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不支持Flash
跳转到正文内容

热点关注:金融海啸考验中国职教应对能力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1月10日 11:19   中国青年报

  近一段时期以来,美国雷曼兄弟破产、美林转手,世界经济持续动荡,金融危机肆虐全球。“华尔街咳嗽,全世界感冒,中国也打起了喷嚏”。国内股市跌声一片、房市提前“过冬”、跨国外企大量裁员、国内出口企业纷纷歇业、GDP增速回落……接二连三的坏消息,不仅直接影响了全国应届毕业生的学习情绪和就业信心,同时也在非常现实地拷问着学校的应对能力。

  毫无疑问,这场金融风暴已经影响到了全国大学生的就业。其中,受到冲击最大的专业将是国际经济与贸易、工商管理、财务管理、电子商务等财经类、管理类专业;而受到影响最大的学校,当数主要面向外企就业的职业技术院校。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2008年《社会蓝皮书》显示,2007年全国近500万高校毕业生中,至今仍然有100万人没有找到工作。而从目前高校对大学生的就业状况统计看,和去年同期相比,大学生就业形势不容乐观。加之中国经济增长整体放缓,以及“过冬论”在房地产、互联网、家电业、IT行业等多个产业中的传导,本已积重难返的大学生就业问题可谓雪上加霜。尤其是对于尚处在起步和发展阶段的我国职业教育来说,如果原本赖以“吸引眼球”的就业优势出现了问题,职业教育的发展必然会呈现停滞不前,甚至快速倒退的颓势。

  如何有效应对这场席卷全球的金融风暴对我国职业院校带来的负面冲击?悲观论要不得,观望论行不通,听天由命更不行。

  美国前总统尼克松曾经对汉语“危机”作出过非常精辟的拆词解字:“危”字代表着危险,“机”字则代表着机会。身处危机之中,我们在意识到危险的同时,更不要忽略机会的存在。

  职业教育同样如此。从积极的角度看,危机并不意味着只会带来麻烦,相反,它也可能蕴藏着很大的机遇。这次金融危机不仅会挑战中国职业教育的就业,同样也会给职教带来难得的发展机遇。如果我们能够从危机中抓住那些转瞬即逝的机会,我们完全可以得到“塞翁失马”的回报。

  一是抓住时机查漏补缺。冷静反思今天的这场金融危机,之所以会发生,正暴露了许多国家的金融制度和金融体制存在着漏洞。同样,我们的许多职业院校为什么会在金融风暴带来的就业压力面前手足无措?因为我们过惯了高枕无忧的日子,尤其是近几年跨国外企大举进军中国以后,非核心技术岗位的人员需求急剧增加,使得绝大部分职业院校成为人力资源的卖方市场,长期习惯于企业上门“收购”,而使学校的“推销”能力不断下降。眼下,问题既然暴露了,我们就必须及时查漏补缺,把就业安置工作当成学校的头等大事来抓,切实加强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工作和校系两级“推销”团队建设,通过提升学生就业的核心竞争力,帮助学生渡过全球金融危机大势下的就业难关。

  二是以人为本广纳专才。相比之下,全球金融危机是企业的灾难,而学校则是相对安全的“避风港”。随着生产订单的减少,很多企业被迫大幅度裁员,不仅管理层会精简,就是专业技术人员也会因为企业的减产、转向而出现富余。此时,会有越来越多的企业技术人员期望到职业院校寻求“避难”,为职业院校广纳专才提供了大好的机遇。因为有了这次特殊的经历,这些工程技术人员不仅薪资开价不会“离谱”,而且他们对待工作也将会相当珍惜。他们的身怀绝技和敬业爱岗是职业院校难得的师资财富。职业院校的领导们如果能够慧眼识才而又不拘一格地纳贤,把这些能工巧匠吸收到教师队伍中来,将可以较好地改善学校的师资结构,从而顺利解决长期困扰学校课程改革和事业发展的“双师”难题。

  三是应时调整专业设置。教育部职成教司副巡视员张昭文10月27日在教育部2008年第十次例行新闻发布会上指出,受世界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的制造业受到一定冲击,它不仅影响到职校生的就业,而且还会影响学校的专业设置。金融危机之下,企业适时调整产品结构和发展方向是必然趋势,为了降低成本,规避风险,企业必然会将很多的产品服务“外包”,或把员工需求较大的劳动密集型生产转移到相对落后的发展中国家。作为为企业提供配套人才资源产品的高职院校,必须结合企业发展形势动态调整自己的专业设置,改变以往过于热衷制造业、忽略服务业的做法,适时进行涉及更多产业的专业改造,为企业培养适销对路人才。

  四是雪中送炭倾情校企合作。长期以来,很多职业院校都抱怨校企合作是“剃头挑子——一头热”,学校满腔热忱,而企业却爱理不理。究其根本原因,不仅在于学校培养的人才与企业的需求不对路,而且在于校企之间没有较深的感情交融,没能做到无缝对接。如今,企业遇到了困难,职业院校理当主动热情及时地伸出援助之手,在广泛了解企业需求的基础上,想方设法尽自己的最大努力帮助企业渡过难关。如,为转产企业提供技术支持、专门人才的转岗培训支持、接收并保养企业目前富余的机器设备等等。危难之时学校给予企业帮助,一旦企业形势好转,校企双方必将成为最“铁”的合作伙伴。而学校对待困难中企业的这种“仗义”之举,说不准还会吸引有胆识的企业家转向投资职教。

  正视危机,危机永远和机遇并存。把握机遇,机会永远给予有准备之人。

  (作者系苏州工业园区职业技术学院院长办公室主任)

  更多高考信息请访问:新浪高考频道 高考论坛 高考博客圈 高考贴吧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Powered By Google 订制滚动快讯,换一种方式看新闻

更多关于 职业教育 的新闻

·改革30年30城市变与迁 ·新浪《对话城市》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