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点评:骈体作文获高分赢在“古文寂寞”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6月29日 10:27   重庆商报

  “呱呱小儿,但饮牛湩,至于弱冠,不明犍状。佌佌之豚,日食其羓,洎其成立,未识豜豭。”在今年江苏高考以《绿色生活》命题的作文中,一名考生以这样通篇骈体古文的方式完成。专家一致认同给他打了高分,更赞其可读硕士。

  我通篇看了这篇骈体作文,有血有肉、健康向上,可谓批判地继承了中国的传统文化。同样因此获高分的,还有2001年江苏高考古文作文《赤兔之死》和2009年湖北高考古体长诗作文《站在黄花岗陵园的门口》。近年来,古体作文屡被推崇,看似偶然,实则必然。

  中国传统文化需要继承,迫在眉睫。2008年,因为要不要恢复繁体字,一时成为舆论沸点。虽然最后不了了之,但公众对汲取传统文化营养的渴望一直都没有消失,希望教育的发展在适应现代社会发展要求的同时,不能丢弃了传统文化的精华元素。因此,以一种正确的态度对待传统文化,并在此基础上发扬光大,不仅有益于自身的成才,还有益于全社会对传统文化的传承。

  高考作文就是一个很好的传承方式。生活、工作、学习中,大多数人平时都有思维定势,喜欢按照惯常的生活现象、事理逻辑去做事情、想问题。因此,在高考作文方面,很多考生受有限的文化知识局限,为文很容易人云亦云。假如逆向求新,不仅可以走出千人一面的死胡同,还会一枝独秀,博取高分。当然,这个“新”不是“涂鸦”,更不是“胡诌”、走“刁钻极端”路线,必须符合作文要求,文风要淳朴、真实,而且要和主题贴合。江苏高考的这篇骈体《绿色生活》,正好填补了高考作文的“古文寂寞”,而且恰如其分,获高分自然理所当然了。

  然而,笔者很遗憾地发现,现在的很多学生甚至连最基本的语言文化知识都没有学好,天天“钻研”一些“非主流”的东西,例如“火星文”、“甲骨文”等。好的东西被抛弃,糟的东西被张扬,令人痛心。对于这种现象,公众向来十分难过,充满了对“新生代”的担忧,更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发扬担忧。

  江苏高考骈体作文获高分给我们的启示是,打捞优秀传统文化,不忘摈弃虚空浮躁的文化因素;支持考生在世界多元的健康的文化氛围中标新立异,但反对有刁钻极端化倾向的“鸡肋”文学、“垃圾”文学。同时,在全社会营造一个健康、科学的作文导向,给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以松软土壤。

  王文武(烟台 媒体人)

  更多信息请访问:新浪高考频道 高考论坛 高考博客圈 订阅高考免费短信服务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相关链接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