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时评:千余高考状元未成“行业状元”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6月29日 10:42   东北网-黑龙江晨报

  又是一年揭榜时,各地高考“状元”、“高分考生”们纷纷进入大众视野,成为当季最受瞩目的“明星”。然而,此前一份调查报告显示,1977年至2008年32年间的1000余位高考“状元”中,没发现一位是做学问、经商、从政等方面的顶尖人才,他们的职业成就远低于社会预期。

  “十年寒窗苦,一朝天下知”,优秀学子的发奋努力,理当得到尊重和褒扬,但高考只是人生的第一座山峰,当社会各方年复一年对其大加热捧时,是否更应关注他们怎样跑好更加漫长的“后半程”?

  过度热炒捧杀状元

  不少教育界人士坦言,当前对高考状元的追捧背后,是建立在大众“状元情结”上的利益链:家长有望子成龙、四处求“经”的心理,学校有吸引优秀生源、提高教育政绩的考虑,商家则有当时当令、“眼球经济”的算盘,各种利益纠葛,大有形成“状元GDP”之势。在此背景下,近年来种种怪象已然见怪不怪。

  不少高分考生晚上刚得知成绩,第二天就有商家上门来拉人做广告、做代言。河南省某市一位理科“状元”直言,公布成绩后的各方追捧,令自己失去了平常心,匆匆忙忙毫无准备就开始了大学生涯。

  复旦大学研究室主任刘承功认为,高考状元头衔只能表明他们在一次考试中发挥出色,进入高校后,他们又和其他同学站在同一起跑线上,面临的是全新的竞争平台。对于这些十八九岁的学生来说,过度热捧很可能带来“自我膨胀”。

  状元制造≠成功教育

  一位教育界人士担忧地表示,负面的“状元效应”已经从揭榜后蔓延到了中学教育中。个别学校为了“搏”状元,频频出现“动作变形”。

  一所中学分管招生的副校长道出了苦衷:现在民间每年都有高中排行榜,主要以高考成绩“论英雄”,“好学校靠生源,之所以搏高考,也是为了今后吸引好生源。如此循环,学校才能保住品质。”

  专家指出,只有在中学教育中回归“育人”本原,才是对学生、对未来最负责任的态度。

  高考状元咋保持领先

  对于高考状元,北京第四中学校长刘长铭有这样一个“马拉松说”:“今天得了很高的分数,并不能够证明他以后能得到很好的发展。我们曾经认为现在优秀的学生将来一定会优秀,但是实践证明并非如此。这就如同跑马拉松,你在前100米、前200米的时候可能跑得非常领先,但是并不能够说明你20000米以后还能够领先”。

  如何更好地发挥这些优秀考生在学习上的天分,让他们在大学、乃至今后的工作中发光发热,成为建设祖国的“行业状元”,理应成为各方深思的课题。

  北大前校长许智宏曾说,“进北大的学生高考分数相差100多分是常事,很多相对低分的学生大学4年下来也取得了很好的成绩。优秀的学生在本质上没什么差别,关键看大学有没有本事把这批学生培养出来。高校不应看重招了多少高考‘状元’,更多关注的应是能否给学生提供优质的教育资源和良好的成才环境。”□解放

  更多信息请访问:新浪高考频道 高考论坛 高考博客圈 订阅高考免费短信服务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相关链接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