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教育 > 高考 > 2011年全国高考状元 > 正文
高考(微博)对一个孩子人生的影响简直是决定性的。对状元的追捧和热衷,就是对高考制度迷恋的缩影。
小侃:6月20号以后,各地的高考成绩陆续可以查询了。25日,山西的分数线也公布了。十年寒窗苦读,一朝见分晓,那可是有人欢喜有人忧啊。
大谝:你上班都这么多年了,还有心思关心这个?有时间倒不如想想以后还给不给中国红十字捐款。
和事老:正是,正是。高考结束,考上的莫兴奋,考不上的莫沮丧。人生的路长着呢。像我们这些早告别学生时代的人,还是操心点儿更有意义的事吧。
小侃:你们不懂,每到这时候,各个省的状元都新鲜出炉,然后中学大学争抢,商家企业吹捧,状元也会走穴演讲,其实真是热闹啊。
大谝:老提“状元”烦不烦哪,无非是一次考得好而已,和人家古代科举制度下的状元哪有可比性。现在,有所谓单科状元,所谓全省状元,所谓文科状元理科状元,这一多,可就不值钱了。不像古代,状元就那么一个。
小侃:也就是那么一比,单科综合,全省全市,无论如何,人家总是第一吧?
和事老:教育部不是不让炒作高考状元吗?
小侃:这事情,哪能由得了它。其他不说,学校就眼巴巴地盯着看呢。万一高考状元要落到自己学校里,这是多好的招生广告啊。
大谝:这也是现在高考状元既多且杂的原因了。我捞不着个货真价实的状元,发现个单科单项的第一可能性总要大许多。
和事老:这就是学校想不开了。好学校就是好学校,有没有状元都是好学校。一个学校光出了个状元,另一个学校却有10个考上大学,你说家长更愿意孩子上哪个学校?
小侃:可不是所有人都像你这么想,大家还就认这个招牌。有些学校,重奖刺激,拿个状元,挣回四年大学的学费都绰绰有余。有报纸不是报道过一个学生,考上大学也不去,年年复习,年年考状元,年年得奖金,在他的同学还读书的时候,他已经为自己积攒下人生第一桶金了。
大谝:这可比古代的状元还实惠了。在古代无非让你进个翰林院,且得清贫许多年呢。
和事老:可是,像这样的状元,对自己,对社会又有什么好处?
大谝:嘿嘿,其实,从古至今,状元就是个噱头,在古代,科举考试一千多年,你现在还能记得几个状元?在如今,你考个700分是状元,你就敢说你比考699分的那位同学更优秀?
小侃:是个噱头没错。可从古至今,大家也需要这个噱头啊。学校刚才说了,就是一些商家,也铆足劲儿要拿这个噱头,傍上状元,做个广告,又是形象代言,又是广告推广,都是有大利可图的。
大谝:谁让我们中国人状元情结浓厚呢?“金榜题名时”是人生最大的喜事,就连那些个小说里,穷书生都得考上状元才能和富家小姐成亲呢。
和事老:科举考试都停了一百多年了,皇帝也早都没了,状元还牛个什么劲儿呢?
小侃:这你就不明白了。我们虽然停了科举考试,可就像我刚才说过的,高考对一个孩子人生的影响简直是决定性的。能不能上大学,能不能上好大学,这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一个孩子走得顺不顺,走得远不远呢。对状元的追捧和热衷,就是对高考制度迷恋的缩影。
和事老:现在社会发展了,已经不像前十几年那样“一考定终身”了,机会多得很,考上的固然好,考不上的也不能预示失败,天地依然广阔得很。
大谝:就是,无非是一次考试而已。古代那些状元,真正做出伟大成就的没几个,现在这些“状元”就能强得过前辈?
小侃:关键是,你再说机会多,你也找不出一个比高考更公平更公正的上升渠道吧,南科大搞高考改革,就算是希望,可也只有他们的40多个学生敢不去参加高考。中国那么多学生,岂能人人上得了南科大。
和事老:现在不提倡素质教育吗?只要真正把素质教育落到实处,大家各有各的才能,各有各的绝活,都是第一,也许对状元这个学习第一,就没那么热衷了。
大谝:你也太理想化了。素质教育哪会突然就成为现实?依我看,状元是应试教育的最优产物和最佳样本,而应试教育的目的就是为了考试,考大学,如果我们上大学的渠道再拓宽一些,上大学的办法再搞灵活一些,让所有想上大学深造的孩子很方便就上了大学,那么还有多少人会关心以第一名考上大学的人呢?
小侃:看来,今天的“和事老”得我做了。素质教育不会突然实现,应试教育也不会突然消失,只有在这两者中找平衡点,曲折上升,艰难前进,终究会有那么一天,状元不会成为6月底的热词的。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