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学习徐特立教育思想 建设高等教育强国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9月25日 15:16   新浪教育

  新浪教育讯 七十载延安精神薪火相传,七十载与祖国共奋进弦歌不辍。在北京理工大学70周年校庆日即将到来之际,将进行一系列重大庆典活动。9月25日上午9:30,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徐特立教育思想研讨会。以下为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秘书长范文曜在徐特立教育思想研讨会上的发言。

  受周远清会长委托,我谨代表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发言。

  徐特立先生是中国近现代杰出的革命教育家。他一生从事教育70余年,从私塾蒙师,到“教育救国论者”,最终成为马克思主义教育家。他曾远赴法国勤工俭学,曾前往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担任过长沙师范学校校长和长沙第一女子师范学校校长。毛泽东同志曾深情的对他说过,你是我20年前的先生,你现在仍然是我的先生,你将来仍然是我的先生,并高度评价徐特立先生在大革命失败的情况下,加入中国共产党并为之奋斗的高尚情操。在教育相关领域,他担任过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教育部副部长、陕甘宁边区教育厅长、中共中央宣传部副部长,他的教育活动涉及基础教育、师范教育、高等教育等各个领域,是中央苏区、陕甘宁边区和新中国教育事业的重要奠基人。

  在条件十分艰苦的红色根据地,徐特立先生领导中央苏区政府教育部创办师范教育,编写新教材,制定教育法规,普及初等教育,大力扫除文盲。他为中央苏区教育事业的建立与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取得了光辉的业绩,体现了卓越的领导才能。在陕甘宁边区,徐特立先生逐渐形成了关于教育和科学发展的指导思想。他认为科技和教育工作应当围绕党的中心工作,为抗战建国服务。“无论是一般的研究,专门的研究,理论的研究和技术的研究,其总的任务只有一个:即在物质上加强和扩大我们抗战建国的力量”。这个思想不仅成为陕甘宁边区的办学方针,在新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过程中,为国家和社会发展服务的思想继续得到继承和发扬。

  在延安自然科学院办学过程中,徐特立先生形成了教育、科研、经济“三位一体”的教育发展观和高等教育理念。他非常注重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和经济建设三个方面的相互沟通,促进科学研究、科技人才培养与边区生产建设的结合。徐特立先生认为:“一切科学都是建筑在产业发展的基础上的,科学替生产服务,同时又帮助了科学正常的发展,技术直接的和生产联系起来,技术才会有社会内容,才会成为生产方法和生产方式的一部分”。 他指出“科学教育与科学研究机关以方法和干部供给经济建设机关,而经济机关应该以物质供给研究和教育机关。三位一体才是科学正常发育的园地。”面对经济封锁造成的严重困难,为了解决边区生产、生活的迫切需要,延安自然科学院发扬“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的精神,在大生产运动中积极开展了有针对性的研究和应用活动,在造纸、制盐、玻璃、染料、制皂、冶炼、农林及地矿等诸多方面,为解决边区军需民用做出重要贡献。延安自然科学院在延安办学短短六年时间,培育了500余名优秀人才,许多人成为党和国家重要的领导干部和科技专家。

  徐特立先生在人才培养问题上,对通才与专才、基础和专业的关系等也作了系统思考,他主张批判地吸收古今中外的一切知识遗产,实现“通专结合”。延安自然科学院提出的培养目标就是“革命通人,业务专家”,坚持“理论与实际一致”、“政治与技术结合”、“通才与专才结合”的教育原则。他主张在教学上“一方面要有充分广泛且相当高级的理论知识,同时要在这个基础上完成特点技术方面的教育”。40年代初,自然科学院开展了一场关于教育方针的大讨论。徐特立先生批评了那种认为边区落后,不需要理论,“直接能够应用的东西才要”的观点,认为“这种实利主义的偏向,对于学术也是有害的。” 他反对有人提出的“用什么学什么”、“用多少学多少”的浅见,指出“如果缺乏最基本的科学知识,只有专门技术,必然会行不通的”,“普通原则问题越能多了解,就越能专门化。过早的专门化就只能守成不能创造。在边区的新的环境下,如果只有普通科学基础不够的专门家,想把科学推向前一步是不可能的。”他认为自然科学教育对学生主要是“予以基本知识、自学能力和习惯,以从总结经验到适应条件去创造。” 他认为通与专是辨证的统一,通是专的基础,“一切学问都是普遍真理和具体事实相结合”,“所以专才必须建立在通才的基础上,而通才必须有专门知识。”

  在教育实践活动中,徐特立先生非常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他认为教学必须用“启发式”,要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自动学习。启发的关键是激起“学生奋发”,其次是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还要保证学生有充足的自修时间,他认为“如果上课的时间太多,就使学生自修的实践没有可能,将来造出的人才,至多也不过是教条主义者”。教师应采取同志式的态度帮助学生,真正看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教学中注重实际,注重创造,提倡书本知识与实践经验相结合,并坚持因材施教,培养人才。

  今天,我们在学习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和胡锦涛、温家宝重要讲话精神、贯彻实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工作中,重温徐特立先生的教育思想,特别是关于高等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的思想,关于人才培养实现“通专结合”的思想,关于注重培养学生创造性的思想,仍然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我们今天纪念和缅怀徐老,就是要继承和发展他的教育思想,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落实科教兴国战略,在建设创新型国家和高等教育强国的进程中,不断做出新的贡献! 

  更多信息请访问:新浪高考频道 高考论坛 高考博客圈 订阅高考免费短信服务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留言板电话:010-62675178

更多关于 北理工70周年校庆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