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大学生常常人云亦云,别人说入党和当学生干部好找工作,自己就马上跟上去。大学生群体缺乏反思和批判精神,这是很可怕的。现在都说“中国制造”要升级到“中国创造”,就需要我们的创新能力。创新能力的前提是一个人的批判思维能力,我们不能指望一个人云亦云的大学生能给“中国创造”做出多大的贡献。
中国青年报:如何去建立这种独立的思维和批判能力?
覃彪喜:套用胡适的话说就是“大胆假设,小心求证”。这就需要大学生拥有足够的知识储备,多读书,才可能创造性地去提出自己的观点。大学是用来读的,不是用来玩的。
要做到这一点,有时候还需要一些敢当异类的勇气。当大部分人都不学习的时候,爱学习的人反倒被当作异类了。这种现象反映了大学生另外一种心态—浮躁。其实每个人的生活都是自己的,何必去在乎别人说什么呢?用王小波的话来说,我就是要做一头特立独行的猪。
中国青年报:非得这样特立独行吗?
覃彪喜: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我大学时的朋友大部分都是通过自习室、图书馆和社团等途径认识的。我现在还保持联系的一些校友,很多都不是一个专业、一个学院,都是我自己主动选择的。当自己主动选择自己的交际圈时,别人的异样眼光自然就不存在了。
中国青年报:跟您交流的大学生读者多吗?他们都关心什么问题?
覃彪喜:从给我来信的情况看,大部分学生的状态我觉得都是迷茫,对自己以后适合做什么、想做什么以及怎样做感到很茫然。我知道,能给我写信的学生,都不是那种只会吃喝玩乐的人。他们给我的感觉就是卯足了劲,却不知道往什么地方使。
中国青年报:确实有很多学生不太清楚自己想干什么,有调查报告说大学初涉职场未满两年就离职的比例非常高。
覃彪喜:要想让第一份工作就很激情地干上几十年也不太现实,而且要让一个没有社会经验的大学生一次性找到自己喜欢的岗位也很难。大学生进入社会后无非就是三个大的发展方向:从政、搞学术和进入企业。我比较倾向于大学生对自己的职业发展做一个粗线条的规划。每条路的要求很不一样,选择哪条路对大学生四年的大学生活安排是有决定性影响的。(实习生 李晶星)
更多高考信息请访问:新浪高考频道 高考论坛 高考博客圈 高考贴吧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