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名人作家写吉林高考作文素材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6月08日 09:16   长春《城市晚报》

  我非常赞赏“孟母三迁”的故事,尽量给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生存环境、学习环境无可挑剔。就像有人说的,一个人的水平取决于他接触最密切的六个人,换句话说,一个人的水平是他接触最密切的六个人的平均水平。想一想,不无道理。但也别忘了“自古英雄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生于忧患,死于欢乐”这些至理名言 。

  应当阐明的是,人必定不同于动物,人的主观能动性是任何动物都无法比拟的。要知道再恶劣的环境都会有杰出的人才出现。虽然我们不否认,好的教育环境对于知识和创造力形成的重要作用。但必须要明确,环境的“好”与“坏”都是相对而言的,对于孩子的成长也是这样。

  还是欣赏这句话:“天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弗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作者系长春市作家协会副秘书长)

  环境与我

  文/于德北

  人总是环境动物吧?环境可以决定动物的行为与思维。

  我小的时候,在东北的乡下,满目所见,是大片大片的田野,是牛、马、羊、猪在草甸之上自由地行走、进食。我感觉那是和谐的。如我坐在河堤之上,看它们的一举一动,也如它们在一举一动中看静止的我。我得到了什么?得到了恬适。亦可以称之为安静。所以,我长大之后,但凡有躁动的时候,总会想到如此的场景,心便冷静下来。

  及至少年,我读书的学校距家有十余里,我每天需疾步行走近一小时才可以抵达。上学、放学必要经过一个荒废的园子,四周空寂,只有飞鸟偶尔从空中掠过,似乎对你是一个提醒——告诉你,人生在极度安静的时候,也需要声音的划痕——像一个人不可能顺利地完成一生,一定要有所坎坷,有所困苦一样。这样的环境教会你的就是“静中求敬畏,动中求释然。”

  到青年,进入社会,一切如灯红酒绿,取舍难择。不免人云亦云,不免趋炎附势,不免顾左右而言他,不免掩耳盗铃、一叶障目。每每心虚,但求自我安慰;每每欢乐之后,附着巨大的忧伤;每每华丽背后,呈现无度的苍白,想返璞归真,却自封其途,一味向前,悬崖不肯勒马。

  再至中年,左右逢迎,自我原谅,周而复始,无休无止,以他人之坐标,为自我之救赎;以世俗之成论,为一己之逃避。浑浑噩噩,不可终日,偶有善念,如乡间之见星光,慨叹有余,驻足难矣。

  所谓环境与人、与成长、与心念、与灵魂,莫不因时、因地、因空间、因意念所变,幼时向纯,少年向真,青年向善,中老年向顺而矣。但破此规矩者,存纯、存真、存善又不存顺者,是大智、大仁、大慧者也。

  (作者系中国小小说学会副会长,北方妇女儿童出版社编辑)

  幸亏有水

  城市晚报记者王国华写的安徽省高考作文题:

  题目:

  《吴兴杂诗》 交流四水抱成斜,散作千溪遍万家。深处种菱浅种稻,不深不浅种荷花。

  这首诗蕴含的哲理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或联想?请根据你的思考或联想写一篇文章。题材不限,不少于800字。

  文/王国华

  “交流四水抱成斜,散作千溪遍万家。深处种菱浅种稻,不深不浅种荷花。”多么美丽的一幅图景啊。菱、稻、荷花扎根在潺潺的流水中,各得其所,各安其位,各自展示自己生命的精彩。

  任何一簇植物都没被慢待,在湛蓝的天空下,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一方土地。

  如果把菱、稻、荷花比喻成人,这首诗似乎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有成才的机会。

  但这一切都有一个前提:水。足够的水。能够“交流四水抱成斜,散作千溪遍万家”的水。

  没有了水,不要说深处、浅处,无论扎根在任何地方,菱都将萎缩,稻都将枯死。而荷花,也将凋敝成泥。

  我们常说,“水是万物本源”,就是这个道理。

  同样,无论你是什么样的人才,没有了水的滋润和抚养,也都没有用武之地。

  人类得以存活的“水”是什么呢?是爱。

  水是最公允的物质。它有一个特点——往低处流。越是低洼的,被人忽略的地方,水越会去补给它,安慰它。水绝不随行就市,攀高结贵,不会像藤那样,因为你高大伟岸,就紧紧缠绕你,巴结你,多给你一些照顾。相反,它总是先把低处填平,再把目光投向高处。

  爱也是这样,越是低微的,被忽略的人,“爱”越会悄然到你身边。那些遭遇不幸的孤儿、那些心灵上布满创伤的残疾人,那些在厂房里日夜劳作的年轻人,那些在烈日下挥汗如雨的农民,他们都能得到充分的物质保障、精神关照,才能成长为一簇簇健康、阳光的植物。

  水还有一个特点:“润物细无声”。它从不因为滋润了万物而满世界嚷嚷,更不会要求那些植物们在台上站成一排,泪流满面地向自己表达敬意,为自己唱赞歌。只要植物们幸福、快乐,各自过上自己平淡、安静的日子,水就满足了。

  爱也是这样,它追求公平,却不强加于人;它适时出现,又不求回报。

  但这并不是说,“爱”没有得到回报,那些丰富了世界的花团锦簇的植物们,笑得那样灿烂,这本身就是对爱最大的回报。

  水是植物的本源,爱是人类的本源。要想植物充分绽放,请引来源源不断的流水;要想社会更和谐,请付出真正的,没有添加任何杂质的“爱”……

  作者简介:  杂文作家。近年有多篇文章入选多种杂文年度选本,曾获得中国新闻奖一次,全国报纸副刊作品金奖两次。其首创的“成语重组”系列杂文颇爱关注和好评。

  省内作家写高考作文之三

  跑题不要紧,只要能自圆其说,反正也没老师给他们打分

  孟母三迁对当代人的启示

  文/纪洪平

  历史上有个著名的典故“孟母三迁”,说的是中国儒家代表人物、具有“亚圣”之称的孟子,小的时候父亲就去世了,也许缺少父亲严厉的教诲,致使他非常调皮。

  孟子,其实叫孟轲,古人对贤德之人都在姓后面加个“子”字,表示尊称,这个小孟轲当时正处在身体和智力发育期,见什么学什么,由于小脑袋瓜子好使,学什么像什么。他家住在墓地旁边的时候,孟子就和邻居的小孩一起学大人跪拜、哭嚎的样子,孟母看到就皱起了眉头:这可不行,我不能让我的孩子住在这里了。于是就把家搬到集市旁边去了,可是孟子很快又和邻居小孩学起商人做生意的样子,一会儿鞠躬迎客,一会儿又招待客人与客人讨价还价,还像模像样的。孟母知道之后又皱起眉来:这个地方也不行啊!她把家搬到了学校旁边,孟子开始变得守秩序喜欢读书了,这时孟母才满意地说:“这才是我儿子应该住的地方呀!”

  以史为鉴,总会让今天的人们省些力气,还有出其不意的效果,所以老话重提仍有必要。记得有一篇励志文章说,有个城市当年高考状元,竟出自一所极普通的中学,记者采访这位状元,他竟说当初只为了争一口气,故意去了这家普通中学,并暗下决心终于从这所被耻笑只产“虫”的学校,变成了一条“龙”。

  更多信息请访问:新浪高考频道 高考论坛 高考博客圈 订阅高考免费短信服务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更多关于 吉林 高考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