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不支持Flash
跳转到正文内容

评论:程序正义是高考必须坚守的价值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6月09日 07:56   中国青年报

  2009年全国高考今天结束,紧张的阅卷和录取工作即将展开。

  对于1020万考生及其家长而言,过去的两三天,是他们十几年来一直为之努力、辛苦准备、满怀期待同时又略带不安和思虑的几天。尽管录取率的不断提高,已让“千军万马挤独木桥”的状况发生了根本改变;“一考定终身”也不再是一些人的唯一选择,但对于大多数考生——尤其是寻常百姓的孩子、身处社会底层的人群而言,高考依然是他们改变自身命运、实现梦想的难得途径。

  尽管这些年来,对高考的批评和责难不绝于耳,却必须承认,它是现实条件下最可行的人才选拔方式,同时也是个人所能把握的改变地位的唯一通道。因此,即使面对困顿,面对压力,面对未来的不可知,也怀揣美好憧憬,不敢懈怠;也因此,公平公正这一屡次被叙说、难免被看做老生常谈的不得不再一次被提及。

  毕竟,围绕高考,曾经发生过不少舞弊事件——广东电白的集体作弊事件,安徽砀山的群体替考事件,甘肃天水的高考移民事件,罗彩霞式的冒名顶替事件;还有不少暗藏权力、被金钱收买的“加分”政策——所谓“体育特长生 ”,花钱就能买到;航模比赛的加分者,多是领导干部和教职工子弟……这些事件的发生,可能只是“小概率”,但它们对高考公平的伤害,对社会正义的侵蚀,绝非微乎其微。要知道,考试中的一分之差,可能带来有天壤之别的结局,对具体的当事人而言,这些“细小”的公平,决定着他们的前途命运,改变着他们此后的人生轨迹。

  有人将高考称之为“国考”,其重要性毋须多言。在中国这样一个高等教育资源尚不充足的国家,高考必须“保证人人都有机会平等参与”。作为国家级的统一考试,程序正义是其必须坚守的价值。我们看到,为了保证高考的公平公正,教育部专门出台“五项禁令”;考场93万人监考,约6万考场实行了视频监控;教育、公安、信息等相关部门合作,查处各类涉嫌舞弊事件;考试中心对阅卷人员进行专门培训……所有这一切,都是为了守护“国考”的威望与正义。

  要知道,考试及招生录取工作的任何一个环节出现差池,都是对高考权威和公正的伤害。在决定命运的关键时刻,我们希望,阅卷的老师能够认真再认真些;录取时,对考生信息的核查,能仔细再仔细些;各种各样的加分政策,能得到有效审查,真正体现教育改革的目的;对于权钱操控下的各种作假舞弊,多些防范;对于已经发现的违规违纪,从严查处,绝不姑息……

  同时,从教育的整体公平性而言,区域差异、城乡差异能够进一步缩小。今年,84万考生弃考成为舆论关注的焦点,人们从不同的角度对这一现象进行了解读。需要指出的是,近5年来,每年都有10%的考生因为种种原因 (出国留学、成绩不好、读不起大学等)放弃高考,今年的弃考比例当属正常。但有一点必须重视,弃考的城市(尤其是北京、上海这些大城市)考生,许多选择了出国留学;弃考的农村考生,多半因为读不起大学——城乡之间长期存在的教育不公平,并没有弱化,反而有加强的趋势。

  另一方面,区域差异依然存在。京沪等大城市的录取率在70%以上,考生们更多的是在比拼读名牌大学好专业;陕西、贵州等一些经济不发达省份,录取率在50%左右,远低于 62%的平均录取率。此外,名校的招生向大城市倾斜,向所在地倾斜等备受责难的“顽疾”,尚未彻底改变。

  必须承认,在当前的条件下,填平鸿沟、抹平一切差异,并不现实。我们能做的是,让区域、城乡、户籍、贫富这些阻碍,变得越来越小,让缩小差异的过程尽可能快一些,让天下考生有更多自主选择的机会。

  我们不希望高考中的徇私舞弊,伤害人们对公平的信念;不希望权力与金钱的操控,改变考生自我奋斗的路径;我们希望,高考的每一个环节——考试、阅卷、录取,都能体现程序正义,并最终实现真正的公平公正。(冯雪梅)

  更多高考信息请访问:新浪高考频道 高考论坛 高考博客圈 高考贴吧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更多关于 高考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