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热议:国内高校敢拒绝“状元”吗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7月07日 11:11   东方网-文汇报

  每逢高考分数公布,国内名牌大学都要为争抢各地“状元”而掐架。不过这个夏天,美国名校一不小心又给中国大学上了一课:在今年高考中考出703分的北京理科状元李泰伯,申请11所美国名校,悉数被拒。此事一出,网络上“讥笑”李泰伯的大有人在,认为他被拒是因为“应试状元高分低能”。而熟知美国大学录取规则的教育界人士则有些汗颜:这一对比,比出的是国内名校和国外名校在人才评价体系上的高下。

  国内大学叫屈:体制差异,并非保守

  只要我愿意报考,录取我是你的荣幸——长期以来,高分“状元”与院校之间,就是这样一种强势逻辑。在国内,很多大学都把网罗了多少状元作为招生“政绩”。什么时候,我们国内的大学也有拒绝“状元”的底气?结合李泰伯的遭遇,网上质疑声渐起。但沪上不少大学招生办负责人却向记者感慨:“这种事情在美国正常,国内不行!”究其原因,并非国内高校保守,而是体制使然。

  “这些年中国大学盯美国大学很紧,从教学到科研模式都想着复制,但在招录体制上却没有可比性。”一位沪上211高校的招办负责人说,目前国内高校招录的“游戏规则”还是以分数高低排座次,即便是作为改革产物的自主招生考试也不例外:都要先笔试,只有成绩靠前的考生才能拿到面试机会。个中道理毋需多言:与考生分数直接勾连的是招生公平,即高分考生优先被录取,优先选专业。

  而在美国本土,SAT考试(相当于中国的高考)在大学招录中仅仅只是一项评定指标,顶级名校拒绝SAT满分学生习以为常。仅哈佛大学,约60%SAT满分的“状元”考生都会被拒。换言之,在美国要申请到好学校,有一个SAT高分远远不够,考生的高中阶段学习成绩、课外活动等,都会被列为大学的参考指标,进行综合评定。

  改革很艰难:连社会舆论都没准备好

  正是高校招录和人才评价体制的差异,直接决定了像李泰伯这样的“状元”考生“西方不亮东方亮”的局面。

  一位高校招办主任在接受采访时说,只要考生的分数高于录取分数线,那么高校就没有任何理由拒招。“美国大学拒招我们的状元,有人拍手叫好,认为人家是不招书呆子;但换位思考,如果我们的大学不招线上考生,那绝对会酿成一个安全事故。”

  也有教师戏言,“分数为王”的录取规则,对考生来说并非一无是处。不妨站在中美考生的角度再做一个比较:在美国,考生和学校可以双向选择;但在国内,虽然多数考生为了应付考试终日愁眉紧锁,但有朝一日成为状元,那将会扬眉吐气:填什么进什么,堪称零风险。“有些人是复读了好几年终成‘状元’的,你还能不让他进门?”

  有没有拒绝“状元”的底气,更多考验的是社会大众的心理承受能力。比照美国,别说国内高校对人才的评价体系较为单一,连社会舆论也时不时会冒出“惊诧”之语。对此,21世纪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就有精辟分析:虽然近年来每每谈到应试教育的弊端,大家都痛心疾首,呼唤革新。可一旦高考制度改革推进时,就会有人呼吁“高考还是目前最不坏的制度,宁愿忍受分数至上这种早已落伍的教育观和人才观,也不愿意看到一个高分学生被权势交易之类的黑手拒之门外。”这便是现实的无奈。

  本报记者  樊丽萍

  更多信息请访问:新浪高考频道 高考论坛 高考博客圈 订阅高考免费短信服务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更多关于 高考 状元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