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教育 > 高考 > 高考专家微博指导填报志愿 > 正文
汉语言文学专业,俗称中文专业,素有“万金油”之称,毕业生就业范围非常广阔。那么,目前有多少学校开设该专业,培养有什么特点,招生就业情况如何呢?
不同院校培养特点不同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开设中文专业的高校多达500余所,综合性大学、人文社科类高校基本都有文学院或中文系。近10年来,不少理工科院校也相继设立了中文系。
北大中文系培养中国语言文学的学术研究型人才以及高素质的应用型专才,以向更高教育层次输送研究生为“主业”,同时兼顾向社会输送汉语言文学和文化实用人才。该校中文系的本科教学注重基础,资深教授主讲低年级基础课,本科课程全面打通,拓展学生知识面,到高年级自由选择专业,因材施教,为学生自主学习和个性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老师谢琰介绍,该校汉语言文学专业包括师范和非师范类。师范类学生要学教育学、教育心理学、课程教学论,参加教育实习,同时还要考取普通话证书等,毕业前可获得教师资格证。
首都师范大学招办主任孙彤介绍,该校汉语言文学专业有三个专业方向,分别为师范类方向、非师范类方向及高级涉外文秘方向。这三个专业方向培养侧重点不同,师范类主要培养具有汉语言文学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够在中等学校进行汉语言文学教学和研究的教师、教学研究人员及其他教育工作者;非师范类专业主要培养具有专业知识和文字表达能力的汉语言文学高级专门人才;而高级涉外文秘专业方向主要培养高级文秘专业人才,该专业对外语的要求高于其他两专业方向。
中央财经大学开设的汉语言文学(财经文秘)专业,侧重培养财经领域的文秘人才。
对于专业选择,相关专业人士建议,如果想选择中文专业,师范院校及一些知名的综合类大学都是不错的选择。这些专业的师资力量普遍不错。
80余高校中文专业在京招生
这么多高校开设汉语言文学专业,但并不都在北京招生。据不完全统计,去年约80所本科院校的汉语言文学专业在京招生。这些招生院校中,既有师范类院校,也有清华、北大等知名高校,还有北京外国语大学、北京语言大学等语言类院校。
有的院校在提前批次招生,如西南大学(微博)、陕西师范大学(微博)等汉语言文学(师范)专业在提前批次招生。除此之外,本科一批、本科二批、本科三批都有招收该专业的院校。
北大中文系副主任漆永祥介绍,该校中文系目前分中国文学、汉语语言学、古典文献学与应用语言学(中文信息处理)4个本科专业,其中应用语言学文理科兼收,其他3个专业只招文科生。该系招生时按中国语言文学类招生,本科生在一二年级不分专业,二年级末凭个人兴趣与爱好,可自由地选择专业。中文系近几年在北京的招生情况良好。今年,北京、内蒙古、云南与新疆的文科第一名,都已进入北大中文系学习。
北师大文学院老师沈涵介绍,该校汉语言文学专业每年约招200人,非师范专业和免费师范生招生比例大约1∶1。近几年,该专业录取情况较好。
首都师范大学汉语言专业师范和非师范两方向去年在京只招文科生,录取最低分分别为535分和540分;高级涉外文秘专业方向文理兼招,文科录取最低分为528分,理科为529分。根据往年经验,高出北京一本线10分以上的考生报考希望较大。
那么,什么样的学生适合报考中文专业呢?漆永祥建议,考生要有坚定的信念和足够耐心,不随波逐流。考生要热爱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要自觉肩负为中华民族的语言文学发展“举火传灯”的历史使命,坚持“为往圣继绝学”、为未来开新篇的学术文化理想。
中文专业就业面广
“中文系的学生出来能干什么?”每次参加招生开放日活动时,北大中文系2007级硕士刘纯都要回答家长这样的问题。他说,中文专业是“万金油”,就业面较广。国家党政机关、科研部门、新闻媒体、出版机构、广播影视机构、地方高校、中小学、军队、企业等都是中文系毕业生的就业去向。
据了解,北大中文系毕业生中,硕士生就业情况最好,博士生次之,本科生多数仍在深造学习,少数工作者就业情况也良好。以2009年为例,本科毕业生进入硕士生阶段学习的占63.5%,到机关、学校、事业单位工作的占7.7%,到新闻出版单位工作的占2.9%,到经营性单位的占4.8%,回省就业的占3.8%,个别进入部队。2010年出国读研比例高达30%以上。
北师大文学院研一学生小廖介绍,她本科读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后,除了考研(微博)外,不少同学当老师,一些同学到报社、杂志社等从事记者、编辑工作,还有的同学到各种单位从事文秘工作。去年,北师大汉语言文学专业就业率达98%。
师范类院校的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毕业后从事教师职业的不在少数。北师大、首师大汉语言文学(师范类)毕业生,大都到中小学当语文教师。非师范类学生考取教师资格证后也可当教师。
相关链接
部分开设汉语言文学专业的院校
中国政法大学(微博) 首都师范大学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微博)
北方工业大学 北京联合大学 天津师范大学
相关: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