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继承徐特立教育思想 培养创新型人才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9月25日 15:14   新浪教育

  新浪教育讯 七十载延安精神薪火相传,七十载与祖国共奋进弦歌不辍。在北京理工大学70周年校庆日即将到来之际,将进行一系列重大庆典活动。9月25日上午9:30,北京理工大学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徐特立教育思想研讨会。以下为中国教育学会会长顾明远在徐特立教育思想研讨会上的发言。

  徐特立是伟大的人民教育家,徐特立教育思想是社会主义教育思想体系的组成部分,是我国教育现代化事业重要的思想文化资源。徐特立教育思想中,一个十分突出和重要的方面,是他在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对创造教育和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探索。

  1、培养创新型人才是现代教育的培养目标

  作为一个真正的教育家,徐老一贯重视培养新生代创造性。1948年,他提出:“应当培养敢于发挥其个性,有头脑辨别是非,有主张,有试验,有创造,有行动的青年。”1958年,徐老解释毛泽东主席提出的“培养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的教育方针时,进一步指出:“我们要培养具有创造性的劳动者,只会接受书本子上的现成知识还不够,还需要能够发现新知识。”

  从教育学的角度而言,创造性是一种人格特性,是与个性的充分发展直接联系的。徐特立力主教育中要实行“学生本位”,强调要培养有个性、能独立思考的人,能自动研究、自动工作的人。他说,“要养成独立性,发展个性”; “限制个性的发展与奔放,就不会有所创造,不能发挥每个人的天才”。他指出教学不是单纯地给以已有的知识,而应该“养成学生的创造性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针对我们的教育传统中过于强调整齐划一、重视统一规格等特点,徐特立主张“不能完全求中和而消灭个性,有些片面的地方不妨碍大处,不要纠偏,不要用一个模子塑造人,千篇一律就没有创造性。”“学校要培养出自动研究、自动工作的人,养成他自动的能力与习惯。凡是可以帮助他开步走的知识方法技术,都可以教给他,其余要教他自己去求教。”他批评那些“学得多懂得少”、不加以批判的吸收的人是“字纸篓”。

  2、培养创造性的过程

  徐老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对于创造性培养形成了理论认识。他将创造性的培养归纳为吸收、使用、批判、发展这样四个阶段。

  首先,增进知识是提高思考力、发展创造力的必要因素。“凡是伟大的人物,他之所以能够创造出新的事物,都是由于吸收了过去人类历史的知识遗产而来的。” “凡是前进的东西,都是从落后的东西发展而来的,绝不是凭空产生的;落后的东西给前进的东西以创造的基础。”为此,徐特立极力倡导毛泽东提出的“古今中外法”,主张吸取各家之长,吸取人类一切文化遗产,以为我用。他本身就是广纳博取,活到老,学到老的典范。

  其次,必须通过通过实践对所学知识加以吸收、消化、检验和批判,进而有所创造。徐特立认为,学校只是培养创造性人才的基础,要使人才的创造性得到充分的发挥,必须广泛参与实践活动。他指出“书上的知识,必须经过自己劳动实践去体验,那才能够接受和消化,才能够成为我自己有血有肉的知识”;“需要从手脑并用的劳动中,改造事物、分析事物、综合事物,才能得出关于事物的一些新知识”;“不能只在书本子里去发现,只有从改造事物的劳动中去发现” 新方法新道理。积极地参与革命和建设实践,是创新的根本途径。

  第三,重视培养批判性思维。认为中国科学文化的落后,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历史上“唯君”、“唯上”、“唯长”的观念,禁锢了人们的思想,扼杀了人们的创造性。因此,他一方面“反对不读书,不细心研究,无知妄作,专发空论;”“另一方面需要发展我们的创造力,不把科学看为教条。”反对经院学派式的博学鸿才,成为述而不作无批判的客观主义,认为“对科学的批判是学科学的基本方法之一,”他主张“一切读书都要加上创造批判的工作”,认为“批判就是教育的武器”。

  只有经过这样的过程,先是学习和继承,“依样画葫芦”,然后是推陈出新,才能使知识不断得到发展,进而达到创造的境界。

  3、徐特立培养创新型人才思想对我们的启示

  在面向未来的教育改革和发展中,更新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创新型人才具有核心地位。《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把提高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树立科学的教育质量观,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适应社会需要作为衡量教育质量的根本标准。” “加快创建世界一流大学和高水平大学的步伐,培养一批拔尖创新人才,形成一批世界一流学科,产生一批国际领先的原创性成果,为提升我国综合国力贡献力量。”

  徐老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教育思想,对我国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具有现实的指导价值。首先是树立学生本位、以学生为本的办学指导思想,通过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鼓励个性发展,通过更加灵活性、多样化的培养途径,发挥每一个学生的聪明才智、为每一个学生的成才创造条件。其次,是正确地认识继承与发展、知识积累与创新的辩证关系。实践是知识与创造之间转化、升华的桥梁,因此,重视实践环节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不仅是重要的树人过程,也是一个促进创造性的途径。

  在当前中国的教育改革和发展中,我们既要学习外国先进的教育科学和文化,也需要研究和传承徐特立等老一辈教育家的教育理论和教育思想,学习他们的爱国精神、科学精神、民主精神、实践精神与创新探索精神,开拓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现代化之路。

  更多信息请访问:新浪高考频道 高考论坛 高考博客圈 订阅高考免费短信服务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留言板电话:010-62675178

更多关于 北理工70周年校庆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