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热议:“全民高考”需要继续松绑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6月07日 15:16   新闻晚报

  燕云飞

  今日,高考大幕拉开。全国957万考生走进考场,为分配657万招生计划作最后冲刺。社会开始为之季节性反应,在北京,公安、交通、卫生等部门通力合作为考生护航,北京警方首次动用特警为考生巡逻;在广州,教师及医学专家为考生开列的“高考方略”,细化到了几时吃饭、几时休息、吃什么、带什么。(6月6日《广州日报》)

  相信,但凡经历过高考的人,以及有考生的家庭,都会对高考期间整个社会越来越周密和人性的临时性措施,持支持和赞许的态度。从情理上讲,在集中的两天考试时间内,社会能够给予近千万青年学子以特殊时段的关爱,符合以人为本的社会原则,在“全民高考”的语境下,以考生为本就是以人为本的具体表征。

  但是,又不得不说,高考期间,在劳累且紧张的考生背后,是同样劳累且紧张的社会。出于对未来社会的冀望与投入,众多公共服务部门实施的临时性保障措施,所消耗的社会公共成本可以不论甚至不计,可是,这种一人高考、全家上阵,学生高考、社会紧张的不断升级的局面,何时是个尽头?对比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高考,现在高考所导致的紧张情绪无疑在不断扩大和蔓延,由考生到家庭,再到整个社会——这不应该是走了三十年改革之路的高考,所带给社会的季节性反应。

  归根结底,高考依然是一座“独木桥”,千军万马由挤过这座“独木桥”,渐渐演变成谁能优先挤过这座“独木桥”而享受优质高等教育资源。换言之,高考,依然是每年千万考生的惟一选择,依然是青年学子的惟一评判标准,这种情势下,由不得考生、家长乃至整个社会不紧张起来,以至于我们不仅理解考生和家长的神经绷到了最紧处,也理解整个社会对考生提供的无微不至的后勤保障。

  高考改革年年在喊,“继续深入”已经成了习惯性用语。但是,仅拿自主招生来看,从2003年教育部在22所高校启动自主招生试点到今年,拥有自主招生权的高校扩大到80所,而招生规模显然还不足以支撑其成为一种普适常态的高招形式,75所部属院校自主招生比例尚严格控制在5%左右。八年间,自主招生这种在国外许多高校已经实施多年的录取方式,在我们这里依然蹒跚学步,实在令人诧异和不满——到底是哪些环节,阻滞了自主招生规模的扩大和高校办学自主权的回归?对此,既未见官方的梳理分析,也未见对自主招生的总结。

  此前征求意见的国家教改方案,明确提出逐步形成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高招制度,建立择优、自主、推荐、定向、破格五种招生录取方式。应该说,这既是高考改革的愿景,也是解放学生、解放家长直至给整个社会松绑的惟一途径。年复一年的“全民高考”,实际是对高考改革年复一年的考问,只有高考改革踏上实质性道路,“全民高考”才有松绑的可能。

  更多信息请访问:新浪高考频道 高考论坛 高考博客圈 订阅高考免费短信服务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相关链接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