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广东2010高考实行平行志愿 投档及录取细则公布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2月24日 11:08   信息时报

  具有广东特色的高考平行志愿细则千呼万唤终出来。昨日,省招生委员会公布了《广东省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平行志愿投档及录取实施办法》,今年高考在本科文理类实行平行志愿,一改往年志愿优先的原则,按“分数优先、遵循志愿”投档,这将大大增加考生的录取机会。


广东省教育考试院院长杨开乔认为,今年本科层次实行“平行志愿”,招生效果会更好 龙成关/摄
广东省教育考试院院长杨开乔认为,今年本科层次实行“平行志愿”,招生效果会更好 龙成关/摄
广东2010年高考本科批次平行志愿设置
广东2010年高考本科批次平行志愿设置

  全国首创

  两组志愿平行

  今年,广东普通高校招生录取实行平行志愿。但是,这个录取方式的范围仅在本科层次文、理科有效;而参加提前批录取的本科院校以及专科院校暂不实施。

  提前批专科类不实行

  据悉,文史类、理工类的第一批本科、第二批本科(含B类)院校将实行平行志愿。参加提前批录取本科院校(含文科、理科、体育、音乐、美术类)以及专科院校2010年暂不实行平行志愿,仍按广东省2009年填报志愿及录取模式进行招生。体育、音乐、美术类考生兼报普通类(含文、理科,下同)专业志愿,未被体育、音乐或美术类专业录取的,其报考的普通类本科专业录取实行平行志愿。

  每批两组志愿平行

  而在实施方式上,广东借鉴了兄弟省份的经验,同时结合本省情况,在全国首创了“两组”平行的做法,增加考生命中率。广东平行志愿的方式是:在投档录取的本科两个批次均设置第一、第二两个考生院校志愿组。每个考生院校志愿组设3个A、B、C顺序排列的院校志愿,每所院校设六个专业志愿和一个专业服从选项。

  本专科同时填志愿

  此外,高考填报志愿仍然在高考成绩和各批次录取分数线公布后进行,但是本科和专科志愿填报同时进行,与去年先本科后专科的有所不同。

  退档考生有出路

  广东省教育考试院院长杨开乔分析,广东平行志愿的主要创新点在于:一是每批次设置了两个院校志愿组,按志愿组顺序投档,即先进行第一院校志愿组投档录取,再进行第二院校志愿组投档录取。设置第二院校志愿组,作为第一院校志愿组的补充,保持了原有志愿填报方式的优势,一方面可尽量解决第一志愿组退档考生的出路,让考生多一次投档机会,另一方面,又可以弥补第一院校志愿组生源不足以及适当解决高校及专业录取分数扁平化的问题。

  此外,由于广东省本科招生计划比例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本科录取竞争较为激烈,上本科线的考生在填报志愿方面,志愿选择面临的压力更大,所以,今年选取在本科层次实行“平行志愿”,效果会更好。

  何为平行志愿?

  平行志愿投档录取模式是相对于原有的“梯度志愿”投档录取模式而言的,特指在某个规定录取批次中,允许考生填报若干个平行但有顺序排列的学校志愿,在向普通高校投档时,按“分数优先、遵循志愿”的原则进行投档,改变往年志愿优先的投档模式。

  举例:

  以考生小赖为例,按照原来传统的填报志愿方式,本科层次有两批,一般每一个批次可以填六个志愿,考生可能填:北大、中大、华农、深大、(后面两个或是外省高校或是空缺);但是通常只有前面的两个志愿是有效的。小赖要么考上北大,若上不了北大的录取线则要减去30分的“级差”,与第一志愿报考中大的考生排队。这时,小赖面临两种情况,一种是能够考上中大,第二种就是中大已经“满员”。这个时候,他继续被下一个高校即华农录取。这个时候又将面临两种情况:若华农计划数还有剩余,他将进入该校,但是一般情况下华农也已经“满员”了。而到这个时候,华农之后的高校基本上第一志愿都录满了,所以考生只能直接“跌”到本科的第二批次录取。

  但是在平行志愿下,小赖可以在第一批次第一组别同时填写:A 北大、B中大、C 暨大;与传统填报志愿不一样,这些同一层次的学校可以放在一块。如果他分数够不上北大,那么将直接检索B志愿的中大,而不需要减去级差30分。这个时候,如果他达到中大的录取线则被录取,如果达不到则再检索C暨大。相当于A、B、C都是他的第一志愿,录取机会等于增加两倍。同时,此举还能够保证高分优先录取,减少高分落榜的情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更多高考信息请访问:新浪高考频道 高考论坛 高考博客圈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更多关于 平行志愿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