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上海高考、中考下月就要开考。面对这场影响升学和人生前途的考试,考生和家长谁更担心?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大部分情况下,是考生家长比孩子本人更紧张。为此,一些有经验的教师指出,在高考、中考来临之际,家长最需要做的“功课”是要有平和的心态,同时,不要对孩子施加过大的压力。
来自家长的压力大于教师
大多数家长认为,高考的确是孩子人生选择的一道“关”,对孩子和家庭有着直接的关系。许多家长把“重任”压到了孩子身上。尤其是那些有“光宗耀祖”意识和“补偿”心理的父母,更是把自己的所有希望寄托到孩子身上,要求孩子实现其“未圆之梦”。
某校初中某班一份抽样调查发现,家长给予的压力比老师和社会给予的压力要高出一倍,考生听到家长说得最多的话是:“这几天是关键,你给我抓抓紧”、“考好了将来前途就好了”、“考得好全家光荣,考不好就糟了”,甚至有一些家长还对孩子的考试分数设置了“最低分数线”。一些学生在家长的重压之下,称六月为“黑色的六月”、“郁闷的六月”。
“软压力”更有害
讲到来自家长的压力时,一些学生对家长施加的“软”压力特别“害怕”。一位初三学生说:“这几天,家里人待我特别好,但他们的眼神又多少让我害怕。回到家,母亲拿毛巾让我洗脸擦汗,再取出冰箱的冷饮,还做好了可口的饭菜,平时不做家务的父亲甚至还精心制作了夜点心。可是,这一切的潜台词分明就是:‘我只有考出好成绩才能回报父母’,想到这一点,我越吃就感到压力越大。”
“孩子就要参加中考了,现在是冲刺的关键,我特别要督促他”,这种话也许司空见惯,但在教育专家眼里,会被判为“不合格”,因为越是临近考试,孩子的压力会陡升,家长再喋喋不休,会让孩子不堪重负。而适当“减压”,则能让孩子得到放松。
压力,是一把“双刃剑”
家长对孩子的压力,是一把“双刃剑”。一位长期从事学习心理研究的专家指出,孩子在临考前的压力只要有限度,就能有利于激发孩子的内在动力;而过分施压,则会破坏孩子内在的应激系统,产生负面影响。有些人出现记忆力下降;有的整天心慌意乱,易怒易哭;有的茶饭不思,或饱受恶梦的困扰……这就是因为受到过分压力而产生过度焦虑,以致身体的植物神经系统紊乱。
上海市教科院家庭教育研究专家乐善耀指出,家长关注孩子的中考、高考,是情理中的事。不过,将自己的想法一股脑儿地灌输给孩子,甚至以成绩来衡量孩子的出息,是有失偏颇的。他建议,家长特别要注意帮助孩子做“减压”的“功课”,即使关心照顾也要适可而止,要用一颗平常心来迎接即将到来的考试。
本报记者 苏军
更多高考信息请访问:新浪高考频道 高考论坛 高考博客圈 高考贴吧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