谐的表现﹑好处,而是能够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谈到如何去实现社会的和谐,这就使文章有了一定的深度。 另外,人物形象的塑造也颇丰满,故事情节也有一定波澜。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发表评论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